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在吴正宪老师的带领下,聚集了72名来自北京市18个区县的市区骨干教师。面对这样一支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队伍,我们如何找到专业成长的生长点,实现再次成长?如何打破教师已有的“高原期”,突破教师专业成长的瓶颈,实现专业的再次提升?如何使习惯了等待、习惯了被给予、习惯了跟从的团员们在被动的等待中实现...  相似文献   

2.
“发展性评价”是一种重过程,重视评价对象主体性的,以促进评价对象发展为根本目的教学评价。因此,我根据学生现状,力图以“发展性评价”为手段,开展“快乐成长卡”伴我快乐成长的活动,探索如何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立足在评价过程中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3.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个谚语告诉我们习惯的重要性,有哲人说:“由智慧养成的习惯.能成为第二天性。”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指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见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的重要性和意义性,其对学生的人生成长影响深远。那么.如何让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走进学生的生活呢?  相似文献   

4.
罗贯祥 《家长》2023,(2):150-152
<正>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就是培养好的习惯。”尤其是在小学这一学生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教师除了要做好对小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教学与指导之外,还要充分认识习惯对于小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价值,并能够立足于此,将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和习惯培养进行有机融合,切实推进学生的全面素质成长。  相似文献   

5.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这样说过:“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养成阅读的习惯就等于在他的心里装了一台成长的发动机。养成阅读习惯的人一辈子不寂寞,养不成阅读习惯的人一辈子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6.
一位记者问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科学家说: “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学到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事要表示歉意……”这最重要的东西,说的就是习惯。思想家休谟更是直接告诉我们: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可见,习惯对于儿童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崔丙杰 《中学文科》2009,(6):144-144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对于正在成长的学生则尤为重要。良好的做事习惯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笔者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事习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学习策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养成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习惯培养虽然不是一个新问题,但21世纪我们必须用新的视角来看待习惯问题。因此在新的时期我们通过“爱”“美”“乐”主题教育活动把养成教育融人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为孩子创设成长的环境,为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探讨“成长记录袋”在高职护理专业医用生物学教学过程性评价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实践证明,在医学类职业学校医用生物学教学中使用“成长记录袋”评价是可行和有效的,学生乐于接受这种评价方式。“成长记录袋”评价是帮助职业学校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精神、发展自我评价和形成反思性学习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良好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学校要采取“习惯培养三步走”策略:一是按基础性习惯、学科共性习惯和特色习惯三大主题,每月一个主题,每学期滚动实施,循环强化习惯养成.二是采用“阶梯状培养模式”和“精品课堂引领”两条途径,走阵地建设之路,稳固建构培养模式.三是探索出“五段十级”阅读评价体系、启动三项读书活动,走特色培养之路,强化阅读习惯养成.多措并举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相似文献   

12.
一位记者问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科学家说:“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学到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事要表示歉意……”这最重要的东西,说的就是习惯。思想家休谟更是直接告诉我们: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可见习惯对于儿童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对所教内容的认识从感性递升为理性,有利于教师深入、持久地开展教学研究、教学探索,使自己由经验型成长为“研究型”教师,有利于教师提升理论、拓展知识,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使自己由学科型成长为“学者型”教师。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桥梁和催化剂。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许多“教育习惯”已经经不起推敲,很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4.
好的习惯可以让教师终身受益,不良的习惯将会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青年教师踏上工作岗位时间不长.可塑性强,只要能做到扬长避短,每位教师都能成长成才。为了使自己能有一个好的前途和发展,青年教师要努力克服和避免自己的一些不良习惯,在实践中要自觉告别以下“八多”。  相似文献   

15.
巴金曾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乌申斯基也曾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这些名言都道出了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读书是教师专业成长、学生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开展“中小学读写百千万工程”是促进教师和学生养成读书习惯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7.
每一个家庭都有一种风气,每一个家长都有一种习惯,长时间下来.这种风气与习惯便形成了“家风”。良好的家风,能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影响孩子的一生。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老先生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良好的习惯就像是人的“道德资本”,人在一生中都会享受它的“利息”。幼儿可塑性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拥有好的生活节奏,这对孩子一生的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那么,教师应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9.
王志刚 《中国德育》2012,(17):22-24
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用“优等生”“中等生”“差生”等名词给我们的学生分类。其实,每个学生都不差,因为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树立“人人是才,人人成才”意识,发现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长处,对其进行保护、发展。我们应该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为目标,以发现学生成长的“亮点”为推动力,让“每个学生都不差”的...  相似文献   

20.
三岁至七岁是孩子脑部成长发育的黄金时期,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注意力急速发展;智力、心理和生理发展也达到一个高峰。这一时期养成的习惯、个性往往影响孩子的成长发展。“三岁定八十”“七岁看老”。这些俗语就是指这个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