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发明.康德说过:"想象力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认知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创造力量,它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第二自然."实践证明,一个人的想象力强,就可以将大脑已有的知识重新组合,创造出种种新形象.可见,重视想象力的培养,有助于促进知识的优化组合及创新思维的形成.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  相似文献   

2.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是在头脑中创造出过去没有遇到过的事物的形象,或者将来才有可能实现的事实的形象思维的活动。想象是创新的先导。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因此.我们说想象也是创新,一切创新都离不开想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重视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3.
想象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在感知客观事实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的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以看出,想象力在学生智力因素中具有重要作用,极具创造性。因此,加强想象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想象是形象思维的高级形式,是思维的一种升华。想象是创造的基础,是创造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也就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而促成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各种教学时机,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想象是形象思维的高级形式,是思维的一种升华。想象是创造的基础,是创造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也就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而促成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各种教学时机,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数学教学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6.
人们常说的想象,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就是人们在已有表象的基础上,通过头脑加工构造出新形象的一种思维活动。一个想象丰富的人,他的想象力就强,能够把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重新组合,创造出种种形象,幻想出前所未有的新形象。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领悟,想象力是推进知识进步的力量。在人类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无数的事实证明,想象力能够促进知识的活化,能进行创造。若爱因斯坦缺乏想象力,也就不会有相对论的发…  相似文献   

7.
陈增印 《现代语文》2006,(12):102-102
想象是思维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是指人的大脑对曾经知觉过的各种事物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未曾知觉过的甚至是并不存在的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思维活动中如果没有想象参加,智力的开发、艺术的创造、科学的发明,就都难以进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一切,它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而想象作,则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想象作,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8.
想象力就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由此可见,想象力是智力结构中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因素。加强想象力的培养是创造的前提,是培养创新精神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崔勤 《河南教育》2010,(7):82-82
亚里士多德说过:"想象力是发明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可以这样说,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想象开始的,没有想象,就没有发明创造.想象力是完全能够培养的一种能力.  相似文献   

10.
杨建铭 《现代语文》2006,(9):114-114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柯勒律治说,想象是一种创造新形象的精神。泊来斯考脱说:“简单说来,想象就是心灵的眼睛。”法国诗人波德莱尔说,一个没有想象力的军人,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士兵,但若统率三军,决不能克敌制胜。写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它需要多种功能,多方储备的高度综合。而想象力可以说是写作的生命力所在,它几乎贯穿在文章的整个写作过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写作离不开想象。在中学作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性思维,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就显得十分重要,它不仅能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同时还能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想象力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是人在感知客观事物和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在头脑中形成的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美术活动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就无法进行艺术构思;没有想象,就无法进行创造。从幼儿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美术技能也许并不是必须具备的素质,而所表现出来的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却会深深地铭刻在他们的头脑中。  相似文献   

12.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情感是创造的灵魂,兴趣是创造的先导,想象是创造的核心。没有想象,就不会有创造。那么,在美术教学中,为孩子铺开一片天空,放飞孩子想象的翅膀,给孩子创造一种利于他们思考和探究的良好氛围,让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在绘画天地自由驰骋,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培养创造性思维之管见杨建国大量事实表明,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笔者结合实际,谈谈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问题。唤起丰富的想象力,逐步完善形象思维能力,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础。爱因斯坦说:一想象力比知识...  相似文献   

14.
一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想象是创造的先导,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想象不只是客观事物的复制,常常带有不同程度的独创性,有的甚至是根本性的突破。前者如机器的改进,工艺的革新,后者如电能、光能、原子能的发现与应用,这些创造无一不始于想象。一个人想象力的高低当然与知识的富贫有极密切的关系,但它又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思维素质。知识基础等同的人,想象力不一定是一致的,有的甚至出现反差:某些学识深  相似文献   

15.
<正>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奇迹,人类的生活将多么单调与苍白。因此,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新课标指出:在儿童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意境,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想,让他们的  相似文献   

16.
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有时让人吃惊,仅从黑板上的一个粉笔点,在有限的时间内,就能联想到三十多种物体,如:药粒、黑痣、沙子、西瓜籽、苹果种、苍蝇、雨滴、樱桃、星星等等。事实证明:儿童期正是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良机。而开发智力通常是在愉快的心境下进行的。所以美术教师要充分把握这一点,努力调动其学习兴趣,使之在欢娱中掌握知识,开发智力。下面就美术课的课堂教学谈谈如何让儿童在欢娱中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一、在优美的语言环境和欢娱的气氛中发展想象力想象,心理学是指在知觉材料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想象 ?想象是在已有表象的基础上在头脑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包括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爱因斯坦说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 ,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这话精辟地概括了想象力的作用 ,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想象力是智慧的结晶 ,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尤其语文教学要在新课程新设计、新课程新教学中 ,一定要把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渗透在教学活动之中 ,从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首先 ,我们要珍视学生的好奇心鲁…  相似文献   

18.
正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善于创造,就必须善于想象。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学校语文课程中的优秀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形象资源,非常有利于学生在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中形成和发展想象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拓展延伸学生的语文知识,丰富他们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和创新精神,从而达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发展的原动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创造的基础,是创造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笔者根据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一般程序,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发明。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析:(1)激活文字,创设意境;(2)架设桥梁,领略内涵;(3)课外延伸,丰富想象力;通过这些途经,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