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SNS游戏化     
武帅 《网络传播》2009,(10):53-53
随着开心网在中国迅速蹿红、校内网高调更名人人网,SNS网站已在中国遍地开花,但是SNS网站在中国互联网的大潮中有何担当呢?除了“偷白菜、抢车位……”我们并无更多收获。开心网带领用户集体玩游戏不应该是中国SNS网站的未来,中国SNS网站的未来应该是真正的人际社交网络的线上应用服务。  相似文献   

2.
社交网络与传统媒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最近互联网上什么最热?当然是以开心网、51.com、海内网等为代表的社交网络(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当这个冬天还在因为全球的经济"寒冬"而愈发寒冷的时候,SNS网站却正热得发烫。以开心网为例,通过买卖好友、抢车位之类的小游戏插件,开心网在几个月时间内,网罗了一大批白领用户,其人气和流量直逼同样基于“六度分割理论”创办的校内网和51.com等国内知名大型SNS网站。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权衡需求理论与微博的采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Web2.0时代以后,以人人网、开心网为代表的SNS网站是互联网最受欢迎的应用类型.在两年内,SNS用户快速增长.对于那些一夜之间风靡全国的SNS网站来说,成长的速度和如今没落的速度仿佛同一级别.随着微博的兴起和受众对传统SNS网站的疲乏,SNS网站用户大量流失.  相似文献   

4.
从开心网的异军突起看社交网站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是国内SNS(社交网站)快速发展的一年,开心网、伤心网、校内网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于网络世界中,其中,开心网更是以黑马的姿态异军突起.迅速窜红。然而,开心网及国内的社交网站依旧面临着很多问题.例如盈利问题、用户的黏性问题等,这些问题若不解决.社交网站难以获得持续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闻前哨》2009,(9):5-6
据中国新闻网: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新华社电视”、上海文广集团、《北京晚报》、《北京晨报》、新浪网、《新京报》等60家媒体先后进驻开心网。这家创办于2008年2月的网站已成为SNS(社交网络)的典型代表.截至2009年7月底。开心网注册用户已达4000万,每日登录用户数1200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社交网站迅猛发展,成为网络中非常火爆的现象。2008年中国开心网创建,不到一年时间,开心网注册用户已经过亿,广告收入连年大增。但是随着微博等新型社交媒体的出现,社交网站已显疲态。众所周知,大多数社交网站的盈利主要靠广告收入,本文以开心网为例,分析其在广告方面的具体表现,探讨开心网在广告经营方面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杨蔚 《青年记者》2009,(18):85-86
近来,开心网、校内网等社交网站(SNS)在白领、学生群体中悄然流行,用户对SNS网站中的游戏更是青睐有加。商家与网站联手,利用互动游戏技术,将品牌(产品)讯息嵌入游戏环境当中,开发出了网络广告的新形式——SNS游戏体验式广告。  相似文献   

8.
人物     
《网络传播》2009,(12):11-11
中国社交网站用户年底达1.24亿 11月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09中国网民社交网络应用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年底,预计我国使用开心网、人人网等交友和社交网站的网民数将达1.24亿,接近国内网民总数的1/3,而学生与职场人士这两大群体是中国社交网站用户的主力。  相似文献   

9.
SNS社交网站的用户开放、共享、参与、创造、娱乐已成为web2.0时代的典型应用。如今SNS社交网站热度未减,微博客又以一种新的方式进入了网民的视线。微博客给SNS网站带来了冲击,甚至一些SNS网站的用户也将成为微博客的支持者。  相似文献   

10.
近来,开心网、校内网等社交网站(SNS)在白领,学生群体中悄然流行,用户对SNS网站中的游戏更是青睐有加.商家与网站联手,利用互动游戏技术,将品牌(产品)讯息嵌入游戏环境当中,开发出了网络广告的新形式--SNS游戏体验式广告.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发展20年目前参与Web2.0时代的用户,都经历过Web1.0时代,各大网站整合信息,然后提供给用户,用户浏览相关内容,从这个大的"信息中心"去寻找您所需要的东西。随后,到了SNS社区网络的形成,人人网、开心网,包括现在的微博,Web2.0时代到来了,  相似文献   

12.
田莉莉 《报刊之友》2012,(12):76-77
SNS成为近几年发展最快、最受关注的网站。2008年开心网拉开了SNS植入式广告的序幕,继而各大社交网站开始尝试植入式广告形式,植入式广告成为近年来SNS重点关注的一种广告形式。文章通过对SNS植入式广告发展现状的梳理,分析SNS植入式广告发展所面临的瓶颈,以新兴起的视觉社交网站为例,试图重拾社交网站中内容的重要性,并对视觉社交网站植入式广告的优势进行分析,为SNS植入式广告寻找新的出路。最后,对SNS植入式广告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通过SNS缓释压力、宣泄情绪、获取成就感,是许多用户钟情于SNS的重要原因。开心网通过病毒营销迅速成为广大白领钟情的网站,让人们缓解巨大的社会压力,获得自我认同感。但同时以开心网为代表的SNS网站也面临着如何保护用户的隐私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4.
张金 《出版参考》2014,(12):12-13
正随着智能手机、电子阅读器和平板电脑的日益普及,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已超过8.28亿,微信用户数也已达6亿,手机淘宝用户(不含天猫)和支付宝用户均破1亿,购物人群已占淘宝互联网购物人群的三分之一,成为一个庞大的用户群体。与有线互联网时代匿名用户不同,手机或平板用户之间,是人与人的关系,微信用户与论坛用户ID不同,不再是"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而是若干个活生生的人。这还不只是用户数量的简单增加,随着SNS社交媒体的日益发展,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交流不断增加,用户平台、用户与商家之间的关系不断增加,用户与信息、用户与商品和服务的联系也在不断增加,用户量、物流、现金流、信息量也在日益增加,用户行为呈海量爆发式增长,用户数据呈现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SNS的迅速发展让我们看到了被钢筋水泥隔住的外表冷漠的人们对交友的渴望.校内网、fecebook等老牌SNS网站不断发展壮大,积累着用户资源.同时,开心网这个新兴力量也开始蓬勃发展.开心网能够在各大SNS网站的地盘中发掘并占领自己的一块领地,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本文试从开心网内部--如何进行定位,打造品牌角度出发,扩展到外部--开心网与开心网用户、开心网广告客户之间的关系,进行一些简单的梳理.  相似文献   

16.
绪论社交网络平台(SNS)平台兴起的背景近年来,随着微博,微信,人人,开心网,TwitterFacebook等新型社交网络SNS平台的兴起,网络用户交流习惯已经从过去E-Mail,BBS文字社交"线上交友时代"逐步转变为由"增量性娱乐"到"常量性生活"的轨迹逐步延伸,单一化电子  相似文献   

17.
《新闻实践》2009,(8):57-57
近日,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正式入驻开心网,成为全国首家落户SNS网站(社交网站)的传媒集团。 此次,SMG率领旗下东方卫视、第一财经、新闻综合、ICS、星尚、纪实频道、新娱乐、五星体育、艺术人文等9个电视频道及广播频率动感101、Love Radio和上海交通台3个广播频道,全面进驻开心网,成为开心网的机构用户。集团旗下媒体主持人、团队成员也纷纷加入,在开心网与“粉丝”实时互动,发布新闻、交流心得。  相似文献   

18.
韩晓宁 《青年记者》2010,(11):75-77
SNS网站,区别于传统类型网站的最大价值,就是拥有以社会网络组织起来的用户群。随着一些实力雄厚的国内互联网网站纷纷增加SNS模块,留给专业SNS网站发展的空间已经不多。如何凭借用户群的社会网络,找到适合自身的盈利模式和未来发展方向,是专业SNS网站当前生存发展的重要问题。开心网从植入式广告的成功,到虚拟货币的经营,再到向网页游戏运营商转型,其不断丰富产品线、创新SNS网站营销模式的实践,值得业界和学术界关注。  相似文献   

19.
方倩 《新闻世界》2010,(5):166-167
早在2003年,全球首家社交网站——friendster的出现,标志着现代社交网站开始破茧,紧随其后,其他社交网站也纷纷开始在美国崭露头角,SNS网络Facebook被人称赞为继Google之后的最伟大创意,成立于2003年9月的MySpace.com,是目前全球第二大的社交网站。在国内,开心网、校内网、优友地带(UUZone)、联络家等提供SNS服务的网站也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而近几年,对于SNS的追捧可谓是一发而不可收,成为国内乃至全球的网络热点。可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际交流状态和方式的改变,SNS的日后发展潜力和地位是不可估量的。本文主要是通过社交网站的体验应用,对SNS进行探讨,浅析SNS的国内外发展状况和传播特性以及SNS隐私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对传统新闻媒体造成了冲击,也带来了机遇。如何抓住机遇,转危为机,是当下传统新闻媒体的目标。SNS网站是Web2.0模式的一大发展,其互动性、瞬时性等特点为传统新闻媒体提供了新的信息平台。本文议开心网与新华社电视合作为例,分析SNS站的特点,解读开心网与新华社电视的合作,期望提出一些SNS网站与传统媒体未来合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