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皖人书录》和《安徽省馆藏皖人书目》是当今反映皖人著述的两部重要目录学之作.搜罗完备,内容丰富。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原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例如对“吴骞”的认识,就存在着一些错乱。  相似文献   

2.
北京大学与皖人有缘。皖人马其昶、姚永朴等任京师大学堂教习,陈独秀长北大文科,胡适、王星拱执教北大。作为文科学长陈独秀革新北大学风,改革北大学科设置,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相似文献   

3.
《皖政辑要》全书载有大量关于清末安徽近代实业方面的内容,在这些内容中蕴涵着丰富的经济思想。《皖政辑要》经济思想的主要特点在于,该书的编纂者在梳理、总结这些经济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在安徽发展近代实业的具体途径进行了大量的、全方位的探索,从而较为系统完整地提出了如何发展安徽近代国民经济的构想。  相似文献   

4.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杂志一纸风行,成为引领国人思想的言论重镇。陈独秀的周围聚结了众多近代知识分子,而皖籍人士最为显眼。在《新青年》早期撰作阵营中,皖籍作者星光闪耀,阵容庞大,令人侧目。地缘关系、师友情缘、革命同道以及思想主张的相互吸引是这一群体聚合的主要缘由。地域情结固然是首要因素,但共同的思想支点才是群体合作和联动的情感纽带和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5.
徐乃昌的《皖词纪胜》收录历代词人吟咏安徽的词作,具有丰富的文化蕴涵和审美价值。研究其文化内涵,探讨其审美价值,对我们继承文化遗产,发展安徽旅游文化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周济作为常州词派的中坚力量,其词学理论既体现出传统儒家诗教的影响,又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特色。而其理论的形成则有着较为广泛的社会和个人原因。皖人包世臣的文学观对周济的影响,解读周济词学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7.
皖蚕桑女学事件是指当时驻守在安庆的倪嗣冲部安武军于1919年8、9月夜间两次结伙入侵安徽省立女子蚕桑讲习所,强暴凌辱多名女校师生之事。两个月之后该事件引起各方面的关注,本文拟根据《申报》上的相关报道一窥当时各界对此事的看法,以期更好的去了解一段几乎为人遗忘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清末新政时期,对传统农业进行近代化改良是清政府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农业大省的安徽多项农业新政并举,集中体现在了四个方面:设立近代农业行政管理机构、开垦荒地、推广桑蚕和兴修水利。这些政策和措施,在皖省得到了相当程度上的贯彻和实施,因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安徽的传统农业亦在此时开始出现了新的气象。《皖政辑要》作为反映晚清安徽概貌的一部政书,真实地记载了该省实现这一转变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9.
穆键  朱寅 《天中学刊》2012,(1):122-125
作为一部反映晚清安徽政情的史籍,《皖政辑要》中关于财政制度的文献占有相当大的篇幅。尤为重要的是,该书的《度支科》从赋税制度的变革、财政支出的变化这两个方面,为我们展现了晚清安徽财政制度的嬗变,也为我们洞察晚清安徽社会经济的变迁提供了绝佳视角。  相似文献   

10.
近代警政的创建,作为清末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既适应了中国社会内部变革的要求,又符合了西方先进政治文明的导向。芜湖作为一个在安徽创办巡警最早的通商口岸城市,其近代警政的创建和发展,正是适应了城市开埠后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迁。对此加以研究,有助于我们丰富和深化对清末警政的认识。作为清末安徽权威的政治百科全书,《皖政辑要》详实地记录芜湖警政建设的历史进程,为我们对此的研究提供了绝佳的史料。  相似文献   

11.
今所能见到的记"皖"之文,间接于《史记》,直接于《汉书》。春秋时,安庆主要为皖与桐、宗(枞)国所在地。皖国的国君为"偃姓"。今日潜山县为皖之源。古皖文化十分发达,是皖江文化的源头。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部反映晚清安徽概貌的官修政书,《皖政辑要》编纂得法,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重在创新,以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展现了历史的新貌。全书以清末中央政府新官制为纲目分为十科,其中交涉、民政、学务、农工商、邮传五科,从形式到内容均系当时首创,度支、军政两科之下子目亦多有新意。经过编纂者的精心安排,该书在篇目上破旧立新,在取材上推陈出新,从而使晚清中国社会出现的新事物得以包容,新变化得以展现。这极大地拓展了政书体的叙事空间和叙事容量,是对以往政书体例继承中的创新,因而具有了弥足珍贵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皖东南与《红楼梦》二题王海洋地处江南一隅的皖东南地区,西临徽州东抵江浙,自古迄今(尤其明、清两代)文风炽盛才士辈出。对于古典小说名著《红楼梦》,皖东南士人或雅识收藏,或品题评述,或与作者家世有所关联而留下了不少可供考稽的资料。笔者于此多方穷搜苦索,爬...  相似文献   

14.
《皖政辑要》是一部反映晚清安徽概貌的官修政书,全书以清末中央政府新官制为纲目分为十科,其中交涉、民政、学务、农工商、邮传五科,从形式到内容均系首创;度支、军政两科之下子目亦多有新意。经过编纂者的精心安排,该书在篇目上破旧立新,在取材上推陈出新,从而使晚清中国社会出现的新事物得以包容,新变化得以展现,大大地拓展了政书体的叙事空间和收纳容量,因而具有了弥足珍贵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陈诗所编《皖雅初集》作为一部地方诗歌总集,所收诗篇在时间上贯穿清代,范围上总括全皖,它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清代安徽文学的地域发展格局。文学的地域特质,不仅受其自然、人文环境的影响,还与地域紧密相关的宗族特征有着很大的关联,因此该书在编辑过程中,既注意梳理区分宗族关系,重视宗族迁移的源流,同时又有意识地保存文学趣尚的多样化阶层与群体特色。地域、宗族、社群三者密切关联,成为统一的文学整体。  相似文献   

16.
安徽有着悠久的历史 ,涌现出一大批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 ,对中国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皖文化的渊源 ,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皖文化的内容丰富而广泛。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播期、密度、氮肥对小麦皖8704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独立效应及综合效应,提出皖8704亩产400公斤的农艺组合方案,为大面积推广皖8704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清末新政所涉及的诸多领域中,教育改革是各项改革措施中成就较为显著的一项内容。而清末近代教育行政体制的建立,则是整个教育改革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居于提纲挈领的地位。面对新式学堂的陆续举办、教育事务的日趋繁杂,传统的教育管理体制早已不堪重负。当政者唯有应时而变、破旧立新,建立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型教育行政体制也就势在必行。安徽近代教育行政体制正是诞生于这一时代背景下。作为晚清的一部地方政书,《皖政辑要》从多个方面,全面展示了清末安徽的这一制度变迁,对于我们认识清末教育改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孙雅琦 《天中学刊》2012,27(3):99-101
《伪满洲国》对日本军人形象的描写突破了"鬼子"形象的模式化,同时刻画了亲切平和的日本平民形象,带有很大的独创性。当然,这样的创新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不足之处。"日本人"在《伪满洲国》中蜕变的原因,除了作者陷入了她惯用的"温情写作"模式之外,还与作者当下生活的文化背景和文学全球化的时代背景有关。《伪满洲国》在日本人形象塑造上的突破与不足,都代表了中国文学对于日本人形象塑造发展过程中必经的阶段。  相似文献   

20.
皖籍作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再到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以至抗战文艺运动,皖籍作家在每个历史的重要关口和转折阶段,提出一种文学口号和理论主张,并努力加以实践,显示了开一代文学之风的先锋精神,为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皖籍作家在创作上的深入探索和对艺术个性的追求,推动了中国新文学现代化、民族化的进程。皖籍作家的理论倡导和文学创作,连贯了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30年,若以时间的顺序排列起来,似可组合一部由“皖军”谱写的中国现代文学简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