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自五四"人"发现的命题被提出以来,少者的教育和人格培养问题就以"人"发现的亚命题而存在.在中国现代文学中,一方面是创作实践中少者形象的大量出现,另一面却是少者形象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被作家所忽视.四十年代,巴金从普通平凡的家庭生活出发,探索少者内心阴暗的隐蔽世界,在作品中少者形象得以转变.在此基础上,巴金重新审视家庭关系和父母对子女的教育问题,认为父母与子女之间互爱的和谐关系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汪曾祺是士大夫文化熏陶出来的最后一位作家。其“士大夫文化”主要来自于家庭,来自于他的祖父和父亲。他的小说创作与自己的生活贴得近,虚构的成分较一般小说家少,作品人物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作家自己的生活理想。最典型地写出了士大夫神韵,写出了汪先生的士大夫情结的是写于1996年的《名士与狐仙》,作品主人公杨渔隐就是晚年汪曾祺心灵的投影,精神的慰藉。  相似文献   

3.
王梅 《考试周刊》2008,(23):212-213
川端康成是日本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一个唯美主义者,通常被人们称为新感觉派的代表,川端康成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作家本人对世界的"悲观"认识,其最终也以自杀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但我认为川端康成还有其另一面即反映事物美好的一面,虽然这种反映有时依旧夹杂着悲观、厌世的情绪,但它毕竟说明了作家渴望"美"、追求"美"的创作倾向.川端康成的作品在真实中有虚幻,在虚幻里有真实,摇曳着孤独而轻轻的哀伤,映写出人间的奥秘.  相似文献   

4.
突破与困惑--谈池莉的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坛上的"池莉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池莉小说能热销是作家写作观念与时俱进,关注广大平民的生活,适应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的缘故。池莉对生活的描写不是消极的,她在写出生活严酷、艰难与复杂的同时,也写出了明亮、乐趣的一面。她笔下的人物既有被生活所烦的一面,也有顽强乐观、进取的一面。池莉崇尚自然、注重原型的写法也是成功的,是一种突破。近年来,池莉的创作令人困惑,其浮躁的创作心态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5.
老舍是一个悲观的人 ,但为什么老舍没有写出伟大的悲剧 ,反而成了一名以幽默风格著称的作家呢 ?这里从老舍的家庭、生活环境、人生经历、以及他复杂的情感体验对他的影响等方面论述了老舍幽默风格形成的原因 ,希望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老舍的幽默艺术。  相似文献   

6.
《破晓的山野》是彝族老作家李乔同志的一部长篇新著,亦是又一幅以凉山民主改革为题材的历史画卷.一个作家能否对宏大的文学宝库作出贡献,主要看他是否在作品中提供了别人不能写,只有自己能写出的东西.而要做到这一点,最根本的是要写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并且以自己独特的眼光看待生活,以自己独特的思想思考和评价生活.李乔同志  相似文献   

7.
南阳作家群的创作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他们以"在地"的姿态叙写本土生活经验和本土生命体验,在精神资源、文化视野、作品主题和文学风格等各个层面,都与地域文化紧密关联,从而写出了南阳的"灵魂"。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之后,南阳作家普遍以敏锐的意识把握南阳现实所发生的变化,叙述南阳特别是乡土南阳在大转折时代经历的阵痛和新生。当然,由于种种原因,南阳作家的南阳书写还存在"滞后性"等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8.
老舍是一个悲观的人,但为什么老舍没有写出伟大的悲剧,反而成了一名以幽默风格称的作家呢?这里从老舍的家庭、生活环境、人生经历,以及他复杂的情感体验对他的影响等方面论述了老舍幽默风格形成的原因,希望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老舍的幽默艺术。  相似文献   

9.
莎士比亚辍学谋生,在任剧院杂役和雇佣演员的经历中写出了<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成为世界文豪;只读了两年书的高尔基从"鞋店"走来,<童年>、<我的大学>、<在人间>震动了世界;贾平凹植根高原黄土,成为中国新时期引人注目的作家.他们之所以写出如此佳作,得益于丰富生活阅历.  相似文献   

10.
家庭新事     
[题解]这是一道叙事作文题$此题先规定了选材范围,必须是在"家庭"中发生的事,然后进一步缩小范围,强调了一个"新"字。这个"新"不光是让人惊奇的意思,更重要的是体现时代气息,反映生活中的新变化,如果能与改革开放联系起来.写出时代对家庭生活的影响,更是"上品"。  相似文献   

11.
<正>作文被同学们视为考试中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对之总抱着一种爱不起来,但又绝对不能置之不理的复杂心态。其实大可以爱上"她",只要你搞好平时的训练和注意临场的发挥即可。作家要写出好的作品,必须观察生活。作为中学生,要写出好的作文,同样也要观察生活。所谓作文,同文学作品一样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社会生活则是作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谈如何启发学生写好作文,以作家鲁讯的的文章素材"走进友谊"专题为例,让学生写出友谊与竞争的文章.  相似文献   

13.
日本的"私小说"产生于日本特定的社会环景.田山花袋的《棉被》则是日本"私小说"的先河.《棉被》是作者"人性"的自供状,是田山花袋灵与肉的内心搏斗过程.简单地把"私小说"斥为作家个人感情的无病呻吟是不公平的."私小说"也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影响.《棉被》写出了道德战胜肉欲,强调了人的社会道德与责任,维护人伦与家庭,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徐玉诺是现代第一位从事土匪题材写作的作家,他以一个身在其中,切身体会到匪患灾祸的受害者的视角写出了一幅民国初年的农村社会景象.作品的人物经历,无一不打上作者亲身生活的印记.忧惧和愤怒,成为小说主要的情绪表达,是一种受伤的匪患情结下的创作.值得注意的是,在徐玉诺的小说中甚至流露出来的一些"变态"的反抗意识.  相似文献   

15.
姚鄂梅的小说描写了生命残缺的种种镜像,如家残、身残、心残、情残、理想残缺等,这种对生命残缺的描写表现了姚鄂梅对人性、命运等的思考。在这种种残缺镜像中,我们读出了残缺中的圆满、苍凉中的温暖,这体现了姚鄂梅小说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另外姚鄂梅小说色彩语言也体现了一种残缺之美。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近三十年的湖北女作家区分为三代:第一代以池莉、方方为代表,是“关注日常”的一代,她们开拓性的意义在于对日常生活的强调和发掘.第二代以王君、姚鄂梅、王芸等1970年代前后出生的作家为主,是“发现问题”的一代,她们的创作表现了“铁肩担道义”的现实主义承担精神.第三代则主要是80后作家,她们是“逃离现实”的一代,其创作表现了某种意义上的美学新质.  相似文献   

17.
2006年姚鄂梅曾出版了长篇小说《像天一样高》。在这部小说中,姚鄂梅遥望1980年代,以“神似”的方式再现1980年代。姚鄂梅以其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对人性的功利与世俗,诗意与善良展开了自己的思考。人们的记忆里的1980年代,高雅与庸俗、诗意与世俗、善良与丑恶,是那样清晰与泾渭分明。  相似文献   

18.
要让中学生写出思想丰富、情趣高雅、文质优美的文章,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就要做到"三性": 一、培养学生作文要有生活性 人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它告诉人们,无论是多么有厨艺的厨师,如果没有做出菜肴的各种材料,那是做不出色鲜味美的佳肴来的.同样,一个不管你多么有名气的作家,如果不深人生活获取创作的第一手材料,也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我们要学生写出好文章来,就必须让学生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做到心中、手中都有"米".如何让学生去获得这些"米"呢?  相似文献   

19.
美国著名作家理查德·斯凯瑞(Richard Scarry)曾说:"我不希望我写出的书是那种读过一遍以后就放在书架上从此被遗忘的书.如果人们将我的书读旧了,甚至破到需要用透明胶带粘起来,这是对我最大的褒奖.  相似文献   

20.
一位作家一直为自己的孩子只喜欢读书却不爱写作而头疼.一次在他和几个文友鉴赏一篇佳作时,孩子突然插口:"我也能写出这样的作文来."作家立即鼓励:"我早就知道这一点,只要你每天坚持练笔."这天晚上孩子还真的写出了一篇记叙文,尽管存在着很多的缺点,水平在一般偏下,作家还是给了极高的评价,给他打了99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