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傅兰雅,中国近代翻译史上译书最多的传教士。作为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的外籍译员,在晚清西学东渐中,担当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有关傅兰雅的论著多以其译书史学贡献为研究对象,鲜有以专门译本探究其翻译策略。以傅兰雅、应祖锡合译的《佐治刍言》为例,探究傅兰雅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作为晚清政坛的风云人物,张之洞在洋务运动后期和清末新政时期,都产生了重大的作用与影响。张之洞在督鄂的十多年里,积极向西方学习,大力采取措施在湖北建立了近代工业、交通、军事和教育,为推动湖北近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作为晚清西方兵学东渐的重要文本,江南制造局的兵学译著向来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但由于未能结合底本进行对比考察,相关研究存在不少欠缺。以《行军指要》为个案,考察其成书始末、译者译事,以及译著与底本的文本异同、在各自社会文化中的境遇和影响等,有助于深化对江南制造局兵学译著的认识,揭示近代中西军事文化交流的具体面向。与底本The Operations of War在西方世界长盛不衰不同,译著《行军指要》在中国长期没能受到重视,这种“南橘北枳”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晚清西方军事学“知识移植”的局限。  相似文献   

4.
《唐诗英韵》是晚清官员兼学者蔡廷干英译中国古诗的代表作,也是近代中国英译汉诗的开山之作。本文从译介动机、译介策略、译文接受三个方面探讨这一译作以及蔡氏的翻译实践。研究发现,蔡氏译诗具有明显的文化和政治动机,而为了实现其动机,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了有利于目标读者接受的归化策略和明晰化策略,体现了强烈的读者意识。在中国文化走出去这一当下语境下探讨蔡氏译诗,对译者素养、翻译模式、读者意识和翻译策略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汪凤藻是近代中国在西学东渐过程中培养的第一位重要翻译家。目前学界对于汪凤藻在京师同文馆翻译活动中的参与情况缺乏具体分析,因而对于其在《富国策》等译作的翻译中所起的作用定性不准,评价有失客观公正。本文运用布迪厄场域理论分析汪凤藻的惯习和资本的形成过程,考察在晚清中国翻译场域中的活动轨迹,试图厘清其译者惯习和资本在《富国策》等翻译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和参与翻译的具体模式,认为《富国策》等译本的翻译模式是汪凤藻的外籍老师丁韪良确定翻译策略和最终润色定稿,他则贯彻翻译策略并负责微观文本塑性的合译,因而《富国策》的译著权当属师生二人,而其采用的翻译语言和翻译策略都深受汪凤藻的惯习和资本的影响。汪凤藻在法律、政治经济学和英语文法翻译方面的贡献开了近代中国人走上翻译舞台之先河。  相似文献   

6.
江南制造局最初翻译的晚清西方煤矿工程技术译著《开煤要法》和《井矿工程》是技术与资源双重变革背景下介绍、传播近代煤矿工程技术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是当时所秉持的“特译紧要之书”原则的重要体现。通过中外文本对比互证及史料追踪的相关工作,纠正了目前已有不确切的信息,发现新的史料及其关联。研究表明,晚清科技翻译研究所关注的底本及其作者、知识来源等方面的考证研究辅以史料追踪与互证的研究方法能够将底本和译本的对应及基于此而获取的新见史料进行整合,进而为编织西学东渐的知识之网提供史料及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严复的翻译     
严复作为中国翻译史上的杰出人物,他的"信、达、雅"三字翻译理论及其译著《天演论》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不可抹去的重要痕迹。本文从严复的生平、翻译理论、翻译时期和译著四个方面对其作了客观系统的论述,再次强调了他这位译学理论家的先锋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代湖北的编译事业起步于张之洞于光绪二十年(1894)开办的湖北译书局。光绪二十八年(1902),张之洞又提议创立了由两江和两湖地区合设的江楚编译局。湖北译书局、江楚编译局所编译的书籍特点有:一是以日文为媒介,翻译出版日本和欧美教育学书籍,以及实用的算学、武备、商务、农学等书籍:二是内容偏重教学理论书籍和教科书。这些教育书籍和实用书籍经湖北留日学生和日籍教师传播给两湖地区的新式学堂师生,并渗透到教育实践中,促进了两湖地区教育近代化变革。因此。近代湖北译书局、江楚编译局等编译机构和编译事业的兴起为湖北早期教育近代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江凌 《培训与研究》2008,(11):90-92
近代湖北的编译事业起步于张之洞于光绪二十年(1894)开办的湖北译书局。光绪二十八年(1902),张之洞又提议并创立了由两江和两湖地区合设的江楚编译局。湖北译书局、江楚编译局所编译的书籍特点有:一是以日文为媒介,翻译出版日本和欧关教育学书籍,以及实用的算学、武备、商务、农学等书籍:二是内容偏重教学理论书籍和教科书。这些教育书籍和实用书籍经湖北留日学生和日籍教师传播给两湖地区的新式学堂师生,并渗透到教育实践中,促进了两湖地区教育近代化变革。因此,近代湖北译书局、江楚编译局等编译机构和编译事业的兴起为湖北早期教育近代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近代湖北的编译事业起步于张之洞于光绪二十年(1894)开办的湖北译书局。光绪二十八年(1902),张之洞又提议并创立了由两江和两湖地区合设的江楚编译局。湖北译书局、江楚编译局所编译的书籍特点有:一是以日文为媒介,翻译出版日本和欧关教育学书籍,以及实用的算学、武备、商务、农学等书籍:二是内容偏重教学理论书籍和教科书。这些教育书籍和实用书籍经湖北留日学生和日籍教师传播给两湖地区的新式学堂师生,并渗透到教育实践中,促进了两湖地区教育近代化变革。因此,近代湖北译书局、江楚编译局等编译机构和编译事业的兴起为湖北早期教育近代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晚清军工战略的核心内容是洋务运动开展的优先军工战略.首先,晚清中国军事工业的创建,奠定了近代中国军事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促进了晚清中国军队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其次,现代海军的建立,以及新建陆军、自强军的新式陆军的编练,大大改变晚清中国的军事体制,揭开了近代中国军队编制现代化的序幕.再次,晚清军事思想、教育的现代化,则为近代中国的军事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2.
清末民初是中国文化近代转型的白热化时期,随着以严复译著为代表的一批学术刊物的出现,更加快了文化转型的步伐。严复的译著别具一格,充分突显了晚清译者的意识形态和翻译诉求。通过对严译《社会通诠》的分析,探讨严复翻译会通思想的渊源与中西批判、集思广益、求实创新思想的关系,从而进一步地了解严复翻译思想发展形成的动机和发展原因。  相似文献   

13.
张之洞作为晚清朝廷的高级官员和洋务运动的领袖,其历任省级地方主要军事行政官员长达三十余年。张之洞督鄂期间,在湖北尤其是省府武汉三镇兴办了大量官办形态的近代工商企业,尤以汉阳铁厂和武昌布、纱、丝、麻四局为典型。张之洞在长期推动晚清工业化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具有鲜明"中体西用"特色的工业建设规划思想。张之洞督鄂期间工业建设思想研究的发轫和深入,对近代武汉的城市形态嬗变和工业分布选址规划动因等历史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并驳正以往的谬误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教育译著是近代西方教育理论传入中国的重要形式。通过早期传教士的翻译、教育期刊的介绍及留学生的译编,教育译著随之被传入到中国,教育译著的导入加快了中国近代教科书的发展,促进了中国近代学科分类体系的形成并加快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部英国三流历史学著作 ,《泰西新史揽要》却是晚清销量最大、影响最广的西方历史学译作。这部本来以改善教会在华处境为目的的译著 ,完成出版之时恰逢甲午战争的危局 ,不仅近代中国人把它作为思想启蒙的工具 ,而且李提摩太也不由自主转移了重点 ,更多参与到近代中国的变革论争之中。李提摩太的很多工作 ,诸如译书、文章著述、参加反缠足会、创办山西大学堂等等 ,都对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自古以来,湖北就有着“唯楚有才”的美誉,教育水平长期处在中国的前列.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沿海地区的教育得到充分的发展,相对而言,此时的湖北教育已经滞后于其他许多省份.1889年晚清名臣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在任职的17年里,他改造旧学堂,创办新式学堂,大力提倡留学教育,一系列的举措使得湖北教育呈现出蔚为大观之势,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湖北成为中国之教育强省.此文旨在探讨张之洞的兴学对晚清湖北教育发展的贡献以及这种发展对湖北乃至全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作为近代中国史上的风云人物,张之洞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并在其主政山西、广东期间扶持、发展教育,在这些地方的教育尝试,为张之洞在湖北进行教育改革提供了经验。张之洞曾长期主政湖北,并在湖北推行了系列教育改革。张之洞在湖北的教育改革初以培养实学人才、满足近代工业需要、脱去传统八股影响为主,后则从教育制度、师资队伍、教材等各个方面,对湖北教育进行全面改革,并从经费上为湖北教育提供保障,使湖北成为当时中国教育最为领先的省份,对湖北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8.
张之洞(1837-1909)是晚清重臣和洋务派健将,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具有广泛影响。他任湖广总督18年,兴实业、办文教、练新军,成为湖北武汉地区现代化的先驱及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巨擘。为推动张之洞研究,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武汉市社会科学院、政协武汉市文史学习委员会拟于2002年9月上旬在武汉主办“张之洞与武汉早期现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主题有:一、张之洞与晚清政局及社会;二、张之洞与晚清两湖地区社会转型;三、张之洞与武汉早期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晚清重臣张之洞 ,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张之洞研究也是令人瞩目的课题。新近 ,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黎仁凯、钟康模的《张之洞与近代中国》。这是一部很有特色的学术专著。该书以 2 5万字的篇幅 ,选择了张之洞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几个重要时期、重大事件中的言行 ,进行深入剖析 ,将张之洞研究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该书的特色主要有 :一、突破了传统人物传记的篇章结构。该书内容涉及张之洞的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思想文化等各方面 ,但并不平铺直叙 ,而是有重点地选择内容 ,以专题论述形式加以历史地概括和评析。章节之间有严密的逻…  相似文献   

20.
晚清编译的克虏伯炮学书籍近二十种,对于提高晚清军事教育的水平有很大帮助。克虏伯来华人员参与到了中国军队、军事学堂和军工企业以及赴德留学生派遣的活动之中,促进了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进步,晚清直至民国时期的留欧生、兵工人员与克虏伯公司有广泛的联系,他们在回国后促进了中国军事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