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以参加“2004年全国自行车锦标赛”男子1公里成年组的24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分段测试方法,对我国场地短距离自行车男子1公里运动员的全程竞速能力进行了划分,全程竞速能力包括:反应能力、加速能力、最高速度能力、相对高速耐力和冲刺能力五个部分。同时研究发现,加速能力和相对高速耐力是影响我国场地短距离自行车男子1公里运动员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短距离自行车项目的整体实力,本文以参加"2005-2007年全国自行车锦标赛"男子成年组的24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初步对我国场地短距离自行车男子1 km运动员的全程竞速能力进行了划分和特征描述。而全程竞速能力的分段研究直接关系着自行车项目的选材、训练和竞赛。因此,对短距离场地自行车全程竞速能力分段的训练学研究,以及对各分段成绩与运动成绩关联度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自行车短距离项目长期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的主要原因是运动员速度能力的欠缺,男子项目更是如此。采用文献资料、实验、逻辑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影响速度能力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对传统速度训练方法进行总结。针对速度训练当中频率训练和专项力量训练与其专项技术特点脱节的实际问题,河南自行车短距离项目队设计了一种新型自行车专项训练器械,即自行车频率力量训练器,并以本队男子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与自行车频率力量训练器相配套的训练方法进行速度训练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半年的训练实验,运动员的训练成绩和比赛成绩均不同程度获得提高,训练和比赛的成功实践证明该训练器的设计是科学合理的,解决了短距离自行车速度训练当中的关键问题,有效提高运动员的速度能力。  相似文献   

4.
自行车短距离项目速度能力训练方法学指导原则发展回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运动员速度能力的欠缺是长期阻碍我国自行车短距离项目成绩提高的主要原因,这源于我国自行车界对短距离项目速度能力训练原理片面甚至错误的认识,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实际效果不甚理想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体系。在总结国内外自行车项目速度能力训练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把影响自行车运动员速度能力诸因素综合起来进行训练的方法学指导原则。并在训练和比赛实践中取得了初步成效。这证明新的训练方法学指导原则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速度能力,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这为我国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速度能力训练提供了尽快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跟踪调查、个案分析以及逻辑分析法探索和研究我国潜优势项目之一——短距离场地自行车的制胜规律,指导短距离场地自行车项目运动训练实践,为其备战重大赛事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我国短距离场地自行车项目制胜规律主要表现为:完善举国体制,构建分工明确的复合型团队;科学地制定与调控训练和比赛计划;训练方案个体化,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完善的科学参赛模式等。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我国场地自行车女子500m计时赛项目的发展概况,通过比较,找出中外选手在该项目上的差异。从专项理论认识、竞赛体制、技术训练、后备力量、科研问题五个方面论述其存在的问题。在该项目的训练与研究方向上,笔者认为应该突出短距离自行车项目的力量训练,严格控制短距离自行车项目训练,训练中注重运动员的心理问题和疲劳恢复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2004年自行车世界杯第五站(云南站)男子4公里个人追逐赛项目现场统计数据用统计学方法进行了统计计算,对比赛的状况作了初步的研究。结论认为,自行车场地男子4公里个人追逐赛全程的各环节中,速度能力是最关键的一环。该项目虽然是中距离的项目,但速度是关键。  相似文献   

8.
以大连自行车队6名优秀男子场地4公里个人追逐赛运动员和6名优秀男子公路赛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两个项目队员的形态指标和有氧、无氧能力指标进行测试与比较发现两个项目运动员在形态素质与有氧、无氧能力特征的差别,发现两个项目各自的特点.为教练员更加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这两个不同项目的运动员进行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论场地自行车短距离项目亚高原训练的可行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河南自行车短距离项目队2005年参加的兰州亚高原夏训为研究背景,对赛前亚高原训练期间的训练效果进行了分析,对随后参加的国内外大赛的比赛成绩作了介绍.河南队亚高原训练的效果和参赛的成绩表明,亚高原训练能够保持自行车短距离项目年度训练的连贯性,能有效提高运动员的专项能力,使其竞技状态在赛前调整到最佳,为运动员在大赛中取得理想成绩提供了训练保障.亚高原训练今后可以成为自行车短距离项目年度训练的常规手段在各个训练阶段予以广泛运用.目前,我国自行车短距离项目的亚高原训练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在训练实践中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宝贵的训练经验也需要及时总结,以为全面提高我国自行车短距离项目的运动水平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下肢力量和无氧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男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下肢肌力和无氧能力,对11名我国男子优秀公路自行车运动员进行体能测试。运用Wingate方案进行无氧能力测试,采用等速力量测试仪对运动员膝关节力量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自行车运动员膝关节伸肌群在70°的等长收缩所产生的峰力矩为(231.91±44.70)N.m,平均无氧功率为(825.90±116.90)W,无氧功峰值功率为(1 231.91±283.29)W。膝关节肌群力量与无氧能力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r=0.612~0.912,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录像解析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参加2011年田径世锦赛男子50km竞走项目前八名参赛选手的分段成绩和分段比赛速度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男子50km竞走比赛的运动员在比赛中的速度变化形式有"前快后慢"、"波浪起伏"以及"全程匀速";世锦赛50km竞走前8名运动员速度的整体特征,基本上是以较慢的速度开始匀加速,至30km-40km,达到最大速度,最后10km速度开始下降;竞走战术安排对50km竞走比赛成绩具有重要影响。男子50km竞走的运动员主要采用"跟随走"和"领先走"的战术安排。  相似文献   

12.
男子自行车运动员高原训练生化指标监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监控河南男子自行车中长组高原训练期间的生化指标变化,对运动员在高原期间的身体机能状况及重点训练课进行评价.结果表明Hb、BUN、CK、WBC等生化指标能够准确的反映运动员的机能状态,血乳酸值能较好地评价所采用的训练手段对队员无氧能力的影响.为以后男子自行车运动员的高原训练安排提供依据,更好地促进男子自行车运动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场地自行车女子500m计时赛现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对场地自行车女子500m计时赛我国选手与世界优秀选手的情报资料和近年来一些重大比赛的实战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我国500m计时赛成绩水平与世界优秀选手的差距,为该项目的发展、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自行车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运动员在自行车比赛中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自身的体能及技、战术水平,必须重视和加强对运动员进行赛前心理训练。根据自行车运动员赛前的心理状态,提出了赛前心理训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15年兰州国际马拉松特邀运动员的配速特征进行研究,旨在为马拉松项目的普及和我国优秀马拉松运动员的训练及比赛配速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特邀运动员的阶段速度曲线整体趋势为男子运动员前半程快于后半程,女子运动员全程速度变化幅度较大;特邀运动员的阶段配速呈现“非匀速跑”的特征,这一结果与以往的研究认为马拉松运动员阶段配速呈现“匀速跑”特征略有不同;男、女运动员在30km之前基本保持集团跑的形式,在35km处各集团开始分化,35km和40km成为高水平马拉松运动员排定最终名次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16.
从参加2003年全国女子冠军赛的运动员STAI测试结果看,我国高水平女子散打运动员比赛焦虑处于中等适宜水平,并有较高的自我调控能力,说明本项目运动员心理素质目前正渐趋成熟,但发展还不平衡;为此,必须进一步通过多种途径,强化心理素质训练,以培养出更多的优秀运动员,并防止她们在比赛中产生消极焦虑而影响技术水平的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第20届冬奥会短道速滑比赛的观摩和调研,结合多年的运动实践,从多学科的角度审视和剖析韩国队的制胜法宝--超越冲刺,并对改善我国运动员的超越能力提出了训练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上海市二、三线谢击运动员进行神经类型测试,探讨射击运动员选材问题。三线女子运动员的测试研究指标有生活年龄、骨龄、身高、体重、神经类型等指标,二线测试研究指标为光反应。研究发现:(1)三线女子步枪和三线女子移动靶两小项之间运动员生活年龄无差异,而骨龄存在差异的趋势,身高、体重具有显著性差异。(2)三线女子步枪和三线女子移动靶运动员偏向灵活型的神经类型百分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移动靶运动员神经类型偏向灵活型的百分比较高。(3)二线男子手枪慢射和二线男子飞碟之间的运动员光反应有极显著性差异,飞碟反应较快。(4)二线男子手枪慢射和二线男子手枪速射,二线男子手枪速射和二线男子飞碟之间光反应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二线男子手枪慢射、速射和移动靶三个项目光反应具有逐渐变快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