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逆反心理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289名就读于西藏自治区的初中生进行了测试,考察西藏初中生逆反心理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1)西藏初中生逆反心理水平总体较低;(2)西藏初中生逆反心理在性别、年级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3)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在限选的情绪反应及抑制外来影响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父亲严厉惩罚、母亲拒绝否认、母亲严厉惩罚在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各维度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4)父亲严厉惩罚正向预测初中生逆反心理,父亲情感温暖理解负向预测初中生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7,(58):192-193
以心理弹性作为中介变量,研究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青少年应对方式量表和自我效能量表对52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论:心理弹性对指向问题的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感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心理弹性对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感具有负向的预测作用。心理弹性在应对方式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心理幸福感问卷、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量表对950名城镇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1)父母教养方式与城镇初中生的幸福感存在显著相关;(2)家庭环境与城镇初中生的幸福感呈显著相关;(3)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惩罚严厉、父亲拒绝否认、家庭组织性、家庭知识性、父亲过分保护和父亲情感温暖理解能联合预测城镇初中生幸福感31.6%的变异量.从而得出,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与城镇初中生的幸福感存在显著的相关,两者能够有效地预测城镇初中生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留守初中生心理弹性的现状及其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本文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随机选取275名留守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留守初中生心理弹性水平较低;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弹性与其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正相关;留守初中生的自我效能感对其心理弹性有正向预测作用。为有效提高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弹性,学校和教师需加强留守初中生家庭的功用并改善其自我效能感,同时注重学校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留守儿童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和一般自我效能感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所起的作用。采用377个有效样本建立了其社会支持量表(SSRS)、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心理弹性、一般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心理弹性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完全中介作用。可知,留守儿童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其接受到的社会支持有关,而心理弹性在两者之间存在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探明高中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发展特点及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对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该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从渭南市两所中学共抽取855人进行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的施测,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高中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发展处于中等水平且个体间差异较大;(2)不同性别、不同学校类型、不同生源地及是否独生子的高中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差异显著,而不同年级之间差异不显著;(3)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高分组和低分组的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在多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4)父亲情感温暖、理解维度和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维度正向预测一般自我效能感,且联合解释变异量达9.9%。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关系,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修订中文版、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对26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1)大学生人格的精神质与父母惩罚严厉、母亲拒绝否认呈正相关;(2)内外向与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与父亲拒绝否认呈负相关;(3)神经质与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负相关,与父母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和母亲过分干涉保护呈显著正相关;(4)掩饰性与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呈正相关;(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亲拒绝否认正向预测精神质,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正向预测内外向,父亲过度保护对内外向具有负向预测作用,父母情感温暖理解负向预测神经质,父亲过度保护正向预测神经质。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被欺凌经历初中生学校适应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532名有被欺凌经历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父母情感温暖、核心自我评价与学校适应存在显著正相关,父母拒绝、父母过度保护与学校适应存在显著负相关;(2)父母情感温暖、父母过度保护能通过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预测被欺凌经历初中生的学校适应;...  相似文献   

9.
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s-EMBU-c)和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对269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用方差分析、相关、回归等统计方法,研究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现状,探讨父母教育方式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影响。结果显示,人际交往效能感总分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文科和理科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总分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人际交往效能感总体与母亲的拒绝呈显著负相关,与父亲和母亲的情感温暖呈显著正相关。父亲和母亲的情感温暖尤其是父亲的情感温暖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具有直接作用,是最主要的解释变量,能够在35.5%的程度上解释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为了考察父母情感温暖对初中随迁子女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积极心理品质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中的父亲情感温暖分量表、母亲情感温暖分量表及积极心理品质评价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深圳市某所初中241名随迁子女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父母情感温暖与随迁子女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相关,亦与其积极心理品质有显著正相关,随迁子女的积极心理品质与其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相关;(2)积极心理品质在随迁子女的父母情感温暖与其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肢残者作为社会群体的一部分,提升其就业能力不仅可以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新兴技术和新的环境,提高就业竞争力,还可以提高工作自信心和工作效率。为探讨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在自我效能感与就业能力间的中介效应,本研究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就业能力问卷对342名肢残者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肢残者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就业能力两两正相关;(2)除直接路径外,自我效能感还可通过三条中介路径对肢残者的就业能力产生影响;(3)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在肢残者的自我效能感与就业能力之间起到链式中介作用。鉴于此,为了促进肢残者就业能力的提升,建议为肢残者设定可行目标和提供积极反馈,增强其自我效能感;重点完善肢残者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加大对其社会支持力度;构建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肢残者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服务网络,提高其心理弹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中小学生心理资本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395名在校高中生进行施测。以探索高中生心理资本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以及心理资本在教养方式对学业成绩影响过程中所起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高中生的心理资本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学生干部在总体心理资本及乐观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女生在感恩、谦虚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2)父亲过分偏爱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父亲对女生的偏爱程度显著高于男生;非独生子女在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偏爱、母亲过分偏爱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在母亲过分干涉和过分保护上的得分显著低于独生子女。(3)父母教养方式、心理资本、学业成绩两两存在显著相关。(4)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教养方式对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母亲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等教养方式对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心理资本在母亲惩罚严厉和学业成绩之间起着显著的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初中生的学习态度、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绩三者之间的关系,采用学习态度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320名初中生进行调查,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来研究自我效能感在初中生学习态度和学业成绩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初中生的学习态度能够显著预测其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与初中生的学业成绩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效能感在初中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业成绩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职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时间管理倾向和心理健康这三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12名甘肃高职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父亲情感温暖理解(F1)、惩罚严厉(F2)、母亲惩罚严厉(M2)、过分干涉保护(M5)四个变量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显著,父亲过度保护(F5)、母亲情感温暖理解(M1)对心理健康的预测边缘显著;(2)时间监控观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显著;(3)时间监控观在父亲惩罚严厉(F2)、过度保护(F5),母亲惩罚严厉(M2)、过度干涉保护(M5)对心理健康影响的中介作用显著。结论:时间监控观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广东省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幸福感心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讨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广东省部分高职院校800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2)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显著相关;(3)高职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能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4)社会支持在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92名进城农民工子女为被试,采用问卷法,通过测查学习适应性、父母教养方式和学习自我效能,探讨学习自我效能在进城农民工子女父母教养方式对学习适应性影响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学习自我效能在父母教养方式对学习适应性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而且这种中介效应所占的比例在父亲温暖理解、母亲温暖理解、母亲拒绝否认等三个因子对学习适应性影响中的相对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17.
姜明月 《林区教学》2020,(3):105-108
探究孤独症患儿父母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希望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采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希望特质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500名孤独症患儿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孤独症患儿父母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希望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均显著正相关;希望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在孤独症患儿父母的心理与情绪调适工作中,应重视希望干预对于提升主观幸福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测量340名初中生的孤独感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孤独感的影响,并重点探讨父母教养方式时不同性别初中生孤独感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总体初中生,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和父亲惩罚严厉因子可以预测孤独感,性别不是父母教养方式的调节变量;对于初中男生,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和父亲惩罚、严厉因子可以预测孤独感;对于初中女生,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和父亲过分干涉因子可以预测孤独感,说明在研究中不但要探讨总体特征,还要考虑到不同人群的特征,更要重视父亲在家庭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学校适应的影响及自我同一性的中介作用,揭示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学校适应的影响机制,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评定量表、自我同一性量表和初中生学校适应问卷,通过随机取样对701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父母拒绝、父母过度保护与初中生自我同一性、学校适应呈显著负相关,父母情感温暖与初中生自我同一性、学校适应呈显著正相关;(2)三种父母教养方式均可以通过自我同一性的中介作用对初中生学校适应产生影响。结论:初中生自我同一性在三种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学校适应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教师支持、学业自我概念、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初中生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教师支持量表、学业自我概念量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学习投入量表对666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教师支持与学习投入显著正相关,教师支持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学习投入;(2)学业自我概念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在教师支持与初中生学习投入之间不仅起单独中介作用,还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