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曲惠勤 《学语文》2013,(6):47-47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入选了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两首词《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见卷首),二词都是李清照词乃至宋词中的杰作.其共同点是以写愁动人,但描写重心和具体特点又有相当大的差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写的是生离之愁、闲愁、有限之愁。这首词作于重阳佳节,此时,李清照已经与赵明诚结婚,赵明诚在外地为官,夫妻分居,离愁满怀。李清照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明诚叹赏,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寝食者三日夜,得五十阕。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李清照的词作以“愁”为主线,并分析“愁绪”在李清照词作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卒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一生跨越了北宋末年和南宋初期。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宋之交,对当时北宋末年政治腐败黑暗、异族入侵致使  相似文献   

4.
李清照在宋代词坛上,是惟一能与一流名家相抗衡的女词人,其词作的1/3均运用了“愁”字,本根据李清照不同生活阶段对“愁”字的运用进行了分类,并对“愁”字的审美特点和思想意义进行了细致分析。  相似文献   

5.
李清照词的菊花意象经常被阐释为生离之愁、国家之愁、民族之愁。剔除现有诸多版本的阙疑,可以确认李清照流传下来的词作中有五首提到了菊花,而且在词境里关于菊花的意象是有很大差异的。围绕李清照在朝代嬗变崩塌之时其词作盘桓在菊花意象上的精神本原,可以看到古典生命的抒写过程并不是死生契阔、凄婉悲鸣的女性词人的写作品格。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从李清照词作描写愁情这一角度入手,运用王国维的境界说分析了词作描写的愁情境界,说明其词已经达到情与景的完美统一;文章又以李清照南渡前后为界来分析其愁情境界的类型,对愁情境界的类型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谈:第一,南渡前期淡淡的轻愁;第二,南渡后期浓浓的哀愁。  相似文献   

7.
吕阳 《文教资料》2011,(9):12-14
萦绕一生的愁是李清照词作的一大特点。本文将李清照词中的"愁"分为三个时期进行研究:婚前到新婚期;婚后第二年到南渡前;南渡后。未婚前李清照词中的愁表现为闺中寂寞、伤春思春的少女情怀,是少女的闲愁;婚后词中表现词人新婚生活的甜美与短暂离别的苦痛相交织,是少妇的离愁;南渡后,国破夫亡,词人的晚年就在满目疮痍、困顿飘零中度过,词人依旧多愁善感,但其忧患、思虑较前有了更为丰富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摘要: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在描写男女相思、国破家亡、生离死别的词作中,蕴涵着深沉的愁情,体现出“杏花江南”式的阴柔之美。李清照词的愁情体现了三方面的美学意义:形象美、意境美、音乐美。  相似文献   

9.
李清照一生大量的词作涉及到愁字。该文从李清照各个阶段的生活经历、生活环境来分析她的作品,并把她和李煜的诗情和愁情作横向的对比,揭示一代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反映了更深刻的感情内涵和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李清照词中表达的感情内涵是多重的、深厚的,交织着对往日爱情与幸福生活的追怀、身世之感、时代之愁和忧国之思的复杂感情。围绕李清照的人生经历,从少女时代的清新和闲愁,婚姻时代的甜蜜和相思,家破人亡时代的怀念和哀愁,江山沦陷时代的悲苦和国愁四个方面进行探讨,来研究这位女词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历程在其词作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李清照的三首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其不同阶段的代表作.这些词作又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从词作中可见其跌宕的心路历程,也可以领略其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意境美、格调高,寻常语、细腻情,用语工、韵律美。  相似文献   

12.
李清照是宋代婉约派词家的代表,经历坎坷,命运多舛,其词作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李清照词作中的"愁"在其不同的人生阶段有着不同的内涵:婚前是少女的伤春闲愁;婚后是夫妻分别的寂寞离愁;南渡孀居后则是国破、家亡、夫丧的离乱悲愁。  相似文献   

13.
张孟杰 《学语文》2008,(3):46-46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期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作者也经历了颠沛流离、失去丈夫的痛苦生活。全文就是为了表现作者在经历国殴家亡等一系列重大变故之后的愁苦之情。“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词于篇末托出一个“愁”字,这种愁远非李清照前期词中那种轻淡的春愁、离愁可比,它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因而显得格外深广与厚重。但文章开始处并未直言其愁,而是巧妙地将内在的情感外化或物化了,  相似文献   

14.
韩爱祥 《语文天地》2013,(14):22-23
李清照被誉为婉约之宗。她的词作,把愁绪写到了极至。本文试从个人身世和家国情怀两方面,对李清照词中的"愁"的内涵加以具体阐释。一、儿女情长李清照18岁时嫁给太学士赵明诚,二人情  相似文献   

15.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女词人,她的词作被视为思想与艺术高度结合的产物。本文主要概括了李清照词作中对比艺术手法的表现,并由此探讨其发生的原因和阐述其出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清照以她独特的女性视角加上丰富的情感经历和细腻的生活触觉,写出了太多让人潸然泪下的词作,抒发了太多令人心痛的愁情。她的一生坎坷跌宕,堪称为"愁"的化身。而在这位登峰造极的言愁高手的笔下,有迤俪清新的少女闲适之愁,有闲适慵懒的相思之愁,更有思乡忧国的切肤之愁。李清照更以自己独立的女性人格矗立于封建的男权统治之下,用笔下的愁情抒写爱情之痛、家国之痛、女权抗争之痛。  相似文献   

17.
李清照是我国南北宋之交的一位著名女词人,自宋至今,称誉者不计其数。李清照于词史地位的确立,主要依凭于其作品(主要是词)。她的词作可以说是天份、情感、理想的三位一体。在她的词作中,表现了人类精神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即女性情感世界。她完美的艺术技巧,充分展示了其个性,揭示了女性生活中婉美、多情的一面,而且以其不同时期的作品,构成了一部女性情感历程的巨著。  相似文献   

18.
由于李清照的个人经历,在她人生的前期和后期,诗歌的创作风格呈现出两种迥然有异的特点。在李清照的前期生活中,北宋政治局面相对稳定,李清照婚姻美满,与夫赵明诚夫唱妇随,生活十分惬意这一时期李清照的词比较真实地表现出其闺中生活和其情感历程,较多地描写自然景物与离愁别绪,易安词呈现出轻快明丽的特点。在两宋更迭时期,李清照被迫随夫南迁,在南迁过程中,大量书籍散佚,赵明诚也因病去世,李清照从此过着孤苦飘零的生活,故而她的词多抒发背井离乡,怀夫哀己的情感,表达出自己浓厚哀重的情思,这一时期易安词多表现出凄凉沉重特点。不论是李清照的前期词还是后期的词作,李清照词都表现出极为独特的艺术特色,后世将其这种独特的风格称之为“易安体”,主要表现为词作内容的具体可感,情感的细腻真实,语言的清新通俗,词调上的典雅庄重。  相似文献   

19.
晏几道《小山词》为其毕生文词荟萃与存集,其风格婉约清愁,感怀伤物,托情脱俗。小晏词作自成体系,卓然宗派。周紫芝自云:“予少时酷喜小晏词,”其代表作《小山词》收录了晏几道词作的传世之作,晏几道与北宋初期诸人“各尽其才力,自成一家”(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语)。小山词作的风格素称清新宛转,惯用与借物托情与意象手法,所摹写物事与表达的思想内容之间具有蕴涵与衬托写照的笔法联系。  相似文献   

20.
李清照作为中国古典学史上婉约词的杰出代表,其词作以其女性独特的心理感受和细腻的词人气质深深地打动着世人。世人对其词多有评价,但多为对其思想内容及艺术表现方式的论述。本试从美学角度对其作一定的探讨,以期能粗略地展现其悲剧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