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刚刚当选北京市市长的王岐山在会见中外记时.回答了记关于政府官员如何处理和媒体关系的提问。他说:媒体在采访一些官员时遭到拒绝,是固为这些官员在工作过程中很少学过如何面对媒体。再一个,群众现在还不适应官员在媒体上说错话.要求官员说的基本上字字句句都是真理.所以他希望刚开始要给一个机会,允许他们说错一句话、两句话。  相似文献   

2.
村言 《新闻世界》2004,(4):46-46
马加爵被捕后,有媒体公开了马加爵给亲人的一封家信,并称此信是马加爵的绝命书。有人认为,媒体公开马加爵的家信是侵犯了个人的隐私,说马信是“绝命书”.也有干扰司法审判。把一个嫌疑犯当作“死刑犯”人,是很不妥当的.是记和媒体滥用职权。特别是在两会刚刚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宪法,却仍在出现这种侵犯“人  相似文献   

3.
梁爽 《视听界》2005,(6):16-18
一、困局与迷局 1.“混血儿”的身份 中国的媒体基本上是一个“三不像”的外形,这就是业界经常念叨的“机关不机关、事业不事业、企业不企业”.尤其作为地市一级的媒体.不光脑中要有导向、心中要有砚众.眼中还要有市场;既要具有喉舌功能,还要有产业功能;既要让你跑,还不能给你吃的草。因此.我把多种身份集于一体的城市电视台称之为“混血儿”。  相似文献   

4.
专题报道是指一组(篇)围绕一个主题.紧扣一个焦点,具有共同指向的新闻的集合。专题报道并非报纸上的新鲜事物,但在媒体竞争趋向白热化的今天,这种报道形式却异军突起.纷纷被各家媒体打造成自己的拳头产品,以吸引读者的眼球,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实践证明.借助专题报道来提升媒体品牌形象,这确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主要想讲三个问题。第一问题,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我们都是主流媒体.当然要做好主流新闻.但是我个人觉得.在一些地方媒体.包括电视媒体上,在这个方面出现了一些偏差。主要是两种:第一种对主流新闻有一种很机械和很片面的理解.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去报道一些政府的会议、领导的活动.有一些是需要的.但是量已经大大超过。生搬硬套地摘要一些政治口号和公文语.对老百姓关心的经济建设和民生问题.也仅仅是片面的介绍.应该说老百姓看这些新闻犹如嚼蜡。另一个偏差,是将主流和老百姓对立起来.他们认为老百姓不爱看主流新闻.所以他们少做.  相似文献   

6.
张如成 《新闻界》2006,(6):112-112,91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商业利益的驱使.国内虚假违法广告问题日渐突出、屡禁不止。甚至达到了泛滥的地步。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与工商管理等行政部门监管不力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对大众媒体刊播广告的监管体制不健全、不规范分不开。大众媒体是广告信息传播的最佳平台。而虚假广告正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体才得以广泛传播,因此说大众媒体在虚假违法广告的传播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7.
一、携手前进,共谋媒体发展当前纸介媒体受多种信息传播渠道包括网络的影响,原有优势已经不再。厚报取胜时代已经过去.也不可能“谁吃掉谁”。而且广东地处沿海,受境外媒体冲击更为直接。纸介媒体内部的不规范竞争,会导致多败俱伤的局面。媒体之间的不和谐声音,会造成内耗.难以发挥在和谐社会中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和谐媒体"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审慎界定“和谐媒体” 最近以来。在人们论及和谐社会构建中新闻传媒的作用时。“和谐媒体”的概念被频繁使用。要构建和谐社会.无疑需要新闻传媒发挥积极作用、做出切实努力。服务于和谐社会构建的新闻传媒,如果本身并不和谐.那是不可思议的。但“和谐媒体”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学术概念。因此笔者不主张在学术研究的语境中太多地使用这样一个缺乏审慎界定的概念。而如果缺乏审慎的界定,它就很可能被误读。  相似文献   

9.
媒体噪音是从物理学借鉴过来的一个新词汇。尽管新闻界目前还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但笔认为,它应当包含这样几个意思:音调不健康,音色不优美,音质不纯正,音频不同步。总之,媒体噪音是指媒体非规范操作而导致的不健康、不和谐、不客观、不公正的杂乱之声。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印发的《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规定》,必须认真研究媒体噪音及防治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电视媒体在经历了高速的增长后增长速度明显变慢,根据数据显示,2002年全国电视广告增长28.8%,而2003年仅增长10.39%。低于全国平均增长率。面对这样的发展境况.我们的媒体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竞争环境中突围.取得突破性发展.跃上一个新台阶.影响力则成为我们经营发展的战略核心。从长远发展看,经营好媒体影响力,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媒体品质和社会公信力所构建而成的影响力平台.这是经营影响力的战略基础;  相似文献   

11.
眼下.“民生”是一个热词,国家领导人关注“民生”,媒体也在吆喝“民生”,但大多数媒体和记者不过是人云亦云而已.并没有好好地想想民生是什么。有什么价值.对媒体和记者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古人云:三思而后行。没有思考而盲目地行动。是很难有好的结果的。实践需要思考.磨刀不误砍柴工.让我们好好地思量一下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一年多前,央视市场研究股份公司的成都媒体调查资料显示:以日到达率这一指标来看,电视,报纸媒体的日到达率雄居榜首,分别为180万和160万的规模.而广播媒体的日到达率为23万的规模。由此表明,当前.报纸的扩版扩容,电视频道的增加.对广播媒体是一个不小的威胁。在此基础上.全国范围内互联网和手机短信的迅速崛起.特别是手机短信传递新闻这一做法不可小视。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主编,长期从事新媒体研究的胡泳坦言手机短信的兴起.在某些方面是对传统媒体的颠覆。在这样的背景下.广播媒体必须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3.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媒体的立场、责任、影响力,乃至舆论导向等等,都能通过评论很好地体现出来。随着新闻竞争的日趋激烈。现代媒体对新闻时效的追求,不仅使通常意义上的独家新闻趋于萎缩.也使报纸在这一竞争中越来越不占优势。评论,则成为近年来新闻竞争的一个焦点,为报纸抢占舆论制高点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相似文献   

14.
当下,新闻策划对于新闻媒体来说不仅不陌生.而且已是其日常运作中常用的方法。而在理论上.对于新闻策划,可以说尚未有一个较明确的定义.甚至连它的内涵都有多种说法。在媒体的日常工作中.新闻策划一般说来就是利用新闻线索.筹划、组织报道.以期达到吸引读、增强报道力度、提高媒体知名度等效果。这是狭义的新闻策划。如果从广义的新闻策划来看,媒体整体形象定位(宏观策划)、版面栏目安排及风格设置(中观策划)以及新闻内容的选择、报道视角、思路的安排等(微观策划)都包括其中。  相似文献   

15.
两会年年开,在这场一年一度的激烈媒体角逐中,有几个大同小异的问题始终困扰纠缠着国内媒体,那就是如何能在纷繁的信息中,慧眼独具不失时机地抓住新闻?如何能吸引更多受众,在众多媒体的较量中胜人一筹?这几个问题归结为一个问题——如何使会议新闻更好看?由于“两会”年年搞.媒体对两会报道操之甚熟.且大家间知己知彼,而受众又难以捉摸,所以这是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6.
2005年末.两个大学生的名字在媒体上频频曝光,一个是“洪战辉”,另一个是“张亮亮”。洪战辉携妹求学,张亮亮虐猫泄愤,几乎在同一时间受到各媒体的聚焦。这一正一反,对两位大学生形象的典型报道,潜藏着媒体建构新时期大学生典型报道的一些新动向。  相似文献   

17.
一、“品牌”思维:媒体竞争的必备要素 从商品营销的角度看.品牌代表的是产品在市场的知名度.是在消费者心中的美誉度和可信度,是产品品质优秀、服务优良的一种象征.是对客户的一种保证,也是一种品味的表现。消费者购买一个品牌的商品或接受一个品牌服务项目,他不只是关心商品具有什么功能.更重要的是体验商品的个性.在消费心理学的原理就是“自我观念理论”。  相似文献   

18.
毕钝 《今传媒》2006,(1X):41-41
日前,笔所在城市坊间纷纷传言:本市某区邮政局邮政运钞车在把现金从金库运往营业网点途中,运钞车司机趁押钞人员下车送钞之机,将拉着一百多万元现金的运钞车开跑了。此传言如果属实.是很有新闻价值的,但却未见当地媒体披露,便只有似信非信了。孰料。省城一家报纸很快报道了此消息,全国众多媒体也纷纷予以转载,传言得到证实。笔大惑不解:当地媒体为什么不报道此消息呢?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当地“有关方面”发话不让报道。笔不由得又想到前几年发生的一件类似事件:当地一个金融犯罪分子被判处死刑,有关方面同样要求当地媒体“保持沉默”,不允许报道,当地群众也便只能从外地、从上面的媒体获知这一重大新闻事件了。这种现象。是否也算一种另类“出口转内销”新闻现象呢?  相似文献   

19.
目前,媒体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以正面宣传为主.更多的是一种量化的概念,即机械地划定一个比例.正面报道的数量和篇幅必须是负面报道或反面报道的多少倍,似乎正面报道的数量上去了,就是坚持了以正面宣传为主。其实,以正面宣传为主。既有量的要求.更有质的标准。如果市场不接受,读者不买账,数量的多与少也就没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少磊 《青年记者》2007,(13):50-51
许多人,包括我自己都对南京媒体的定位表示过感慨。假如我们把《读书》杂志所标榜的趣味作为一个极端,那么这里的兴奋点一定在正好相反的另一个极端。前者是抽象的.理性的、重大的、严肃的、深层的甚至是悲观的,后者则是具象的.感性的.琐屑的、轻松的.浅表的和热闹的。总之,南京媒体走的是一条大大方方.心甘情愿的市民化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