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秦献捷礼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军礼,这种军礼在中国历史上绵延持续达2000多年。但是,由于文献资料零碎散乱,历代的礼家乃至今天的学者对此问题要么只言片语,要么含糊其辞。钩稽先秦典籍和辅以青铜器铭文的相关资料,我们可以对先秦时期的献捷礼的主要内容认识如下: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代犯罪学的历史上,其观点和思想都分布在先秦时期各派思想的著作中,没有形成统一、整体、成体系的犯罪思想著作。但是纵观先秦儒家关于古代犯罪的分析不免有着其局限性,在今天我们应该批判继承地加以看待。  相似文献   

3.
和合思想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为什么提出"和合学" 从历史层面看,先秦时有儒、道、墨、名、法、阴阳等学派.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很早就产生了追求健康美丽的思想和观念。本文将以先秦歌颂健美的经典诗歌《硕人》作为一个历史支点,在此支点上放眼整个先秦历史,对先秦的健美思想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5.
邱琴 《兰台世界》2017,(20):104-105
中国档案事业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文书工作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也不断演变和发展。本文立足于先秦时期,探讨了我国古代社会文书工作的产生源头先及先秦时期文书工作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古代图书典籍在很大程度上与我国五千年历史有着一定的关联性,而先秦时期作为我国历史的重要发展时期,其图书典籍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先秦时期按历史年代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经历了近3000年的历史,这期间史官制度的发展也经历了缓慢而复杂的变化。但在以往的相关研究中,许多研究者未能重视  相似文献   

7.
夏商周先秦先秦 [误] 夏商周先秦 [正] 先秦 [辨析] “先秦”是中国史学用语,指秦代以前的历史时期。从远古起,历经唐(陶唐氏)、虞(有虞氏)、夏(夏后氏)、商(后盘庚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亦称殷)、西周、东周、春秋、战国,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为止,都称先秦。先秦,犹言秦先。夏、商、周已包括在先秦之内,将它们与先秦并列,实为重复,亦不科学。爱国抗金 [误] 李纲——南宋爱国丞相。 [正] 李纲——南宋抗金丞相。  相似文献   

8.
《全国新书目》2013,(10):44-45
内容简介:《中国古代历史理论》全书共三卷,l30万字,上起先秦,下迄明清(1840年前),以历史时代为纲,以重大历史问题为目,对中国古代历史理论作了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上、中、下三卷分别论述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产生与形成、丰富与发展、繁荣与嬗变,全面展现了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面貌和成就,既从横向上反映了中国古代历史理论内涵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9.
先秦历史散文描写的人物大都流于片断,人物形象是既单薄又不完整的。而《史记》则以文学手法塑造了许多完整、生动、丰满、具有典型意义的历史人物形象,充分而集中地刻划出人物性格,从而再现了历史。因此,《史记》在人物描写艺术上比先秦历史散文有着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相似文献   

10.
先秦时期,饮食活动中有着诸多礼仪。本文研究探讨了先秦儒家饮食礼仪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渊源,从饮食地位等级、器皿使用与"重味少食"饮食主张等方面进行历史考证。  相似文献   

11.
贾兵 《今传媒》2011,(8):48-49
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欠缺宏观层面上的系统性,要想准确地把握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就必需将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人群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呈现出手段与目的的悖反局限,诸子政治传播观念立足于助君治世,因而其政治传播是畸形的。  相似文献   

12.
先秦献捷礼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军礼,这种军礼在中国历史上绵延持续达2000多年.但是,由于文献资料零碎散乱,历代的礼家乃至今大的学者埘此问题要么只苦片语,要么含糊其辞.钩稽先秦典籍和辅以青铜器铭文的相关资料,我们可以对先秦时期的献捷礼的主要内容认识如下:  相似文献   

13.
姓氏是人的符号标志,又是一种超越时空的历史文化现象。中华民族精神重现实、重今生。现实是历史的传续,今生是往昔的延伸,因而中华民族也就特别重视历史传统与来龙去脉。中国人的姓氏正是这种文化精神的生动诠释,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姓氏,都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甚至三皇五帝。就世界姓氏文化而言,中国人的姓氏当数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14.
对于简牍书的出现,先秦著述中虽有片言只语,但缺乏比较可信的能用来断代的文献资料。从文献的证明来考证简牍书历史,一是可明确我国严格意义上的图书出现的大致年代,二是对于确定许多先秦著作成书时间具有考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晓兰 《兰台世界》2016,(17):155-157
《史记·平原君列传》中的"躄者"虽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却如同司马迁笔下的其他"英雄人物"如项羽、廉颇等人一样,反映了先秦时期发扬蹈历的士风、人性的张扬、鲜活的生命力及强烈的自我意识,这种特点的形成离不开先秦这个特定的历史土壤。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类越来越远离先秦时期发扬蹈厉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张静 《兰台世界》2014,(1):156-157
《仪礼·士昏礼》所记载的婚礼仪节基本上反映了中国古代先秦及秦汉时期士人阶层婚礼的全貌.然而在时代更迭和历史变迁中,婚礼仪式和内容发生了诸多流变,本文通过对先秦时期婚礼仪节的考察来解析古代士人阶层婚姻关系的实质.  相似文献   

17.
《仪礼·士昏礼》所记载的婚礼仪节基本上反映了中国古代先秦及秦汉时期士人阶层婚礼的全貌。然而在时代更迭和历史变迁中,婚礼仪式和内容发生了诸多流变,本文通过对先秦时期婚礼仪节的考察来解析古代士人阶层婚姻关系的实质。  相似文献   

18.
●九鼎两迁:先秦典制沿革 "言必称三代",大抵是中国人追溯历史与文化的一句口头禅,这是因了夏商周三代乃中华文化方方面面的重要发祥期,典制文化亦大致如斯.富有文化深蕴的是,远在三代,睿智的中华先民便已借当时最先进的物质文明--青铜器,找到了典制文化的物化之表.  相似文献   

19.
先秦史官的职责与地位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秦时期,文书工作、档案管理、记注历史,这三项工作是结合在一起的,其职能承担者是我国历史上统称的史官。《说文解字》云:“史,记事者也,从右持中。”我国古代,官史合二为一,“史”即是官,是掌持簿书,判断讼狱,管人管事的人。先秦史官,就是最早的文书档案工作者,也是最早的知识分工。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史官的职责与地位也在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0.
《史传》     
《文心雕龙》里第十六篇《史传》,第十七篇《诸子》,是讲先秦两汉的散文的。我国先秦散文,就是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汉的散文虽然有了发展,不限于这两类,可是最主要的还是这两类。因此,在这两篇里我们可以看到刘勰对先秦两汉散文的看法。《史传》篇里前面的部分是讲历史著作的演变的,跟写作的关系不大,这里就略去了。后面的部分是讲历史散文的写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