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常常会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使解题不能顺利地进行,其实质是思维过程受阻.常见故障主要有;一是缺乏性故障.由于某些局部知识的遗忘,或不能联想一些相关的知识(方法),造成思维中断.二是偏离联想性故障.  相似文献   

2.
有时候,解一道数学题,用从条件到结论的定向性直接思维解题方法遇到困难,甚至不能解决,这时,通过联想,把题目中的已知关系重新组合成一种新的关系,使抽象或隐含的条件清晰地显示出来,把复杂的问题化为简单的问题,从而使问题较快地解出.这种方法称为构造性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3.
类比联想     
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康德由于事物之间常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属性,因此.我们通过观察相同或相似的对象在某个方面彼此一致时,由其中一类事物的已知属性去猜测另一类事物也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这种推理方法叫做类比法.它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的思维方法.类比离不开联想.由一类事物想到另一类事物就叫联想.解题时的联想,就是找出自己的知识仓库中与手头中的问题相同或相似的原理、方法、结论或命题来,看能否直接运用这些知识、或变通使用这些知识.一、类比的功能1、类比,数学解题的…  相似文献   

4.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根据问题特征广泛地联想熟知的命题或方法,并设法将其结论或解法加以利用.无疑是获取、探究新知识和解题的简捷方法.因此,联想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新知识和寻求解题方法的能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通过联想与发散,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广阔性是指思维活动作用的范围及广度,它表现为思路开阔,能不依常规、不按模式、多方向、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和发散问题.在解题中,若能善于变式求异,广泛联想、探索不同方法,寻求多种解题途径,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能较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这在竞赛解题中尤其需要.  相似文献   

6.
联想是指感智或回忆一些事物,从而连带想起其他事物的一种心理过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纵横联想,常能带来更多的信息,使解题思路变得明朗.善于联想,不仅能达到准确、简捷的解题目的,而且可提高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有助于思维品质的优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联想”是思维的翅膀,是开启数学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7.
覃倩 《考试周刊》2011,(70):74-75
在数学中,证明是引用一些真实的命题来确定某一命题真实性的思维方式.精心联想和变易论题是数学证明中的两种常用的解题思路.精心联想这种解题思路中一般可从联想定义和定理、联想方法这两个方面进行:变易论题这种解题思路中往往用得比较多的是简化已知条件、增加辅助条件.  相似文献   

8.
数学综合题由于涉及到知识容量大、解题方法多而灵活、综合性强、突显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以及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特点.且能较好地考查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理性思维而成为考试重要题型.综合题由于难度大、分值高,解好综合题是考试成功的关键.目前的高考综合题已经由单纯的知识叠加型转化为知识、方法和能力综合型尤其是创新能力型试题.如何有效地寻得解题方法,快速地找准解题切入点,理清解题思路,顺利地解决问题,笔者认为以下思维视角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联想是将研究对象的特点与个体自身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进行想象的思维形式,是一种自觉的、有目的的想象.联想的方式有接近性联想、因果性联想、相似性联想和对比性联想.对某些数学问题,若能联想一些形式相同的、思考方法相似的、结构特征类似的熟悉问题或常规问题,通过迁移将会顿悟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联想是产生直觉的先导”,因此,解题时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对所面临的问题进行联想.  相似文献   

10.
正有时候,解一道数学题,用从条件到结论的定向性直接思维解题方法遇到困难,甚至不能解决,这时,通过联想,把题目中的已知关系重新组合成一种新的关系,使抽象或隐含的条件清晰地显示出来,把复杂的问题化为简单的问题,从而使问题较快地解出.有些数学问题,从表面上看,几乎与数列没有任何关联,但仔细观察其结构特征后又可发现,题中直接或间接地呈现了特征式"a+b=2c",这时可联想并构造等差数列模型、巧妙  相似文献   

11.
联想是思维的翅膀,它寓于思维过程之中,是由一种信息情景思索到另一种信息情景的心理现象,数学解题过程实质上是由未知到已知的一系列的联想过程,通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联想,使思维产生连动性,从而实现信息转换,沟通命题的结论与条件的逻辑关系,使解题的机智油然而生,那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联想什么、又如何联想呢?一、抓住一种“式”的特征,联想到另一种“式”数学题目离不开数与式,数学命题的条件、结论一般表现其自身特点,解题时,如能及时地抓住“式”的这种特征,联想到另一领域的“式”的特征,从中悟出解题思路和方法·例1(1999年全…  相似文献   

12.
“联想是打开沉睡在头脑深处记忆的最简便和最适宜的钥匙”.在物理解题中要积极的营造联想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数学综合题就是一道题目本身或在其解答过程中涉及多个知识点或多个学科的知识,而且解题思维方法具有多向性和灵活性,其目的重在测试思维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于综合题的内容较复杂,涉及面广,很难给出固定的解题方法,只能根据具体问题分析其已知与未知的关系,寻求解题的途径.下面针对二次函数与二次曲线综合题,列举某些典型范例阐明其解题思维方法和常用的技巧,或许考生能从中得到某些启发.  相似文献   

14.
创新思维的培养落实到具体的数学学习上,就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去“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且,“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过程也是新颖的、独到的,而不是对已知方法的模仿与重复”.我们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一个好的、新颖而有创意的设想或解题方法,常常来自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知识背景之间的联想,或者是新旧问题之间的因形式相似或内容相关而产生的联想.一、数形联想数形结合是中学数学里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善于进行数与形之间的联想,往往使我们在解题时得到新颖、简洁的方法.例1.已知:a、b、c、…  相似文献   

15.
张金花 《中学理科》2006,(11):82-82
思维定势是指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固定的模式是已知的、事先有所准备的.用思维定势解决问题,使学生墨守成规,养成一种呆板、机械、千篇一律的解题习惯.造成学生思维定势的原因概括起来有两种情况:一是学生没有掌握丰富的典型题型,不能做到“见多识广”,故对似曾相识的问题以偏概全,盲目套用,导致解题错误;二是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求异性不够,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导致错误的判断.在高三生物复习中,习题练习是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因此,“题海战”成了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久而久之,机械的“思维定势”悄悄地左右了学生的解题思路,思维定势就成了思维障碍.  相似文献   

16.
G·波利亚曾这样精辟地说过:"解题的成功要靠正确思路的选择."而正确思路离不开联想.联想是以观察为基础,对研究的对象或问题的特点,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想象的思维方法.在数学中,常常联想有关定义和定理,或解题思想和方法,或相近学科的知识,或已经解决的熟悉的问题,从  相似文献   

17.
联想是思维的翅膀 ,它寓于思维过程中 ,是由一种信息情景思索到另一信息情景的心理现象 .通过联想能把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化陌生为熟悉 .通过联想也能使学生加深对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 ,增强学生发散创造思维能力 ,扩展解题思路 .下面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联想 ,迅速找到解题的思路 .1 定义式、数式结构引发联想解题时 ,可类比熟知的某些定义式结构或数式结构进行联想 ,实行命题的转化 ,开拓解题思路 .例 1 已知m1=a ba -b,m2 =c dc-d,m3 =ac -bdad …  相似文献   

18.
创新思维的培养落实到具体的数学学习上,就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去“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且,“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过程也是新颖的、独到的,而不是对已知方法的模仿与重复”.我们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一个好的、新颖而有创意的设想或解题方法,常常来自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知识背景之间的联想,或者是新旧问题之间的因形式相似或内容相关而产生的联想.  相似文献   

19.
中学物理涉及许多科学思维方法,由此产生的解题方法与解题技巧很多,具体应用中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完善,研究对象确定的盲目性,研究过程分析的不合理,研究因素认同的不准确等原因造成错解,以致学生的知识水平不能完全地展现,从而使问题不能认识或不完全认识.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数学解题过程 ,就是数、形、式结构间的相互转化。而解题思维策略是指 :采用创造性思维的各种方法 ,根据题型的不同特点 ,有针对性地 ,带有技巧性地 ,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多向联想 ,寻求问题的最优解法。因此 ,解题思维策略的掌握和合理运用对完成转化和最终获解起着关键作用。一、观察联想 ,以简驭繁简易与繁杂是相对而言的 ,以简驭繁是解题思维策略的方向性法则。一般情况下 ,可通过观察题型特征 ,对有关概念和方法进行联想 ,把繁难问题转化为简单的情形 ,从而使问题简捷获解。如 ,已知在△ ABC中 ,∠ C=90°,CD⊥ AB,AB=4 CD,求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