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照吉林省人事厅、教育厅《关于在四平市中小学教师系列开展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合一”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要求,我市从2004年10月中旬至2005年4月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了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合一”改革工作。在国家和省人事部门、教育部门的指导下,经过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和教育系统广大干部教师的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全市中小学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合一”改革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2.
伊通满族自治县开展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合一”改革工作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受到了国家教育部、人事部的充分肯定。此项改革办较好地解决了教师职务评聘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行到了业内人士的认可,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他们的工作经验在2004年12月27日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座谈会”上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本刊较早报道过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中小学教师职务“评聘结合”改革经验。9月16日,人事部、教育部在伊通县的上级市吉林省四平市联合召开现场座谈会,推广这种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改革新模式。人事部副部长王晓初,吉林省副省长陈晓光,教育部党组成员、人事司司长李卫红以及来自全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事、教育部门的负责同志出席了现场座谈会。四平市所进行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结合”改革,最早从2004年10月在伊通县开始试点(关于伊通县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结合”的长篇通讯《沃土春潮》及“评论…  相似文献   

4.
人事部、教育部在吉林省四平市召开中小学教师职务评聘结合试点工作现场会,总结交流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结合”改革的经验,紧紧抓住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难点和关键,会议召开的时机非常好,也很有必要。教育部党组非常重视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对吉林省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结合”改革高度重视和关注。周济部长主持部长专题办公会,专门听取了人事司的有关情况汇报,对此项改革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并明确要求积极配合人事部认真总结吉林省的改革经验,扩大试点范围,为进一步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打好…  相似文献   

5.
谈加强教师专业职务评审的科学管理席明珠深化职称改革,完善教师职务评审制度,加强教师专业职务评审的科学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一、因地制宜,设置比例,结构合理教师职务指标偏紧是当前中小学教师职务评聘中的突出问题。望“额”兴叹的状况不仅影响到教师队伍的...  相似文献   

6.
深化中小学职称评定改革完善教师职务评聘制度郭斧,赵义中小学教师职务聘任制度,是1986年国务院作出改革职称评定,在我国中小学首次实行的教师职务聘任制度。它的建立和实施,第一次明确了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技术人员身份属性,提高了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了中...  相似文献   

7.
2005年2月25日,国家人事部副部长王晓初就中小学教师职务“评聘合一”工作到吉林省伊通县调研时指出,职称制度改革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中小学校职称制度要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伊通县的“评聘合一”工作“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评聘合一’的制度创新,对于解决中小学用人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是很有成效的”,“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在2004年底教育部召开的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座谈会上,伊通县教育局应邀作了经验交流。教育部党组成员、人事司司长李卫红对伊通的改革经验给予了肯定。教育部人事司已向各省转发了吉林省“…  相似文献   

8.
王鹏飞 《师道》2006,(1):10-10
据《京华时报》报道,北京市某小学一名体育教师因对学校的职称评定不满,把校长刺成重伤,另外还有3名教师在劝阻中受伤……因职称评聘问题,拔刀相向,大开杀戒,血淋淋的场面,令人心惊胆颤。虽已事过境迁,却在人们心中留下阴影。当前的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是按照职称来确定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的,但随着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不断深入,现行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评聘中主观因素过多,可依据的有操作性的法规过少,在“人情味”甚浓的环境中,容易滋生腐败。二是评聘中存在许多…  相似文献   

9.
《吉林教育》2006,(11):4-6
从2004年开始,在国家教育部和人事部的亲自部署和指导下,我省针对中小学教师岗位特点,开展了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结合”改革试点工作。这次改革,取消了任职资格评审,实行评聘完全结合,通过以“一评三考”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考核确定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强化了学校责任和教师岗位聘任,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和合同管理,在转换中小学教师任用机制上迈进了一大步。这次改革,确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探索出了新的用人机制,调动了学校加强师资建设的积极性,重新分配和调整了教师资源,社会反响很好。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中小学管理人员依附教师评聘专业技术职务,不利于提升职称制度的公信力,也容易导致资源配置不公,实质上是一种伪全能学校治理模式。随着教师与管理者专业化程度的越来越高,管理者与教师出现分化,管理者需要与教师一样,获得具有符号意义的专业技术职务。中小学管理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聘需要从社会需求、政府期望、内在认同三方面破除路径依赖,走向渐进改革,既维护现有评聘制度的稳定性,又减少政策实践的阻抗,让政策改革的长远收益大于短期成本。  相似文献   

11.
论高校教师职务岗位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高校教师职务岗位设置刘跃成姚友杰职称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技术岗位是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重要基础工作,是搞好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关键环节之一。在高校不断深化教师职务聘任制改革进程中,搞好教师职务岗位设置,...  相似文献   

12.
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模式和机制初探王卓,吕贵,王宏亮高等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是提高广大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责任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高等学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关键所在。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  相似文献   

13.
本省     
《吉林教育》2007,(7):1-1
我省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结合”改革;省教育厅组织实施“人才支援农村教育项目”;我省慈善组织斥资千万帮贫困考生圆大学梦  相似文献   

14.
建立规范化的考核体系实现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科学化王卓,张晓冰,王宏亮高等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是提高广大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责任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高等学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关键所在。高校教...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小学教师职务的评聘关系处理有多种方式.评聘合一的模式导致教师的三大任用制度在结构上不尽合理.完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须将教师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与现行教师资格的认定合并,将教师职务的聘任与现行教师聘任制度合并,形成新的中小学教师资格和教师聘任制度.  相似文献   

16.
总结经验,坚持和完善高校教师职务评聘制度———辽宁省高校教师职务评聘工作十年回顾辽宁省教委人事处张学广李庆才关键词:高校教师职务评聘制度经验回顾自1986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改革职称评定,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以来,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评聘工作以坚实...  相似文献   

17.
信息动态     
不久前,国家教委针对个别地区在评聘中小学教师职务工作中不再承认中小学教师《专业合格证书》一事,下发了《关于中小学教师职务聘任工作中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指出:中小学教师《专业合格证书》是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对不具备国家规定学历的中小学教师建立的一种考核制度。经与人事部商量同意,鉴于中小学教师是经过严格统一出题考试后颁发的《专业合格证书》,人事部《企事业单位评聘专业技术若干问题暂行规定》(人职发(1990)4号)中所指的“专业证书”不包括中小学教师《专业合格证书》,因而中小学教师《专业合格证书》仍作为评聘教师职务的参评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一些读者来信,询问中小学中教师以外的专业技术人员如何评聘专业技术职务。为此,我们请国家教委职称改革工作办公室答复如下: 国家教委《关于中小学当前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工作中若干问题的意见》中规定:“凡在中小学从事实验教学、电化教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工作,属于教育事业编制的人员,可根据其具备的任职条件聘任或任命为相应的教师职务。教师以外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按相应的职务条例,聘任或任命相应专业技术职务。”  相似文献   

19.
2005年2月25日,人事部副部长王晓初就中小学教师“评聘工作”到吉林省伊通县调研时指出,职称制度改革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中小学校职称制度要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伊通县的“评聘合一”工作“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评聘合一’的制度创新,对于解决中小学用人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是很有成效的”,“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在2004年底教育部召开的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座谈会上,伊通县教育局应邀作了经验交流。教育部党组成员、人事司司长李卫红对伊通的改革经验给予了肯定。教育部人事司已向各省转发了吉林省“评聘合一”改…  相似文献   

20.
加强教师职评后管理的思考谭贵元,鲁炎山我市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至今已开展整整十年,按照评聘的要求与程序,许多教师获得了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当前,如何加强教师职评后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职评”的杠杆作用,不断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进一步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