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科 《金秋科苑》2011,(12):32-32
我国首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深海潜水器“蛟龙号”拟于今夏“探触”5000米深海,届时“蛟龙号”有望再度刷新我国载人深潜的深度记录。  相似文献   

2.
唐承革 《百科知识》2013,(15):26-27
"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2013年6月10日,搭载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向阳红09"试验母船又起航了,它将执行为期113天左右的航海任务。自2009年8月开始,"蛟龙号"已先后进行了1000米、3000米、5000米级的海试,并获得圆满成功。2012年6月,"蛟龙"号成功下潜至7062米深度,打破了日本深潜器6527米的世界纪录,成为目前  相似文献   

3.
深海是当今国际科学探索的前沿,是世界各国对地球内层空间竞争的热点。而开发利用海洋离不开深海运载装备,拥有大深度载人潜水器和具备作业能力,是一个国家深海技术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为推动我国深海运载技术发展,为我国大洋国际海底资源调查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高科技装备,同时为我国深海勘探、海底作业研发共性技术。2002年,科技部将"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研制列为863计划重大专项,正式启动了"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的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工作。"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是现代高新技术的综合集成,其设计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米,工作范围可以覆盖全球海洋区域的99.8%,代表着深海高科技领域的最前沿。在刚刚落幕不久的"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中,"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震撼亮相"十一五"科技成就展。上期杂志中我们领略过"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的速度后,这一次我们又把目光聚焦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来到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直面项目具体主管——李向阳高工,探求我国深海圆梦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正2012年,我国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创造了我国最深的7062米深潜纪录。如今,历经3年多时间,我国万米级载人潜水器也研制成功并进行了水池试验!这台万米级载人潜水器将成为继"蛟龙号""深海勇士号"之后的又一"国之重器"。下图中这个外形近似于卵形,同时科幻感十足的大型设备,就是我国新一代万米载人潜水器的真身。全新一代万米载人潜水器也被称为全海深载  相似文献   

5.
冯源立 《百科知识》2012,(18):21-22
正科学家在3000米以下的海底工作、生活,是好莱坞大片里曾出现过的场景,但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这一幕也可能在我国实现。在陆海空天四大空间中,海洋是地球上远未充分开发的资源宝库。"下五洋捉鳖"的难度不亚于"上九天揽月"。"蛟龙"号下潜7000米2012年6月27日,中国载人深潜器"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最大下潜深度达7062米,再创中国载人深潜记录。"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设计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米级,也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深的作业型载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众》2011,(10):10-11
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分别于2011年7月21日、26日、28日、30日完成了四次下潜试验。其中,第三次最大下潜深度达到5188米,这不仅是中国载人深潜新的历史纪录,更意味着中国在深海探测能力上有了重大提高,这可使中国深海活动范围覆盖世界70%以上的洋底。  相似文献   

7.
科技动态     
《今日科苑》2011,(15):6-7
<正>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突破5000米海深可以到达全球超过70%的海底 2011年7月28日,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北京时间13时02分下潜至5188米,顺利完成本次5000米级的海试任务。这是继2010年创下3759米的下  相似文献   

8.
2010年8月26日,国家科技部和国家海洋局联合发布:我国自主设计和集成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深潜3759米!我国已成为继美、法、俄、日四国后,第5个掌握3500米以上深潜技术的国家。上天有神舟,下海有蛟龙。我国科学家的努力,终于让"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9.
周琦 《百科知识》2010,(20):11-13
"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上天和入海,自古以来是人类探索自然的两大夙愿。上天——从"神五"、"神六"到"神七",我国已是世界上第3个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入海——8月26日,我国首个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最大下潜深度达到3759米。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第5个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相似文献   

10.
"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任务来源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的核心研制任务"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总体设计、集成与海试"(2016YFC0300600),由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作为项目牵头单位,联合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等国内百余家单位组成深潜技术"国家队",历时5年集智攻关共同完成研制.  相似文献   

11.
图说科技     
《发明与革新》2014,(6):3-3
5月14日,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台4500米级深海遥控无人潜水器作业系统“海马号”ROV(无人遥控潜水器)在上海交通大学正式亮相。  相似文献   

12.
"全海深潜水器声学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项目属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项目重点开展全海深载人/无人潜水器水声通信、声学探测等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在"蛟龙"号、"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声学系统研制成功的基础上,2020年完成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声学系统中全海深水声通信机、水声电话、测深侧扫声纳、多波束前视成像声纳、多普勒测速仪、避碰声纳的自主研发以及定位声纳(哈尔滨工程大学研制)和惯性导航设备(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的系统集成,实现潜水器万米深度下水声通信、定位导航以及精细探测.  相似文献   

13.
正前段时间,大洋深处热闹非凡,各路探海英雄频频刷新着中国自主研发的深海装备挺进蓝海的纪录。4月20日至30日,备受瞩目的当前中国最先进的自主无人潜水器——"潜龙三号"先后下潜4次,包括2次功能性验证下潜和2次实验性应用下潜。作为我国的"深潜明星","潜龙三号"在深海小试身手后又展现了哪些过人本领呢?  相似文献   

14.
"全海深潜水器声学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项目属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项目重点开展全海深载人/无人潜水器水声通信、声学探测等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在"蛟龙"号、"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声学系统研制成功的基础上,2020年完成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声学系统中全海深水声通信机、水声电话、测深侧扫声纳、多波束前视成像声纳、多普勒测速仪、避碰声纳的自主研发以及定位声纳(哈尔滨工程大学研制)和惯性导航设备(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的系统集成,实现潜水器万米深度下水声通信、定位导航以及精细探测.  相似文献   

15.
"全海深潜水器声学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项目属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项目重点开展全海深载人/无人潜水器水声通信、声学探测等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在"蛟龙"号、"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声学系统研制成功的基础上,2020年完成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声学系统中全海深水声通信机、水声电话、测深侧扫声纳、多波束前视成像声纳、多普勒测速仪、避碰声纳的自主研发以及定位声纳(哈尔滨工程大学研制)和惯性导航设备(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的系统集成,实现潜水器万米深度下水声通信、定位导航以及精细探测.  相似文献   

16.
长达六七厘米、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原生动物,尾巴细长如老鼠的鼠尾鱼,浑身晶莹剔透的龙虾,含30多种金属元素的锰结核……比1956年在戛纳电影节引起轰动的深海题材纪录片《静谧的世界》更逼真独特的画面让世界为之惊叹——2011年8月18日,中国首个自主设计的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凯旋,再现了5000米海底的神奇。  相似文献   

17.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1,(2):F0003-F0003
朱继懋,上海交通大学水下工程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他是我国最早从事深潜技术研究的专家之一,长期从事潜艇、潜水器及水下工程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工程实践,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艘载人潜水器——“7103”深潜救生艇,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两艘潜艇在水下成功对接的国家:主持研制了3500米以及极限深度的无人遥控潜水器ROV;  相似文献   

18.
正2012年6月24日,这是注定要被写入中国载人深潜历史的一天。这天,伴着太平洋海面的波涛汹涌,我国首台载人深潜器"蛟龙号"正做着深潜7000米海试第四次下潜前的"热身"准备。与海浪一同翻滚的还有无数海试队员们的心,谁也不知道下潜过程中会发生什么,结果又会是如何。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终于到了下潜的关键时刻。通过水声通信机,"蛟龙号"首先与母船"向阳红09"建立了稳定的通信联系,各种相关数据也随之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6):684-684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参与研制的我国首台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3000米级海上试验获得成功。此次海试中,“蛟龙”号4次突破3000米深度,最大下潜深度达3759米,已经超过了最新公布的世界海洋平均深度。  相似文献   

20.
7月16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圆满完成7000米级海试任务凯旋归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发贺信祝贺。至此,"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划上完美的句号,一次次突破性的进展让中国在深海装备研究领域赢得了全世界的瞩目。近日,记者有幸采访了"蛟龙号"海试现场副总指挥、"蛟龙号"第一副总设计师、"蛟龙号"试航员崔维成,走近他的科研人生,聆听他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