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迅在《祝福》中三次描写到了祥林嫂的外貌形态,这三次外貌描写暗含了事情发展的三个时间节点,同时也代表了祥林嫂三种不同的生存状态。本文就将从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入手进行人物形象再解读,从人生状态、劳动能力和精神状况等方面分析其貌相背后的"生死存亡"。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在小说《祝福》中对祥林嫂共有三次集中的肖像描写。人们更多的是观其"眼神",察其"脸色"。其实,服饰描写也是肖像描写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笔者认为,祥林嫂的服饰描写,不应该视为"眼神"、"脸色"的陪衬。仔细品味,尤其是祥林嫂的那根"白头绳",更是令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一、暗示身份,突显封建礼法的顽固与虚伪祥林嫂初到鲁镇,"头上扎着  相似文献   

3.
在《祝福》中,鲁迅先生为了塑造祥林嫂这一封建社会里受压迫被剥削的下层劳动妇女的形象,曾三次对祥林嫂的肖像进行了集中描写,其中第二次和第三次描写都对其衣着有所交代,看似简单,却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文章较难读懂 ,《祝福》又是一篇较长的课文。如何使学生较快较易地理清头绪 ,把握文章的内涵呢 ?我试选了祥林嫂的肖像描写作为突破口。首先 ,以肖像为红线串连课文情节。课文通过塑造祥林嫂这一受侮辱受迫害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来展示作品的内涵 ,那么我们就必须了解祥林嫂的经历。文中几幅肖像清晰地勾连了祥林嫂的一生。“三年前的花白头发 ,即今已经全白 ,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 ;脸上瘦削不堪 ,黄中带黑 ,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 ,仿佛木刻似的 ;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 ,还可以现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 ,内中一…  相似文献   

5.
《祝福》中对祥林嫂肖像的描写入木三分,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到特别震撼的是关于祥林嫂木刻似的脸、竹篮中空的破碗、下端开了裂的竹竿描写。  相似文献   

6.
有位语文教师上《祝福》,上得不同一般。三课时。第一课时,预习。要求:按两次到鲁家、一次在镇上、分为三个时期,把祥林嫂的一生概述出来。第二课时,要求学生把作者对祥林嫂三个时期的肖象描写摘出来,特别要注意眼睛的描写。接着,和学生一道分析:这些肖象描写表现了祥林嫂什么样的精神状态。练习:要求学生把师生研讨的内容,整理成一篇短文。第三课时,评讲学生的短文:错的,指出错在哪里;偏  相似文献   

7.
正鲁迅在《祝福》中对祥林嫂外貌的三次描写可谓精彩至极,形神兼备。文章采用倒叙的手法,先写结局再写开端和高潮。为清晰地把握人物形象的变化,我们按时间的顺序来进行分析。三次肖像描写分别为:第一次,祥林嫂死了丈夫后,初到鲁家时(33段);第二次,祥林嫂被婆婆家抢去卖给了贺家奥的贺老  相似文献   

8.
《祝福》是高中语文统编教材中的传统篇目。鲁迅的作品总是以深刻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著称的。《祝福》里的人物描写独到的地方是通过细致的语言描写和传神的肖像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表现反封建礼教的深刻主题。 祥林嫂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她性格的形成是与那个特定环境分不开的。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旧中国,封建思想、封建势力对中国农村的统治根深蒂固,中国农村的广大劳动群众深受其害,妇女的命运就更为悲惨。在这里就这篇小说的人物描写方法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小说多处对祥林嫂的语言、肖像作了细致的描写。在小说的开头部分,“我”与祥林嫂在河边相遇的一段对话,对祥林嫂的肖像作了这样的描绘:“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这一段描写把一个受尽精神折磨、生活无依无靠的悲惨  相似文献   

9.
白雪 《学语文》2004,(11):1-4
鲁迅先生在小说《祝福》中,巧妙地把祥林嫂性格的几次重大变化,集中在“祝福”这个特定环境里;并通过人物的肖像描写,尤其是眼睛的刻画,揭示了祥林嫂的悲惨 命运及其社会根源。细读《祝福》,不难发现,小说冠以“祝福”这个标题,  相似文献   

10.
胡宝林 《学语文》2008,(4):20-20
俗语“寡妇脸”,用以骂人。“寡妇脸”到底是怎样的脸,我们不如找一个看看。鲁迅先生在小说《祝福》里就对“寡妇”祥林嫂进行了三次集中的肖像描写,三次都写到脸色。我觉得“脸色”的描写同样不逊色于“眼神”,不逊色于沦为乞丐之后她手上那根“下端开了裂的竹竿”和竹篮里的“空的破碗”。扣住“脸色”是分析祥林嫂人物形象的又一视角,  相似文献   

11.
我教《祝福》一法江苏/张华国鲁迅名篇小说《祝福》,虽是短篇,容量却很大。我过去教学这篇课文是费时(三课时),费力(满堂灌),效微(学生消化不了)。本次教学作了新的尝试,颇为得法。学生读懂课文后,我说:“同学们,读了《祝福》,我认为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  相似文献   

12.
眼睛最能表现人物丰富的情感,传达人物最内在的心灵秘密。文学作品中的眼睛描写是肖像描写的中心和灵魂。在《祝福》中,鲁迅先生通过对主人公祥林嫂眼睛的描绘,表现了祥林嫂这个勤劳、善良农村妇女在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迫害下一步步走向死亡的过程。文章通过眼睛从四个方面表达了祥林嫂的善良、他人的冷漠、礼教的摧残和她对生命的渴求,下面我从这四个方向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3.
《祝福》中祥林嫂的肖像描写蚌埠三中鲁瑞民古今中外的文学巨匠无不重视人物的肖像描写。肖像描写不仅使读者熟悉人物的外貌!而且使读者窥视人物的身份、处境、生活遭遇和社会地位,领略人物的内心世界。既然如此,那么如何才能掌握这一技巧,达到「以形传神」的目的呢—...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之友}2010年第9期刊载了侯玉双老师的《祥林嫂的三“笑”》一文,对《祝福》中祥林嫂三处“笑”的描写,作了一定的剖析。关于祥林嫂的第二次“笑”,即柳妈问她为何依从了贺老六时,祥林嫂竟“笑”了,“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  相似文献   

15.
感悟意外的细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细节情景一天下午,语文课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我们刚才讲到《祝福》中作者对祥林嫂的描写,提到小说中的人物描写,大家知  相似文献   

16.
正教《祝福》这篇文章时,不少同仁往往会强调"夫权、族权、神权"对祥林嫂这样底层妇女的压迫,往往强调倒叙手法的艺术魅力……笔者在教此课时,花了三课时强调上述重点,再另外用一课时尝试结合现实社会谈谈农村女生和一般女孩可以从本文获得的现实意义,希望能引起一些思考。一、苦难时不要做"祥林嫂"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一定会有不少的困难,甚至也会遭受沉痛的打击。当我们在痛苦的漩涡中挣扎时,当我们在漆黑的一  相似文献   

17.
如何写好供材料作文呢?应该说,审清题目是关键。只有审清了题目才能把准作文的重点,领会作文的“神魂”。以1990年高考试题为例:作文之一就是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加以想象,为一对孪生姊妹作肖像描写,具体要求有三条。审题时首先要考虑到什么是肖像描写,是指通过对人物的音容笑貌、神情、衣饰、姿态、音调以及附属物等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文学表现手法。典型的范例就是鲁迅先生的《祝福》一文中对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扣住肖像描写,就把握住了此  相似文献   

18.
[设计背景]高语第二册的《祝福》与《鸿门宴》中,关于祥林嫂、樊哙的眼睛刻画非常精彩,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高一的记叙文写作训练中,人物描写也是重要的训练内容之一,于是,本人便设计了这样一堂人物"画眼睛"肖像描写的作文片断训练课。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在小说《祝福》中,巧妙地把祥林嫂性格的几次重大变化,集中在“祝福”这个特定环境里;并通过人物的肖像描写,尤其是眼睛的刻画,揭示了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及其社会根源。细读《祝福》,不难发现,小说冠以“祝福”这个标题,不仅是为了创造特定的环境,渲染某种气氛,更因为它是小说的中心事件,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人物性格悲剧的历史正是在一次次的祝福中渐次展现的。  相似文献   

20.
祥林嫂是鲁迅小说《祝福》着力刻画的人物。历来教参分析祥林嫂的形象注重眼睛。如果从色彩描写的角度对这一形象进行分析,也不失是一种良好之法。 鲁迅在《祝福》中,曾先后三次描写了祥林嫂的色彩。 她第一次来到鲁镇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第二次又在鲁镇出现时,“她仍然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