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学加辅导,是培养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自学辅导教学就是在教师的引导、辅导下。学生以自学为主的教学方法。该方法采取个体和集体相结合并以个体为主的形式开展新课的学习。由于以个体为主,容易适合个体的学习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个体学习差异,克服了班集体教学(即传统教学)“一刀切”的弊端。据此而言,自学辅导教学方法应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但是在农村学校采取平衡编班的情况下,班上几十名学生在自学能力、接受能力和学习速度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创设教学情境,真正使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活起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各种数学活动学习新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感,发展个性。  相似文献   

3.
周禹 《云南教育》2001,(10):36-37
自学能力不仅是学生今天学习的需要,更是将来工作、生活和学习的需要。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长远的意义。有教师认为,现在减负把教学时间都减掉了,课堂讲授时间紧,练习时间少,哪里有时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其实这些教师还未真正认识到自学的意义,不理解其中蕴含的哲理:“磨刀不误砍柴工。”   第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是因为学生“学”的需要而产生,在学生一生当中,教师的“教”毕竟是短暂的,将来学生走出校门,主要还是靠自学获取知识。所以…  相似文献   

4.
孔陶 《江苏教育》2001,(1):11-13
李庾南老师任教于南通市启秀中学,是江苏省中学特级教师和名教师。她从1978年始,连续22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自学、议论、引导”实验研究,其中经历了“数学自学能力及其培养”、“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创建及其实验”、“优化数学学习过程,改善课堂教学结构”、  相似文献   

5.
学生自学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能否实现,教学中是否能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是当前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有鉴于此,本文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6.
李瑞龙 《云南教育》2002,(10):45-45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59页“分解质因数”。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掌握“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的概念,能区分“因数”、“质数”与“质因数”;2.指导自学课本,掌握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培养自学能力。教学重点: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步骤。教学难点:区分“因数”、“质数”与“质因数”等概念。教学过程:步骤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复习提问:20以内有几个质数?举例说明为什么把它们叫做“质数”。学生思考回答,相互订正。激趣导入小丽出生的月、日两个数相乘,积是1…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知识是“金子”,那么学习方法就是“点金术”。可见教给学生科学而有效的学习方法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探索十分必要。一、指导学生怎样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任务之一,而阅读是自学的起点,教师要适时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及时检查学习效果。1.指导学生质疑性阅读。“思”起于“疑”,指导学生阅读时,教师将涉及的教学要点按学生的思维层次设计分级要求,为学生的阅读指出“路标”。如:在学习高一函数一节时,指出以下问题:1)什么叫函数?2)什么是函数的定义…  相似文献   

8.
陈春祝 《云南教育》2004,(11):15-16
“引导自主学习”足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其实质就是要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自主探索和思考贯穿于教学的生个环节。主要做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先独立自主地进行超前性学习,发现并提出问题;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讨论;然后辅以分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中学数学学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指导意见》中指出:“新型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主体性学习和过程体验,注重探究性学习”;“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倡导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因此,结合初中数学的学习内容与初中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探索“自主一探究”的教学策略,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应然”之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自学是人生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习所必备的本领。自学需要有一定的能力才行,它需要通过教师的长期培养才能形成,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从这种新的教育理念中,我们清楚的意识到:课堂上,培养学生具有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校教育的重要方式和方法。为此,我在数学课堂上,开展了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主探索精神”为主题的教研活动,使课堂教学朝着新课程标准的目标发展。具体内容是:在学生自学课本,  相似文献   

12.
数学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有效教学行为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教学是教师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行为。学生能否在教师指导下获得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在新的数学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的教学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和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创设和维护良好、有效的数学学习环境;促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思维,树立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相似文献   

13.
数学学习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衡量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是一项重要指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创设适当的数学情境,激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在“做数学”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指导学生自学与反思等,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开展的活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机械模仿,更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信息、加工信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过程需要通过已有知识和经验来实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另一方面要根据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采用适当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信学习、不断反思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6.
1背景介绍 解读大纲,结合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我们不难发现数学教学“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要“设立‘数学探索’‘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也许我们通过传授和操练能够达成知识和技能目标.但是看看大纲便知这样做差之太远.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利用课堂这一教学的主阵地,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知识、构建能力.  相似文献   

17.
王芳 《广西教育》2013,(45):59-59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我看来,小学的主要任务毕竟还是让儿童自己学会学习。”学生如果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就可以扩大知识面,并增强自身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适时地把自学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运用“自学提示”优化自学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夯实自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自学能力是指独立性为核心,多种较优的心理机能参与的主动掌握知识获取技能的多层次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有利于学生全面提高素质,加速形成概括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自觉探求能力、能动应变能力,并促进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自学能力可谓“授人以渔”,使学生终身受益,帮助他们走向成功之路。就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探讨。 一、让学生制定自学计划 为了让学生独立学习,就得要求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自学计划。计划的一般格式为:目的、任务、学习阶段及其顺序,完成期限等。在制  相似文献   

19.
孔琰 《考试周刊》2014,(38):77-77
正《新课程标准》指出:"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小学阶段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对于以后初中、高中的数学学习大有裨益。一、突出矛盾激兴趣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体系中属于比较抽象、枯燥的内容,要想让学生有自学的欲望并愿意深入自学下去就需要老师创设有"争议"的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一旦学生的胃口被吊起来,后面的自学自然干劲十足。  相似文献   

20.
施学清 《陕西教育》2006,(12):30-30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觉学习、主动思维是十分重要的,教师、教材等一切教学手段都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充当教学的“主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