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绘本,专指"以‘图’和‘文’共同演绎一个故事的书",是一种"内容、表现、造书都以孩子为主要对象设计"的、图文合一的新型文学艺术形式。它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教育功能深受普校教师和儿童的喜爱。许多普校老师尝试着使用绘本教材,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后,笔者发现通过缺陷补偿,利用现代化媒体技术,诸如计算机、CCTV助视器等,绘本教材同样也可以引入到低视生的教育过程中来。因为低视力儿童是介于盲童和普通儿童之间的一类特殊群体,能利用残余视力,在助视设备的帮助下接受教育,属于视觉型学习者,与正常儿童有更大的共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快速发展.视觉障碍儿童的流行率逐渐下降。低视力儿童的入学安置较少地采用独立编班的形式,多与盲生混合编班。而低视力儿童学习汉字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积累的过程.较之学习和使用盲文,低视力儿童的书面语明显落后于盲生。因此,为保证低视力儿童汉字学习的正常进行,保证低视生和盲生语文学科教学的同步开展,教师需要单独辅导,个别教学。  相似文献   

3.
低视力学生主要是指,在经过医学治疗后仍然有视力损伤,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3,或在正常情况下视力受限的学生。这部分学生能够或有潜在能力使用剩余视力,他们可以通过注视设备学习印刷文字。一直以来,我们都是把低视力和盲童视为同等的教育对象,在教学  相似文献   

4.
视障儿童的分类教学是盲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变革.我校从1986年开始低视力教学研究与实践,至今已有18年之久,有关低视力教学的经验章很多,但对如何科学合理使用视障儿童的残余视力的问题,尚没有见诸献报道。本试从低视力教学实践出发.谈谈视障儿童残余视力的科学使用与保护。  相似文献   

5.
盲童与正常儿童类比推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类比推理是推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盲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用词语类比推理的方法,对先天盲童与正常儿童在类比推理方面的异同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同年级的先天盲童与正常儿童的类比推理成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②处于同一年龄阶段的二年级先天盲童与四年级正常儿童的类比推理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这有可能是因盲童的入学年龄较晚而对盲童的开发训练较晚造成的;③先天盲童、正常儿童的类比推理成绩均不存在性别差异;④先天盲童与正常儿童的类比推理成绩与其父母文化水平之间不存在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6.
‘视觉康复训练”是根据低视力学生需求开发的课程。课程目标就是鼓励低视力学生利用剩余视力,通过训练学会有效使用自己的功能性视力。功能性视力是指为了特殊目的而去使用的视力,即指由于日常生活中的种种需要,以不同的方式,使用各种视觉技巧的能力。对于低视生来说,就是指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剩余视力的能力。视障者需通过训练来获得和开发其功能性视力。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上海盲校于1978年开始进行盲和低视力的分类教学,并于1992年开始对低视力儿童的剩余视力进行利用和训练。2002年,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特殊教育系和德国汉堡大学的“在中国建立低视力训练教师体系”合作项目的开展,我国的视障教育工作再度把目光投向这里,重新认识低视力和低视力教育,开展针对视力残疾儿童的视功能训练。[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陈庆坤 《玉林师专学报》1997,18(3):120-120,128
作者在199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检测工作中,通过对视力达不到4.0的53个学生只眼睛变距应用检查,发现了一些不孕之处,认为在视力检查时,如果在距离视力表5米处不能辨认4.0视标时,不应该直接走近距离视力表2.5米处检查,而应该逐米造近视力表检查,以能辨认4.0视视标为准,而用4.0减去该距离的校正数值后记为该受检查者的实际视力,这样可能比较符合庐是的实际视力。  相似文献   

9.
普教简讯     
普教简讯我市低视力儿童康复工作全面铺开。按照我国康复办的要求,我市在“八五”期间要为200名低视力儿童检查、配用助视器,并在1995年接受工作检查。去年完成了低视力儿童随班就读的调查,现在开始有关的教师培训,为学生配助视力器并开展康复训练。(据市教育...  相似文献   

10.
林洲 《教育导刊》2009,(2):63-64
一、通过合唱教育培养盲生群体合作意识的意义 盲校学生一般从小寄宿在学校里.这些盲童过旱脱离父母的照顾和关爱,幼小的心灵比较孤独和冷漠。视力的缺失,让盲生容易对事物的认识片面化.从而形成强烈的自我中心感。与正常儿童相比,盲童与外界的社会交流很少,而父母也很少会主动带孩子外出活动和参观。他们与人相处显得更加拘谨,缺乏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导致见识浅窄。  相似文献   

11.
低视力是指一个患者即使经过治疗或标准的屈光矫正后仍有功能性损害,其视力小于6/18(0.3)光感,或视野半径小于10度,但其仍能应用或有潜力应用视力去做或准备做各项工作。低视力儿童与普通儿童在学习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教师要根据低视力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学习能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挖掘学生潜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2.
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在盲童学校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视残儿童主要会有哪些心理与行为问题呢,这些问题在失明以后会必然出现吗?  相似文献   

13.
如何尽早发现儿童视力不良对于弱视和可治疗的儿童低视力,发现得越早,治疗得越及时,其治疗效果也越好,它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新生儿或婴儿的低视力早期很难发现。小儿出生后最早发现眼睛不好的往往是母亲。随着小儿长  相似文献   

14.
隆林县采取特殊办法办特教莫宝琪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重视发展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1992年以来,全县办起了一所综合性的特殊教育学校,一个普通小学附设的弱智班,七十三个弱智随班就该班,二个盲童随班就读班,二个低视儿童随班就读班和二个聋童随班就读班,学龄残...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低视力和视觉康复工作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视觉康复的理论和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理论上,低视力与临床眼科医学的关系不清;混淆"视功能"和"功能性视力"的概念;混淆"低视力康复"和"视觉康复"的概念。实践上,低视力的划分标准亟待更新;康复机构、措施和手段缺乏;康复人员的培养和培训亟待加强;助视器具验配和使用训练缺位,导致使用效率不高。  相似文献   

16.
低视力学生的功能性视力,可以通过学习视觉技能、使用辅助器具以及改变环境而得到改善,在学校,可通过视功能训练来帮助低视力儿童学习利用其视觉能力应对各种情况。每个低视力学生视功能训练的内容都不尽相同,教师应先对其进行相关的评估检测,再根据评估的结果分类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17.
随班就读是实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是全纳性教育体现的好形式.中心成立一年多来,先后吸纳了55名低视生到南京、宿迁、盐城三市的54所中小学学习,资源中心作为为随班就读教育教学服务的新载体,确保了低视生不因为视力残疾而退学、辍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视障学生的学业成绩,等于办了一所没有围墙的低视力学校,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德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始建于1994年,原名德州市盲童学校,2009年搬迁至现址。学校占地75.5亩,按省规范化学校标准,整体规划、分期施工,规划总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可容纳在校生450人。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学校教学环境优美,教学设施设备齐全,配有微机室、语训室、视力检测室、康复室、家政室、低视力室、多  相似文献   

19.
由于视力缺陷,盲童不能通过视觉来认识周围世界,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智力发展。教师或家长应围绕盲童视觉缺陷来进行智力补偿。常用方法的听觉补偿法和触觉补偿法两种。  相似文献   

20.
低视力儿童视觉功能训练与评估实验报告沈云裳,李季平,徐洪妹,陈雅玲一、问题提出低视力儿童教育于本世纪五十年代初首先在美国蓬勃兴起。六十年代初美国低视力教育权威Barraga首次在美国视觉障碍儿童教育杂志上发表了有关低视力儿童运用残余视觉进行阅读学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