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德国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在1900年巴黎第二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的讲演中提到:“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如果我们没有获得成功,原因常常在于我们没有认识到更一般的观点,从这种观点来看,眼下要解决的问题不过是一连串有关问题的一个环节.采用这样的观点后,不仅我们研究的问题容易得到解决,同时还会获得一种能应用于有关问题的普遍方法.”  相似文献   

2.
潘俊 《数学教学》2011,(7):35-36
数学的学习过程离不开解题.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也曾说过“数学真正的组成部分应该是问题和解,问题才是数学的心脏.”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好的数学问题素材,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下面撷取一例,与同行们交流,权当抛砖引玉之用.  相似文献   

3.
潘俊 《数学教学》2010,(7):15-18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离不开解题。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曾说过“数学真正的组成部分应该是问题和解,问题才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教育中,解题活动可以说是最基本的活动形式.生活中常常也会有一些好的数学问题素材,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下面撷取一例,与同行们交流,权当抛砖引玉之用.  相似文献   

4.
尽管诗歌与数学在我们今天看来属于两种不同的文化,但从历史上看,两者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数学问题和解答、运算法则以诗歌形式来表达;数学家本人也可能是诗人;数学家用数学方法来分析诗歌;诗人用自己的作品歌颂数学家的业绩、诗歌中融入了数学的概念或意象,等等.自然,第一种情形乃是数学教育史研究中的话题.  相似文献   

5.
回顾数学直觉的有关概念,对庞加莱、阿达玛和徐利治的数学直觉观作简要论述和比较.强调产生数学直觉的不同论述:数学直觉产生于对数学的观察、归纳、类比和联想;数学直觉产生于无意识思维过程.根据数学家的共识,即数学直觉是可以培养的,结合阿达玛、庞加莱和徐利治先生的有关观点,提出数学直觉的培养途径以及数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发明的一般原则;同时也给出了部分大数学家的数学直觉的不解之谜和认识.结合学习和研究数学的体会,提出从有意识到无意识再到有意识的循环思维过程,并指出渗透在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P.R.Halmos)曾经指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著名科学方法论学者波普尔(K.R.Popper)认为:"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实践,去观察".数学家们无一不懂得问题在整个数学发展以及个人创造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正是问题驱使数学家付出毕生的精力去追求答案.问题对于数学教学也至关重要,一方面,从学科属性来看,学科数学的材料来源于科学数学,问题同样  相似文献   

7.
算术与方程     
法国著名数学家笛卡儿曾经说过:“自然界一切问题都可以转化为数学问题,一切数学问题都可以转化为代数问题,而所有代数问题都可以归纳为方程问题来求解.”这句话虽然说得太绝对了,但也说明了方程在数学中包括在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方程是我们中学阶段学习的重点,在解决复杂问题或多种因素问题的时候就会显出它的强大优势.以下举一个例子说明算术解法与方程解法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关于中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数学学习能力,已成为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究竟什么是数学能力?尽管国内外的研究颇多,许多著名的数学家也发表过看法,然而,观点却不尽一致。 这里我们介绍一下白俄罗斯数学教育家H.B.梅捷尔斯基的研究。他认为:(1)必须区分数学创造力和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把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分离出来,有助于促进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创造力。(2)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应包括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应从这两方面同时培养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3)智力因素又是由一般智  相似文献   

9.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钱学森教授曾指出:“教育工作的最终机智在于人脑的思维过程”.思维活动的研究,是教学研究的基础.数学教学实质上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数学思维活动,学习数学家思维活动的成果,发展数学思维,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的数学思维结构向数学家的思维结构转化的过程.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品质是指一个人问题解决的意识、心理过程及能力的高低.问题解决是数学课堂的重要活动,也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途径.知识和规则的学习就是为了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0.
函数,数学学习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是联系整个数学体系的一条纽带,我们从小学开始就接触、了解、学习函数,并且会伴随我们学习的始终。许多数学家仍在认真的研究着函数的许多领域,本文主要针对初、高中非常重要的、熟悉的函数"一元二次函数"常见难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