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瑞雪兆丰年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冬雪消除四边草,来年肥多虫害少……关于瑞雪的农谚很多,足见雪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之重!  相似文献   

2.
雪一向是被人们喜爱的。成人们爱雪 ,是因为雪把城市妆扮得很美丽 ;孩子们爱雪是因为雪给他们带来了乐趣 ;农民们更爱雪 ,他们常说 :瑞雪兆丰年。我们都知道 ,这是一句流传得比较广泛的农谚 ,意思是说冬天下几场大雪是来年庄稼获得丰收的预兆 ,所以又有“今年麦盖三层被 ,来年枕着馒头睡”的说法。可是你知道瑞雪为什么兆丰年吗 ?原来 ,冬季天气冷 ,下的雪往往不易融化 ,盖在土壤上的雪是比较松软的 ,里面藏了许多不流动的空气 ,空气是不传热的 ,这样就像给庄稼盖了一条棉被 ,外面天气再冷 ,下面的温度也不会降得很低。等到寒潮以后 ,天气渐…  相似文献   

3.
雪后西山(三首)曾庆存应邀参加青年香山科学会议,适逢瑞雪,吉兆也,感兴成诗。时维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二十一至二十二日。莽莽丛林雪后山,半明半暗露容颜,只绿山后斜晖映,雪渐消融雾气寒。清沁湖堤雪满枝,朦胧山廓影迷离。诗人盛赞江南雨,何若西山冷雾时?冬至雪催...  相似文献   

4.
《第一场雪》最后一小节讲到:我想,这就是人们为什么把及时的大雪称为“瑞雪”的道理,点明这是场及时的大雪。全文紧紧围绕“瑞雪”展开,教学时可以此为突破口,逐层深入文章的内在天地。一、扣“瑞雪”之大——赏景初读课文后,让学生抓住景物的特征,对这场雪有一个感性的认识。(1)想想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的?(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雪大,找出这些词语。在学生读、划、议的基础上,发现作者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雪前,通过天气的骤然变化暗示一场大雪;雪中,通过纷纷扬扬,“大片大片”写降雪大而密,一会儿就白了”。“不断往下  相似文献   

5.
师:刚才我们从字典中初步了解了瑞雪就是应时的好雪。为什么这一场雪会被称为应时的好雪呢?请大家默读课文,这场雪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也可以在文中的某些地方做上批注。师: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场雪怎么样?生:这场雪很美。  相似文献   

6.
漫笔点丹青     
正《瑞雪寒泉》赵剑敏雪景山水画有着久远的历史。素白的雪妆点山河,让冬日的山林增添宁静与祥和。本图,作者参考古人粉本,立意于瑞雪满山,极得东方审美意蕴。朋友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寻得雪景衬色泽的依据。平时未雪时,看到山崖素白;白雪积崖时,在白雪映衬下,山崖丹青毕现、色彩夺目。雪覆草木,而生机存焉;雪临寒泉,而生机现焉。万物周而复始。雪景贵得生机,我们能从这张作品中,体会很多。  相似文献   

7.
教学《瑞雪图》这一课,可在课前互动中先围绕"雪"的主题,让学生用词句形容雪,诵读写雪的诗词,演唱写雪的歌曲,激起学生的兴趣,展示学生丰厚的知识储备,为课堂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与情感基础.  相似文献   

8.
教学《瑞雪图》这一课,可在课前互动中先围绕“雪”的主题,让学生用词句形容雪,诵读写雪的诗词,演唱写雪的歌曲,激起学生的兴趣.展示学生丰厚的知识储备,为课堂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与情感基础。  相似文献   

9.
相见,相依     
方清纯 《新读写》2013,(2):42-43
与礼相见,在古代。 战国时有钟子期和俞伯牙,高山流水遇知音,彼此互敬互爱。汉代时有汉文帝刘恒,他侍奉病母三年常常目不交睫,母亲所服汤药都是他亲口尝过后才让母亲食用。宋朝时有杨时与游酢,两人为不打扰程颐养神在朔风凛凛、瑞雪霏霏中站了良久,当雪快要没过两人的膝盖时,方才被请进屋。  相似文献   

10.
《第一场雪》(五年制第九册)是按照下雪的过程,从雪前写到雪后,从景物写到人,并由瑞雪联想到小麦的丰收,注意了在写景和议论中抒情。教学时,如何引导学生领会这一写作方法? 一、写写——列出阅读提纲。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是革命领袖,同时也是诗人。梅花瑞雪,战地黄花,残阳如血,击水新唱,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的诗词作品把典雅高古的旧体诗词同中国革命的历史风云紧密融合,绽成了诗词创作中的一朵奇葩。《沁园春·雪》就是历来被人们所传诵的篇章之一,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冬天是白色的。雪是北方冬天特有的风景。"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对雪,人们寄予了更多的厚爱和希冀,雪给干巴和苦涩的冬天带来了灵性和韵味。"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每到这种天气,总会让  相似文献   

13.
美丽的遗憾     
今天,忽然听到一位同学提到雪,她说我们这个地方,即使是冬天也看不见雪的踪影。她说好想看到雪,雪真的很美。说到雪,我曾经看到飘在画上的雪、下在屏幕里的雪,然而那“雪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雪我却从未真正看过,我只是通过画面和描述的文字来想像那壮阔的景象。我追问那位曾看过白雪覆盖三尺的同学,下雪到底是怎样。她兴奋地说:“下雪的时候天地一片白茫茫,那远处的高楼大厦,隐隐约约好像在雾中,宛如在云里,显得特别好看。”曾看过电视屏幕里的雪,像小银珠,像小雨点,像柳絮杨花纷纷扬扬地飘落着。曾经读过宋代诗人写过关于雪的诗:“…  相似文献   

14.
开学第一天     
3月1日是新学期第一天,28日夜间全省普降的中雪给校园铺上了银色的靓装。带着刚刚度过一个雪打灯花元宵节的喜悦,各地学生踩着“吱吱”作响的瑞雪,开始了新学期的第一天。  相似文献   

15.
感恩·期待     
身在北京的人们,总是盼望着第一场瑞雪,希望纷飞的雪花直观地告诉人们:冬天来了,旧的一年将要过去,新的一年就要开始了。今年的雪没有如期到来,这一年却真的要结束了。我们的编辑已提前进入2008年,着手进行新一年第1期杂志的编排。站在一年的尽头回望,  相似文献   

16.
《第一场雪》通过对雪景细腻生动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壮丽而美妙的瑞雪图。阅读时一定要抓住文章的两个特点。一、虚实相间。下雪时,文章用“纷纷扬扬”描绘雪花降落时的纷繁、密集;用“大片大片”形容雪花之大;因为雪下得大而急,所以“地  相似文献   

17.
《第一场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语十一册)是作家峻青写的一篇语言优美、意境清新、诗情浓郁、情景交融的美文。课文按雪前、雪中、雪后的时间顺序.有远有近.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地描绘了胶东半岛下了一场瑞雪的过程和情景,以及对这场雪的议论.抒发了作者赞赏喜悦之情。从美学的角度来看.既有景美又有情美,更具艺术之美。教学这篇课文.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优美词句.披文入境.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美的心灵。  相似文献   

18.
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冬天,人们常会想起“瑞雪兆丰年”的俗语。为什么雪下得越大,雪积得越厚,来年庄稼的收成会越好呢? 雪究竟有哪些神奇的功效,还是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厚厚的雪层对农作物有防冻保暖的作用。新降到地面的积雪疏  相似文献   

19.
《第一场雪》描绘了胶东半岛入冬以来第一场雪的自然美,以及作者由这场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的情感美,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理想教材。一、突出词语教学,图文结合,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 (一) 教学开始,我就让学生思考:下雪时的情景怎样?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1—5节。读完后我用投影仪放映出“瑞雪图”.让学生图文结合观察想象。  相似文献   

20.
<正>【背景】《瑞雪图》是一篇传统课文,在老教材中也叫做《第一场雪》,现为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12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在整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使整堂课在学生的一次又一次的感情朗读中向前推进。下面来看几个教学片段:【片段一】师:通过上节课对课文的初步学习,这场雪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1:这场雪很美。生2:这场雪下了很久。生3:这场雪把世界都变白了。生4:这场雪下得很大,也很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