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中国人才制度史上,明代是实现考试制取代举荐制的重大转折时期。其考试类别,有学校学业考试,国家选拔官吏的科举资格考试,还有其他选才用人的职官与职业考试。考试等级,有校级考试、县级考试、府级考试、省级考试、部级考试、廷试之分;校级考试,又有社学考试、县州府学考试、国子监考试、武学考试之分;资格考试有秀才、监生、举  相似文献   

2.
职官考试是测试官吏文化水平的重要手段,不断扩大考试范围,改进考试办法,是清代加强官吏宏观管理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清代职官考试的对象,是三品以下的官员和为数众多的吏员。这一考试主要由更部组织实施,考试坚持公开,公正的原则,严格考试程序,依据考试成绩,划分等次,作为取舍,升降,将惩的依据。这一举措的实施,促进了官吏的新陈代谢,提高了官吏的文化素质,也有利于澄清吏治,为后人提供了值得重视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明代殿试管理制度及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科举考试制度化、经常化,成为国家选拔人才和官吏的基本途径。殿试是最终决定进士录取的考试。明代采取诸多举措,完善殿试各项制度,加强国家对考试的宏观管理,为进士选拔有序地进行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对于提高官吏队伍的文化素质,造成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以及促进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莽职官在出土资料中多有发现,据统计仅文献所遗的新莽中央职官便有23种,如太师公将军司马、车郎中令、园宰等。从实物资料所见新莽中央官制来看,新莽中央官制有个特点,即新莽中央主要职官多由西汉职官易名而来,非主要职官或低级职官多为新莽增设。由此可以推测,新莽时期中央官僚机构的下级官吏或进行过扩充,以至于官僚机构膨胀,最终导致国家财政危机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5.
职官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是国家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职官制度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一个王朝的政权实质,而且还可以看到当时的国家官吏是怎样具体地执行王朝的经济、刑律.军事等事,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说:“在封建国家中,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各地方分设官职,以掌兵、刑、钱、谷等事,并依靠地方  相似文献   

6.
唐王朝前期,由于隋末乱世的历史背景及官吏的致仕制度尚不完善等原因,相当一部分官吏年过七十而没有致仕。虽然他们中多数人为唐王朝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高龄职事官现象是唐前期职官管理制度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7.
职官制度是政权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说过:“最能表现这个国家机器的特征有两种职能,即官吏和常备军。”(见《国家与革命》第二章第二节)我国古代传说中有“以鸟名官”,有“没官分职”的说法,都是指设置专人,管理一个国家、一个政权统治下的各项政务。  相似文献   

8.
关于明代国子监制度的研究,学术界历来都比较重视,曾产生了若干有份量的研究成果。然而,这些研究几乎都偏重于对明代国子监的机构设置、师生来源、课堂教学、考试方法、师生待遇、日常管理等内容的考述,而对监生毕业实习的“历事制度”则往往或不著一字,或语焉不详,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有鉴于此,本文谨裙拾有关史料,对明代国子监生历事制度的梗概作一勾勒。一、历事制度的建立明朝建立之初,百废待兴,需要大量官吏具体从事安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建设的工作。由于当时官制来备,官吏普遍员缺,明太祖不得不经常临时下个抽调国子…  相似文献   

9.
职官,是旧时在国家机构中担任一定职务的文武官员的通称。中国古代的职官名称五花八门,种类繁多,在初、高中教材以及中、高考中,文言文中职官的辨识成为阅读常识和学习难点。本文拟就职官的辨识提供一些方法。首先利用职官文化常识进行辨识。职官一般包括名称、职权范围和品级地位等方面的内容。秦始皇统一中国,把官吏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类。汉承袭秦制,以后各代都以秦汉官制为基础加以演变。历史上改朝换代时官职都要改变一番,或者虽沿用旧名,而职务会有变化。加上官、职分离,甚至职也是空名。如“吏部郎中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前者是官,中…  相似文献   

10.
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废除于清朝. 科举,就是由封建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这种作法,也叫"开科取士".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形成于政府划分文武职官和专制主义集权政治确立之时。选拔官吏的途径很多,各有其历史发展过程和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闻名世界的考试的国度.从古到今,以考试来甄别水平,选拔官吏,维护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现在,无论是已当干部还是想当干部的,都得进行考试.小到打字员,大到副厅长,都得通过考试竞争上岗.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教育自然就非常重视考试了.  相似文献   

13.
我国约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初步形成了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礼记·明堂位》云:“夏后氏官百。”就出现了官吏。继之而兴商、周职官已较完备。及至秦一统天下,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体制以来,沿袭直至近代。中国古代社会的官僚制度,庞大而繁杂,各种官署机构、职官名称、权限大小、品级高低、员额多少、置废变化以及其政治功能等等,都是极为复杂的。  相似文献   

14.
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废除于清朝。科举,就是由封建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这种作法,也叫“开科取士”。在奴隶社会,主要官职都是世袭的,封建社会逐渐采取选拔官吏的办法。魏、晋、南北朝时,选拔官吏实行“九品中正制”,由地方政府进行,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全凭门第出  相似文献   

15.
人类与大地母亲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在中国首倡以政绩征募文职官吏的制匿,并通过考试对候选人员的能力进行评判。中国皇帝的文职官吏是人类文明世界中的佼佼者。他们长期平安自由地管理着这么庞大的人口,这是其他国家的文职人员所不可企及的。但是,他们也一次次地失去...  相似文献   

16.
作为武官的司马,广泛存在于汉代官制的诸多系统中,数量十分惊人。它们属于汉代官僚系统的中下级官吏,是帝国统治秩序得以维持的骨干力量。通观两汉历史,司马职官一直都有设置,有着自己的命名规则、广泛的职权、不同的秩级和众多属官,这些复杂的情况正说明了司马职官在汉代国家统治机构中的地位。自西汉到东汉,司马也呈现出数量逐步增加、职权范围或种类日渐扩大和地位缓慢下降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从包山楚简可知,楚国的基层组织里中设置有四种职官:里公、加公、士尹、亚大夫。里公是常设的核心职官。加公负责刑名事务,职位比里公更高。里中官吏的职能,可根据传世文献做出推测。他们处于楚国职官系统的最底层,常常受到县级官员的差遣,很少直接与中央官署接触。  相似文献   

18.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一统王朝,其官吏制度在前代的基础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试从明代的官吏选任制度、任官的回避制度、官吏的考课制度、官吏的监察制度、官吏的俸禄制度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揭示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职官制度,历代均有所不同,甚至在一个朝代也常有种种变化。秦汉以前,我国尚没有形成统一的官制,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建立起中央集权的统一官制,把官吏分为中央官和地方官两类。汉代基本沿袭秦制,以后历代虽有变化,但两千年来大致是以秦汉官制作为基础发展演变的。下面就中央和地方两个方面,简要介绍一些古代职官。  相似文献   

20.
向洁 《文教资料》2020,(1):84-85
日本通过"大化改新",正式确立了律令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国家。由此起步,日本政府效仿唐朝,设置专门培养官吏的教育机构,并制定了一系列教育制度。本文考察日本教育机构中学生的构成和考试两个方面,就中日古代律令体制下官吏培养的异同,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对古代日本律令制国家初创期的官吏培养,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