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之一,是主流媒体国际传播的重大主题之一。在共建“一带一路”大合唱中,“武汉力量”引人注目,硕果累累。2023年,湖北日报《“一带一路”行·创新之光》报道组多次出海完成报道,扎实锤炼了记者的双语采访能力。  相似文献   

2.
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累累硕果,为媒体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真实动人的素材。2023年,时值“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湖北日报重点策划推出鄂州花湖机场国际传播报道,为本地工程赢得全球喝彩。该报道全网传播量破千万,被多家央媒转载推荐。本文将以其创作实践为例,浅析省级党媒如何做好“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传播报道。  相似文献   

3.
左晨 《新闻前哨》2023,(23):16-17
本文以湖北日报《“一带一路”行·一线踏访》为例,分析其中的故事化叙事表达技巧,对地方主流媒体如何通过故事化叙事注重个体的命运与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做好“一带一路”国际传播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地方主流媒体做好国际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刘天纵 《新闻前哨》2023,(23):18-19
本文以湖北日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相关报道为例,从选题意识、全媒意识、精品意识三个维度出发,解析讲好鄂企海外故事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5.
刘洁 《新闻前哨》2024,(3):14-15
本文以湖北日报《“一带一路”行·创新之光》报道非洲篇为例,从叙事主体、叙事内容和叙事方法等层面,分析报道在跨文化传播上的叙事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应推动中国优秀图书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版与传播推广,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主动讲好“一带一路”故事,传播好“一带一路”声音,塑造良好国家形象,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利的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主题图书海外传播对“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本文基于传播五要素模式,以亚马逊网站公开的书目数据为例,对“一带一路”图书特别是对外文化传播类图书的海外传播现状进行分析与探讨,并就“一带一路”图书“走出去”提出积极探索传播主体的国际化发展路径、创新选题内容、培育国际市场受众、大力开展“一带一路”优秀主题图书的译介工作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来,顺应全球化的历史潮流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国际公共产品肩负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负责任大国担当。从国际传播的角度而言,10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历程印证着中国全球治理观的变化和演进。本文尝试从国际公共产品的视角切入,通过分析政策文本和访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媒体记者,研究10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政策话语和国际媒体话语。研究发现,10年来,中国通过“一带一路”贡献全球治理的话语发生了从区域合作到全球普惠、从设施供给到道路搭建和从利益纽带到全球公益治理的转变;“一带一路”的国际媒体话语呈现竞争与合作、本国利益与国际关系并存的构建逻辑,沿线国家媒体更注重报道“一带一路”对发展中国家的贡献、金钱之外“授人以渔”的知识技能共享以及“一带一路”高质量精细化的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9.
赵熠煊  刘华 《中国记者》2023,(2):126-128
<正>“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理事会新当选理事长、新华社社长傅华倡议,智库应当发挥智力平台、交流平台、传播平台作用,共同推进“一带一路”行稳致远,共同促进“一带一路”国家民心相通,共同讲好“一带一路”的故事,推动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10.
潘俊强 《中国记者》2024,(1):102-103
<正>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成果斐然。“一带一路”合作网络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的朋友圈越来越大。金秋十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如约而至,宾朋满座。2023年10月17日至18日,我参与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相关论坛及活动的新闻报道工作。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对过去10年的总结,也是对美好未来的宣示。如何报道好我国这次主场外交盛事,也考验着每一名参会的记者。现在回过头来复盘这场新闻报道的硬任务,  相似文献   

11.
回望过去十年,我国出版界积极投身于“一带一路”的壮阔实践,取得显著成效和丰硕成果。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出版走向“一带一路”面临诸多风险挑战和难以预料的因素。展望未来,我国出版界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服从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主题主线,沉着冷静、保持定力,稳中求进、积极作为,团结一致、攻坚克难,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磅礴伟力,谱写不朽篇章。  相似文献   

12.
版权贸易不仅是我国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先进科学技术及相关信息的重要渠道,是提升我国“软实力”的手段,同时也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了解我国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增强各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文化认同感.文章通过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版权贸易的法律基础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版权贸易法律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周三春 《新闻前哨》2023,(23):21-22
在湖北日报大型跨国采访《“一带一路”行·一线踏访》全媒体系列报道中,笔者前往东欧国家波黑采访中国企业承建的重点工程,短时间集中发回近6000字图文报道,超100分钟视频等大量全媒体素材,堪称“特种兵式”海外采访。从主题关开始,再到语言关、国情关、设备硬件关以及个人的体力关、后勤关等,笔者对在陌生国度如何迅速调整状态并圆满完成既定采访任务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倡议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性质和范围各不相同,但均以可持续发展为总体目标。因此,“一带一路”倡议对《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具有巨大潜力。自然科学博物馆如何为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特别是在“一带一路”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优先领域中做出贡献?为此讨论四个问题:自然科学博物馆在推动“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科技创新合作方面的潜在作用; “一带一路”国家的自然科学博物馆之间实现互联互通;“一带一路”背景下自然科学博物馆的海外发展援助潜力;自然科学博物馆在强文化理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阿拉伯国家是与中国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伙伴,然而“一带一路”议题在阿拉伯国家媒体中呈现出何种主题分布,其话语建构策略如何等问题却鲜有研究。本文以半岛电视台英文网为个案,运用语义网络分析方法,语料库分析方法、内容分析方法,对该媒体自2014-2021年关于“一带一路”的154篇文字报道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半岛英文网报道中的“一带一路”呈现出总体负面的形象。“国家领导人”“基础设施建设”“中外国际关系”三个议题最受关注,但部分报道存在新闻失实的现象。过于强调冲突的报道倾向阻碍了半岛英文网对于“一带一路”正面效益的客观认识。研究认为,中国媒体应当基于“和平新闻”理念,提升“一带一路”对外传播的文化效应。  相似文献   

16.
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时政类图书《“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是国内首部从国际关系角度解读“一带一路”战略的著作,其对“一带一路”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做了辩证而深刻的解析.文章以编辑策划手记的形式,对《“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的出版过程做了梳理,以期为出版同行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倡议承接古今、连接中外,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扩大合作创造了新的机遇.出版物是“一带一路”合作中促进相遇相知、民心相通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版权保护客体、对象、期限及执法力度方面的差异性研究,为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国际版权业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丽 《青年记者》2017,(32):41-42
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召开,世界各方通过了联合公报,达成多项共识,取得了270多项成果,主要涉及政治、经济、企业、投融资、文化、媒体等各个领域.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众沟通的主要工作和民心相通的重要载体,语言对于促进沿线国家之间文化上的相互认知和理解,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100多家孔子学院和100多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已建立,让更多人有机会深入地了解中国,但是缺乏对“一带一路”汉语传播的整体规划和完善设计.我们需要思考“一带一路”汉语传播的现状,创新探索“一带一路”对外汉语传播的模式,更好地提升“一带一路”对外文化传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文化信息资源服务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之一,当前“一带一路”的持续建设和发展为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带来新机遇、提出新要求、开拓新渠道。本文以陕西省图书馆“一带一路”资源建设服务创新实践为基础,阐述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责任使命和存在问题,并立足于需求驱动这一核心,从资源建设、服务创新、合作共享三个层面提出了建议,从而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在转型中提质增效提供参考借鉴,以期共同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戚凯 《青年记者》2017,(23):58-59
2016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在此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一带一路”提出八点要求,其中重要的两项工作就是“切实推进民心相通,弘扬丝路精神,推进文明交流互鉴,重视人文合作”和“要切实推进舆论宣传,积极宣传‘一带一路’建设的实实在在成果,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学术研究、理论支撑、话语体系建设”.①本文从国际传播对“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重要性和遇到的挑战两方面展开思考,并结合近期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主要中央级重点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实践,讨论如何建设国际传播效果评估体系,真正做到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