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3 毫秒
1.
王杰  程彻 《新闻前哨》2004,(9):33-33
新闻点的选取与表述往往是一部新闻作品成败好坏的关键。特别在反映一个比较大的新闻主题时,笔者认为记者应该具备一种伸缩自如的本领。从大处着手,却于社会经济生活的精微细致处起笔,以小见大来表现新闻主题。简而言之,就是要善于捕捉大背景下的新闻点。  相似文献   

2.
就新闻从业人员而言,点子指的是记者或编辑对一则消息、一篇通讯、一组报道主题和题材、内容及形式上的总体设想、构思和把握,也就是所谓的新闻点。和新闻策划不同,它应该是一种新闻的灵感和冲动,是一种顿然觉悟的思维活动,具有突发性、偶然性、不可重复性以及创造性等特点,有着被闪现触发、一点即透的妙处。  相似文献   

3.
陈国权 《传媒》2017,(8):12-13
在新闻素材中寻找新闻点,并将新闻点做到标题中去,这是每一位编辑的基本功和必修课。但是,最近几年,有一个热词成为一些媒体人,特别是一些新媒体人在做标题时最强调的,那就是"爆点",所谓的"爆点"就是能使新闻刊播之后能够"像炸弹一样嘭的一声爆炸"的新闻元素。除此之外,还有"矛盾点""敏感点",甚至还有生造新闻点。  相似文献   

4.
像报道其他任何新闻事件一样,会议报道的重点是要把会议的新闻点“暴”出来。但会议的新闻点在哪里?是会议本身还是会议上某人的发言、会议的公报、宣言?有人会说,这些都是新闻。在多数情况下确实是。会议的“新闻点”通常是会议的主题或者某人围绕会议主题发表的重要讲话。当会议本身很重要时,会议自身自然也就是新闻,甚至是很有价值的新闻。  相似文献   

5.
融媒时代,传统主流媒体融合转型的重要任务就是守正创新,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做新闻的重要方式就是“做新闻点”,做看点、关注点、热点。本文从如何筛选新闻点、怎样让新闻点形成完整的报道、新闻热点采编的背景与逻辑等方面入手,对于如何进一步提升引导力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同样一件事,在有的人眼里平淡无奇,而在有的人眼里却是一座新闻“富矿”,能挖掘出非常好的新闻来。这就是思维的差别。一个善于思考尤其是善于辩证思考的记者,必然会反复咀嚼、仔细思考、认真比较,掂出事实的新闻价值,找出事物的客观原貌,新闻点子就会滚滚而出。  相似文献   

7.
陈蔚 《中国广播》2006,(3):65-66
新闻评论早已是一门显学,各种理论学说和实践作品可谓汗牛充栋。而脱胎于新闻评论的新闻点评则是近年来刚刚兴起的。一种“点到为止”的评论,主要目的在于启发思维,引导解读。在不同媒体中,新闻点评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各自鲜明的特征。以广播而言,新闻点评实际上是伴随着新闻从“播”到“说”而诞生的,它既承担了以往评论、述评的某些功能,又有衔接、串联新闻,保持“主持式”新闻流畅的作  相似文献   

8.
周昶 《记者摇篮》2000,(4):31-31
新闻的最主要特征就在于一个“新”字,求“新”是新闻的生命力所在,以会议为报道对象的会议新闻也应该遵循这一新闻原则。在会议的新闻报道中,如何突出会议的“新闻点”,让会议新闻成为名副其实的新闻?我认为,会议新闻要“鲜活”起来,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不能把新闻视觉仅仅局限在会议之中,那样写出来的会议新闻也只能是古板、干巴的一堆文字,没有生机和活力。要跳出会议外,让会议成为一个重要的新闻源,选取适宜的角度,用会议之外但又与会议内容有密切关联的新闻素材来补  相似文献   

9.
俞益 《传媒观察》2005,(12):53-54
会议新闻,是大多数媒体的必有新闻。如何报道好会议新闻,又是各媒体深感棘手的难题。在新闻改革中,如何把会议新闻做成精品似乎成了常有话题。会议的“新闻点”在哪里?是会议本身还是会议上某人的发言,或者是会议的决定,或者是参加会议的人员?有入会说,这些都是新闻。在很多情况下确实是。但是,每个会议(笔者指的是确有一定价值的会议)总有那么一个最亮的“新闻点”,把这个“点”及时地捕捉到,无疑是会议报道成功的关键。一些媒体和名记者、名编辑在探索这一问题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新闻策划主要是提炼新闻点,由点带面,整体策划结合社会热点、行业事件提炼一个最好的新闻点,然后通过系列新闻稿件宣传该新闻点,每个稿件从一个角度来阐述这个新闻点。新闻策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策划是指新闻传媒的形象策划,它包括传媒发展战略策划、传媒营销策划、广告策划等。  相似文献   

11.
唐楠 《军事记者》2004,(11):31-31
新闻价值是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能够构成新闻的因素的总和,因此,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所固有的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但是,这些客观存在要体现在新闻之中,又同新闻工作的识别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很大关系。一名记要想使自己的日常采访工作与别人有不同的地方.即在众多记对同一事件进行采访报道时,写出与众不同的稿件来,就必须下一番苦功,磨练出一双敏锐的慧眼,把看似平常的事件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挖掘出来。好的新闻报道,实际上就是一名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视角的记,对一些看似平常的“旧闻”冶炼成新闻的过程。“冶炼”就是对所报道的事件选准独特的视角,将其最有价值的新闻点开掘出来。  相似文献   

12.
老杨 《军事记者》2009,(3):71-72
采访,顾名思义,包括“采”和“访”两大内容。所谓“采”,就是对新闻稿件所需素材的寻找和采集;所谓“访”,就是对新闻事实的主人公、见证人或知情者的调查和访问。采访是新闻采写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而在采访过程中,最关键和决定稿件成败的工作,莫过于“问”了。善于“问”,就可以获得充分而有价值的新闻素材,为新闻稿件的顺利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新闻素材中寻找新闻点,并将新闻点做到标题中去,这是每一位编辑的基本功和必修课.但是,最近几年,有一个热词成为一些媒体人,特别是一些新媒体人在做标题时最强调的,那就是"爆点",所谓的"爆点"就是能使新闻刊播之后能够"像炸弹一样嘭的一声爆炸"的新闻元素.除此之外,还有"矛盾点"敏感点",甚至还有生造新闻点.这些标题手法频繁使用是产生"标题党"现象的主要原因,也影响到新闻的品位、价值,甚至导致虚假新闻.  相似文献   

14.
郑晓群 《新闻实践》2013,(11):66-68
核心阅读:一张能够打动人的新闻摄影图片,一定具有情感的张力,而情感的张力往往就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影像所揭示的思想,二是画面中生动感人的细节。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摄影记者,必须要具备思“深”识“细”的能力与谋略。所谓思“深”,就是对新闻题材要了解透彻,思考深刻,找到与众不同的新闻视角;所谓识“细”,就是在拍摄新闻照片时,要善于发现并抓住生动感人、能够揭示新闻事件本质的细节。  相似文献   

15.
姜海燕 《新闻三昧》2000,(11):44-45
所谓“散文式”新闻,就是提倡新闻报道的形式和结构向散文式方向发展,要求“新闻要像散文那样讲究‘立意’,努力创造出深邃的‘意境’,尽量使用白描手法,结构要像散文那样富于变化,语言要像散文那样生动凝练……”本文试就“散文式”新闻在立意、意境方面作一探索式的诠释。散文式新闻贵在立意.以意取胜。所谓立意、即一篇新闻的中心思想。中心思想也称为主题思想,它是新闻的主体和核心。立意是新闻记者在  相似文献   

16.
初学新闻写作的同志,总是苦于没有新闻可写.其实,自己的身边无处不存在新闻.为什么自己总是发现不了呢?关键是没有看见新闻的“眼睛”——新闻点子.一篇新闻有了新闻点子,写作就会呼之而出.新闻点子是什么呢?追根求源,新闻点子就是作者的知识积累与现实生活发生碰撞产生的火花.  相似文献   

17.
"新闻点",专业上即是"新闻由头",或者叫"新闻根据""新闻依据"."新闻由头"是新闻的基本因素之一,是决定新闻价值的重要方面. 党刊一直以来以报道党的建设大政方针政策以及党建工作经验和信息为主,和报纸、新媒体等比起来,仿佛新闻性不是那么强,需不需要找"新闻点",怎么找"新闻点",并没有引起多少重视.  相似文献   

18.
如何写出好新闻?如何使自己的新闻获奖?笔者根据多年的新闻实践及对自己所获奖作品的分析,发现新闻作品获奖有以下九个方面的要素:一、主题重大。新闻作品是时代变迁的忠实反映。一个时期国内外、省内外发生引人注目的大事要事,都是新闻记者特别关注的对象,围绕这些重大新闻点进行的新闻报道多数获得新闻大奖。新闻作品要以敏锐的嗅觉和全局眼光,真实记录重大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现阶段,重大的新闻主题往往是围绕全国全党工作的大局,反映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及外交等方面所取得的重大进步与深远影响,反映市场经济形势下改…  相似文献   

19.
我在基层干宣传工作已经有5年了,对捕捉“新闻”有一些体会。那就是“明眸善睐”、“无所不至”、“耳听八方”、“广交朋友”。所谓“明眸善睐”就是要善于观察。首先是从文件中发现新闻线索,善于从平淡的文件中找出新闻点。去年一份集团公司与巴南检察院联合预防职务犯罪的文件传到工厂后,距事件发生已有一段时间了,在我印象中《中国兵器报》还没有报道过。虽然这条新闻已经不新了,但当时正值加强党风  相似文献   

20.
6月26日,笔者在经济日报社就新闻学术界的许多热点问题采访艾丰。访谈中,艾丰对探讨、分析当下的“新闻策划”热尤其有兴趣,提出了一些新鲜、独到的见解。 一、新闻策划就是造就“宣传性现象” 艾丰认为,新闻策划实质就是造就“宣传性现象”,所谓“宣传性现象”,就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是在一定情况下,由于宣传和传播的影响和干扰而产生的或者是为满足某种宣传目的而人为制造的一类现象”。 访谈中,艾丰强调;“我读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就叫《论宣传性现象》。我认为,宣传性现象就是策划产生的。我那时候没用这个词,但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