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在近几年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的作文,尽是一番虚情假意的"浅吟轻唱",全然不见少年出乎自然的纯真和本该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独特体验.真情失落已成为学生作文教学中的痼疾!如今,新的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学生写作时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这是明智之举和疗疾之药.那么如何调动学生作文时的真情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正>在作文教学中,常常见到"情感的伪化":一副老气横秋的"庄肃严正",一番虚情假意的"浅吟轻唱",一套空话连篇的"文字泡沫",全然不见少年出乎自然的纯真和本该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独特体验,字里行间"神圣"得再也找不回一个真实的自我。这些陈词滥调的背后,是学生对作文兴趣的消退,真情失落业已成为作文教学中的痼疾!对此,我曾苦苦思索:如何让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真实的自我?如何调动学生作文时的真情?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可见,语文的学习与人类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是不能分割的。离开了生活的语文教学就是无源之水,缺乏活力,教学活动就得不到支撑。因此,我们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找准作文教学的"切入点"是语文新课标对作文教学的要求,也是学生认识和创造自我、体验并感悟生活、培育与表达真情的需要.作文教学必须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以新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找到写作"切入点",有效促进学生语言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规定,作文教学应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写作感情要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与真切体验。那么,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怎样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呢?一、在生活中流露真情"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真情实感从何而来?从生活中来。因此,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是他们写实感、抒真情的基础,也是写作的基础。学生的生活范围比较狭窄,生活中大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比重,如何打造作文教学的"活力课堂",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颇受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贴近生活一点、教学有趣一点、讲评自主一点"的作文教学思路,以及"让学生享受抒真情之乐"的作文教学理念,对广大语文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情是文章的生命,矫饰是文章的大敌。作文的成功取决于多种因素,如立意的正确、手法的独特、语言的准确等,但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说真话,抒真情,创新意。学生的作文只有从写真话开始,才能在真情实感中,学习技巧,写出新意,悟出真理。一、选"真材",锁定自身积淀真实的材料是"写真"的基本前提,但在作文写作中,学生说假话似乎已成了久治不愈的顽疾。那么,如何让学生写"真实"呢?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7.
罗清玲 《考试周刊》2013,(29):48-49
本文提出作文要抒发真情,彰显人的主体性。反思当今高中作文教学的弊病,进而从淡化"道统",激发学生写作情感;培植"写作期待",开放写作时空;带领学生品读美文,积淀文化底蕴等三个方面阐述作文教学的返璞归真。  相似文献   

8.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面对作文只会"克隆",而不会真情倾吐,甚至不少学生怕写作文,把写作文当作苦差事.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对作文的内容感到陌生,没兴趣;二是无话可说;三是有了写作素材无从下手,没有组织材料布局谋篇的能力. 学生认为作文难,其实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教师,是我们把作文教难了!主要表现在: 1.教学目标过高过严 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超纲"、"拔高"现象."小学生练习作文要求,惟在理真情切而达意.(叶圣陶)"可在我们的课堂上,"优秀作文选"上的文章成为作文指导的标准,文学创作的技艺成为小学生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万学花 《教学随笔》2022,(3):125-127
写出真情实感是优秀作文的重要衡量标准.指导学生写"真情作文"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习作提升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真情作文"的特点,积极开展教学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在习作中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提升学生习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三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小学作文教学带有太多的功利性,学生习作"假、大、空"情况较为普遍。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育人,小学作文教学应当以学生说"真话",抒"真情"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真人"。  相似文献   

11.
"灰色"作文即是"凑、抄、套"式的作文,可是,"灰色"作文之风有增无减,原因之一,是学生手头题材匮乏,没有"真事"也缺乏"发现",就很难抒发真情;另外,没有亲身体验,真实地感受,又怎能有真情的流露呢?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小学生语文习作教学应向生活开放,才能改变习作教学自我封闭,与生活隔绝的状况,给习作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正>《庄子·渔父》强调:"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可见文章的真情实感是至关重要的,"真情实感"是文章的生命。学生在写作文时只有吐真言、抒真情,真正做到像巴金说的"把心交给读者",才会打动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怎样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的作文写出真情实感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一、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要让学生的作文处处显真情,首先他们的内心要有真情实感。捷昔洛夫说:"一个空洞的头脑是不能进行思维的。"没  相似文献   

13.
<正>高中新课程作文教学,"离开理想的境界还有相当的距离",学生作文梦境多了,真情少了;历史多了,现实少了;深沉多了,清纯少了;感悟多了,经历少了……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可以并且完全应该"探讨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当中学作文教学"亮起红灯",我们的实践与思考归结起来,就这样的五个词语:真情、趣味、个性、文本、素材。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们的作文教学注重了对小学生作文兴趣的激发,注重观察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了作文的求真,评价的激励等等,为什么仍见学生作文如流水账、白开水?是我们忽略了要让学生"学会表达"。我发现学生不是心中没有真情,不是眼中没有风景,而是无法用文字表达出来。作文,突出一个"作"字,学会表达的方法技巧才能"作"文。经过教学实践和研究,我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我把作文教学分为三个阶段:1.赏析,指导学生见识优秀篇章中的写作"门道",在赏析中享受美的熏陶;2.评析,以学生为主进行作文评改,扬长避短找出差距,享受参与  相似文献   

15.
真情源于体验。情感体验式作文教学源于学生的真切体验,学生容易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写好情感体验式作文,对学生习作有很大帮助。这类作文赋予了学生作文以真情,使文字有了"温度",有了"灵魂",能够促使学生逐渐地会作文、喜作文。学写情感体验式作文可以从阅读指导、习作课指导、周记练笔指导入手,在体验生活、体验阅读、体验指导、体验练笔、体验活动中获得多方体验。学生在情感体验式作文过程中,发掘作文情感的"源头活水",进而以写好情感体验式作文为突破口,喜欢习作,写好习作。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作文的总目标中指出:"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叶圣陶先生也指出,"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作文要贴近生活,学以致用,这是现代作文教学的旨趣所在。然而,在现实的作文教学中,许多学生的作文常常缺乏真情表现。有时只有假情假意,语言干巴巴,情思不见影。原因之一,是学生手头题材匮乏,没有"真事",也缺乏"发现",就很难抒发真情,进而害怕作文。一些学生为了应付老师的作文任务,笔下的妈妈是别人的妈妈,老农是作文选上抄来的……这样的作文质量每况愈下,无疑也影响孩子的健康心理。探其原因——现在的作文脱离学生生活,是建立在现实生活之外的一种虚构,是学生无法进入的世界。针对这种情况,让作文回归生活,引导学生观赏美景,考察特产,练学农活,探寻乡俗,从而达到作文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正>作文教学应重视生活,从生活出发,感悟生活,用生活中生动有趣的事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引导学生写真事,抒真情。而现实中,中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怕写作文的畏难心理。针对这一心理,我们不妨从分析学生的作文心理及状态入手,改善教学,扬快乐作文之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快乐"自得",在生活的海洋里撷取着绚丽的浪花。在作文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实践和探索:一、快乐之"作文前状态"  相似文献   

18.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学生的作文集中地反映出他们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思想认识等方面。然而从当前的作文教学现状来看,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谈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提出:立足课本,写出真实感悟;立足校园,写出真实生活;立足家庭,写出真实亲情;立足社会,写出真实感受。  相似文献   

19.
<正>新的课程改革倡导个性化学习,那么,学生作文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一块首先得走出以往假、大、空的怪圈,竭力倡导"个性鲜明"的习作。因此,作文改革必须从构建习作评价的新体系开始。一、构建习作评价的新观念——转"千篇一律"为"个性鲜明"1.提倡真情作文欲要倡导个性鲜明的作文,就得提倡写真情作文,唯有真情表白的习作才是鲜活的,有个体生命力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真情作文更是来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这就要求老师  相似文献   

20.
<正>不久前,我在《读读写写》第二期中看到《妈妈回来了》这篇文章,很有感触,全文仅106个字,却获得了比赛的一等奖,让我不禁反思现今的作文教学。现在的教学似乎注重了积累,注重了练习,却往往忽视了根源——人的情感,作者本身的亲身感受,内心情感。《妈妈回来了》之所以打动人,就是因为表达出了小作者的真情实感。因而作文教学还是要有实在的、现实存在的东西,我们要正视作文教学。一、作文要有真情学生作文应该提倡写真情。"真情"首先在于"真",在于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