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体育隐蔽性课程改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论 体育隐蔽课程的内容构成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物质文化要素,主要由学校内部的各种体育物质、物理因素构成,如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等。一类是精神文化要素,包括在学校体育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人际关系、学校中所形成的制度与非制度的体育文化、教师人格等。体育隐蔽课程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体育教育,提高体育教育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体育隐蔽课程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心理因素介入到体育显性课程的学习,促进学生对显性课程的顺利吸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体育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体育隐蔽课程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和思想品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体育隐蔽课程是指在学校范围内,按照教育目的和学校体育目标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经过规范设计的体育文化要素的总和。主要由物质文化要素和精神文化要素构成。  相似文献   

3.
体育隐蔽课程是指在学校范围内,按照教育目的和学校体育目标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经过规范设计的体育文化要素的总和。主要由物质文化要素和精神文化要素构成。隐蔽课程是学校体育课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通过体育课这一特定的时空环境的交互作用,把潜含在体育课中的具有理性层面的内涵显现出来,无疑会对体育课程产生一定的整合效用,  相似文献   

4.
一、体育文化的概念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即“由体育物质文化、体育行为文化和体育精神文化由表及里三个层面有机构成“。体育文化与广  相似文献   

5.
运用协同学的理论对学校体育环境进行研究,认为学校文化是学校体育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的序参量,它对学校体育环境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将学校体育环境的构成要素分为物质环境、制度环境、行为环境和精神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可以促进学校体育环境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体育隐蔽课程由精神文化要素和物质文化要素构成,一般包括教师人格、体育器材、体育场地、体育制度、体育文化等。其公认定义为:"在学校体育范围内,按照教育目的和学校体育目的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经过规范设计的体育文化要素的总和。"能否有效地发挥体育隐蔽课程的价值取决于对它的设计是否具有科学性,因此,对其设计进行深刻的剖析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它的本质功能,从而实现体育隐蔽课程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主题型学校文化是蕴含着学校文化主题思想的一种学校文化类型,是由学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环境)文化构成的价值行为体系.山西省长子县东方红学校基于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校名"东方红"凝练出"阳光文化",并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在学校阳光文化的统领下,建设阳光的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  相似文献   

8.
李秀娟 《职业技术》2007,(10):14-15
一、体育文化的概念 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即"由体育物质文化、体育行为文化和体育精神文化由表及里三个层面有机构成".体育文化与广义的文化一样,都是人类文明的成果,都为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服务.体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文化现象,体育的本质就是文化.体育文化不仅要反映体育器材设施、体质健康等物质层面,还要反映知识、技术、规则和制度等非物质层面,更要反映智慧与精神层面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校园文化是由体现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及学校精神风气、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共同构成的一种文化.它是学校的精髓和灵魂,是学校隐性德育的主渠道,在学校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对学生起着"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钟娟 《华章》2011,(11)
本文依据体育隐性课程的四个基本要素:物质要素、精神要素、文化要素和制度要素,提出了普通高校体育隐性课程建设的对策,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学校体育文化是学校文化中最活跃、最显性的表现形式,它是校园文化与体育文化相互影响、渗透、促进而发展起来的以师生为主体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从文化学观点出发,可将学校体育文化分为:体育物质(包括制度)文化、体育行为文化和体育精神文化。体育物质文化是指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体育行为文化是指学校的体育运动氛围;体育精神文化是指师生的体育价值观、体育意识、体育态度和体育审美等。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包括物质、行为、精神文化建设。当前普通中小学体育精神文化建设的现状是:既无明确的指导思想,也无具体…  相似文献   

12.
高校校园文化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四个层面构成。校园文化可分为五个方面,即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媒体文化。精神文化是核心,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保障,行为文化是方式,媒体文化是载体。它们之间相互依存,互相作用,构成了一个不可或缺的有机整体。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校园环境、校园秩序、校园风气。这三个方面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硬到软。比较而言,我们应更看重后者,也就是看重风气,看重人心,看重人的精神。校园文化的集中表现是校园风气,最高表现是校园精神。校园精神是学校长期办学的历史文化积淀,是学校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校园精神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较强的融合性和渗透性,是学校发展的底蕴所在。  相似文献   

13.
许月良 《教师》2008,(17):55-56
学校文化是指在整个学校生活中形成的具备独特凝聚力的学校面貌、制度规范和精神气氛等,其核心是学校在长期办学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学校文化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它总是积极或消极地影响学校的人。学校文化由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四个层面构成。  相似文献   

14.
王春霞 《宁夏教育》2009,(12):28-29
校园文化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关于体育的价值观、意识、精神、道德、行为风尚、行为习惯及与体育相关的制度与机制等,还包括表现或渗透在体育场馆设施、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体育表演中的理念、风貌、气质等。校园体育文化同样具备了文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从文化和体育文化的内涵着手分析,网球文化是网球运动主体以网球实践活动为载体,建立的一整套规范体系和价值体系,以及主体的行为方式和全部的物质产品.网球文化是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4个层次构成,不仅具有其自身的教育、娱乐、健身等本质功能,还不同程度地具有经济、政治等非本质功能.  相似文献   

16.
人的行为是由行为主体、行为客体、行为环境、行为手段以及行为效果五种基本要素组成的。校长行为作为“人”的行为,其构成要素在总体上与人的行为的构成要素是一致的。只是在具体内容上有自己的特殊性而已。根据人的行为的构成要素,结合校长行为的个性特征,我们认为,校长行为个体或群体,是校长行为的主体:学校管理要素,主要是人、财、物,是校长行为的客体;学校内外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是校长行为的环境;学校管理的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各类学校逐步意识到了组织文化对学校效能水平提升的重大意义,因此对学校组织文化建设倾注了更多心血,以求通过恰当的途径来建设学校组织文化。一、学校组织文化的内涵及功能学校组织文化有3个不同的层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基本假设。物质文化是学校组织文化的表层部分,是形成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物质载体或象征。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是指导人们的外显价值观和内在价值观。制度文化的核心是行为规范和惯例。精神文化是学校组织文化构成要素中最有活力的部分,是广大师生员工从事知识活动的原动力,核心是价值观。基本假…  相似文献   

18.
学校文化是一个系统,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其中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支撑,行为文化是表征,精神文化是灵魂.结合我校实际和特色,我校的文化也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全面、系统、高品位地重建.  相似文献   

19.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形成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健康向上、丰富多样的班级文化就不可能形成具有影响力的校园文化,也就不可能形成优良的校风。 一、班级文化及其构成要素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份,一般是指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在社会环境、传统文化、民族特点、地域因素等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关于师生行为规范、心理状态、思维习惯等一系列要素的综合体。班级文化是由班级共同创造的一种由精神、心理、行为、制度、风貌等因素构成的文化氛围,是校园文化的一个子系统。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主要包括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学生…  相似文献   

20.
<正>张东娇,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学校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随着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学校文化越来越显性化,您是如何看待学校文化的?张东娇:学校文化是学校核心价值观及其指导下的行为方式和物质形式的总和,包括精神、制度、行为和物质文化。为了和中小学校教育实践进一步对接,我们把精神文化叫作学校办学理念体系,制度、行为和物质文化构成学校的办学实践体系,并将学校文化分为六大块,即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教学文化、管理文化、环境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