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象征是作家在叙事文本中惯用的手法,因为,它可以投射作家特殊的情感和思想。在《宠儿》叙事文本中,莫里森就"树"的意象灌注了不同的意义,在对这些意义的解读、梳理和综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独特的象征意义对《宠儿》文本主题的重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为读者重读文本提供了更加新颖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邢荣 《中国考试》2023,(11):37-44+54
纵观近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可以发现其中的重要变化,即在所谓反套路背后,命题指向对文学作品基本阅读方法的关注,如不同类型文学作品有不同的读法,不同经典作家有各自不同的阅读基本法。近一两年来,在怎么读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如何赏的新动向,命题指向对文学作品主动鉴赏的引导。对这些情况加以细致分析,不仅可以帮助广大师生备考,还可以引导他们更好地把握新课标关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等任务群的设置,以及如何在教学中落实相关要求,对当下中学语文教学尤其是文学教育教学有重要的启示。同时,研究近年来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也可以发现,考试与课标、教材之间的密切联动,使三者构成了中学语文教学丰富的动态资源,高中教学应注意对这些资源整合利用,提升学生的文学阅读及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3.
关于夏目漱石《门》和《心》的研究,向来以前者宗教性和后者精神性伦理性研究居多。对于两者的比较研究,则多以共同性为纽带。特别是其共有的“罪意识”。两作品各作为夏目漱石两个时期三部代表作的终篇,在总结对比两时期的作家意识转变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门》之后的修善寺大患,经历死亡边缘的徘徊,作家人生观及写作理念上均产生了新变化。通过精神分析与文本分析比较,考察两部作品中有关“罚”“罪”意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深层心理学的视角着眼,探讨了郁达夫小说故事的潜文本。其所叙写的追逐性爱,或因爱而不可得,追求死亡,本质上是藏匿在作家潜意识中的寻求博大母爱,以及在“无爱人间”痛苦挣扎,陷入绝望困境时,渴望返回母体(原始自由状态),摆脱生存苦难,重获“安全”与“肯定”的现实投射,在小说文本的深层结构中,透现出作家对充满爱的人类美好生存环境的呼唤与期待。  相似文献   

5.
"戏仿"往往指作家模仿前文本的叙事成规并形成新的文本,在语境的对比和差异中对前文本进行曲解、嘲讽或颠覆。文学"戏仿"从审美维度呈现的喜剧式的反叛姿态,从表面看是文学艺术内部的形式更迭,实质上这种更迭的背后隐藏了某种意识形态的抵抗。因此,当代戏仿文学既是审美的,也是意识形态的。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重"言"轻"文"现象,提倡教师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理解文本的内涵,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努力实现"言"与"文"的平衡。就语言文字的疏通方面建议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在学生掌握文言字词等知识的基础上以精心的教学设计将学生带入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中去,充分发掘文本的文学元素和文化元素,探寻作家创作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7.
“谈型”与“信型”是现代汉语诗学的两种文本形态。“谈型”文本具有“随意性”与“快捷性”两个显著特征;它既与传统诗学文本的主要类型——诗话、词话、曲话之间存在巨大亲和力,与西方诗学文本的主流形态——论型文本存在较大的反差,但又受到西方谈型文本的某些影响,显出与古代汉语诗学谈型文本的一些区别。“信型”文本在现代汉语诗学建设、为新文学进行辩护、拓展新文学的社会影响、指导青年作家等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与“谈型”文本相比,在灵活性、随意性、快捷性方面颇为相似,但在个人性、亲切性方面则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8.
“情感的零度介入”是新写实小说最显著的艺术特色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实际生活中这些新写实小说作家们就是不合感情的“冷血动物”。从专业的文学艺术角度来说,“情感的零度介入”只是作家在创作文本时所采用的一种文学创作技巧,此时作为叙述者的作家和现实生活中的作家本人并不是完全等同的。  相似文献   

9.
穷而后工是诗歌欣赏和文本批评的典范理论,在以往文论家的研究中已经涉及到文本和作家两个维度,但是在对作家的生存境遇研究中存在着平面化和单维度的缺陷。通过对作家的生存境遇、心理体验进行全方位的考察,从"穷"的言语有限性扩展到"穷"的境界的无限性研究视阈,从中得到理论研究的历史梳理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上海文学研究应当树立"自律"意识,与整体的中国文学研究保持适度"间离"更加有益。借鉴文化记忆理论,可以拓展和深化上海文学研究。上海历史的时间密度造成了作家的记忆紧张感,上海文化记忆影响作家的身份认同,进而对他们的文学创作产生规约作用。上海文学研究应当呈现文学"延伸的场景",需要采用"文学文本"和"文化文本"双重分析的方式,对文本实行"互文性"解码,对"上海经典"进行双向的体认与评析。  相似文献   

11.
美国当代著名畅销书作家米奇·阿尔博姆的代表作《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与荷马史诗《奥德赛》存在较强的相似性,而两文本的比较研究一直被历来研究者所忽视。本文试图从两者外部模式与内部精神对于文本进行深入剖析,从而为两文本提供一种不同的解读方式。  相似文献   

12.
从乡土小说理论倡导,乡土小说文本示范,乡土小说作家队伍三个方面,论述了浙籍文人在"五四"乡土小说成长过程中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3.
黄悦生 《文教资料》2008,(21):22-23
唯美主义,在世界各国的文学海洋中都曾独放异彩,然而不同国家、民族对于"唯美"的理解和表现却是大相径庭的.本文通过对日本唯美派作家谷崎润一郎和中国作家沈从文的作品文本分析,从民俗风情美、女性美和情欲美等方面进行平行比较,以此考察两位唯美作家乃至中日两民族在文学审美意识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文学观,体现了作家自身对文学认知的基本观念,深刻影响其创作审美价值的取向。由于文学观的不同,两类“右派”叙事作品在艺术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两类右派叙事作品文学观的比较,其实质仍然反映了文学与现实的关系问题,而虚构是建立文学与现实联系的唯一手段。正是由于作家从小说的虚构本质出发,在充分想象的空间里对人的存在境遇给予热切的关注,才使作品达到了较高的艺术真实。由虚构到真实,这是艺术文本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5.
处于边缘地域的东北作家迟子建,其小说中"民间性"的发生与流变过程,似乎总是在与时代语境进行显现或潜在的对话。通过文本细读可以发现,迟子建的小说创作一方面在文本中流露出鲜明的"民间性"特征,即地域性、民俗性与日常性;另一方面文本中的"民间性"特征,又因与时代语境积极互动,呈现出不同的民间文化形态。迟子建小说的独特性,就在于"民间性"不仅是建构其小说文本的方式,更在于"民间性"内涵的丰富,拓展了其小说的审美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6.
“个性化解读文本”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教学用语。文本,即文章,作为自足的语言材料,它承载着丰富的内容,如作家、作品、社会现实、读者评价等,自身形成完整体系;解读,即理解、阐释;个性化,即对文本的理解、阐释富有鲜明的个性色彩,是极具个性特色的独奏,而不是人云亦云的随声附和。  相似文献   

17.
五四以来涌现了大批“儿童视角”小说,本文试在文本研读的基础上,研究各个不同历史阶段作家文化心理的相同之处,并挖掘出内在的深层文学底蕴。  相似文献   

18.
张艺谋的最新力作《归来》改编自严歌苓的长篇小说《陆犯焉识》,由于小说和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从小说文本到电影文本,二者在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命运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在这些差异的背后,传达出了作家和导演不同的艺术诉求。文章通过比较《陆犯焉识》与《归来》,来深入挖掘小说文本与电影文本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电影对小说改编的得失。  相似文献   

19.
王建 《学语文》2003,(2):7-7
接受美学认为文本不等于作品,作家完成的文本只是一堆印刷符号,是一个多层面的未完成的图式结构,有着不确定性;作品本身既不等于文本,也不能等同于读者阅读的具体化,而必定处于两者之间的某个地方。文学作品的意义并不在作者完成文本时就已产生,而是在阅读过程中由读者完成的,读者通过自己的审美经验和想象去填充和改造文本,进行新的创造,这种创造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
巴金与纪伯伦作为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启蒙运动中的重要文学大家之一,他们通过"复仇者"形象描述封建社会的丑恶嘴脸,唤起人们挣脱枷锁进行反抗的灵魂。两位作家短篇小说中的"复仇"具有很多相似性和可比性。通过对作家复仇者形象的塑造的比较可以看出,两位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作家对复仇意识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