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用氯气对饮用水消毒,会使水中的有机物发生氯代,生成有机含氯化合物,对人体有害,世界环保联盟即将全面禁止使用这种消毒方法,建议采用广谱性且具有强氧化性的高效消毒剂二氧化氯(ClO2),ClO2在室温下为黄绿色气体,熔点为-59℃,沸点为11℃,ClO2极易爆炸,生产和使用时尽量用惰性气体稀释,避免光照、震动、加热.  相似文献   

2.
二氧化氯(ClO2)常温下是黄绿色气体,11℃以下凝结成深红色液体。常温常压下,ClO2在水中的溶解度约为Cl2的5倍。ClO2气体分子中含有奇数个电子,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是一种较强的氧化剂。  相似文献   

3.
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强氧化剂,在常温下是黄绿色气体,其分子(气体)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用氯气处理自来水会产生三氯甲烷、氯酸等致癌和致畸物质。对水中残存有机物的氧化,ClO2比Cl2要优越,因此用ClO2消毒自来水是控制自来水中三氯甲烷含量的有效方法之一。ClO2的氧化产物中无氯化有机副产物。ClO2具有广谱性的消毒效果,无副作用,被称为“第四代消毒剂”,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AI级安全灭菌剂。在ClO2、Cl2、O3和氯胺四种消毒剂中,ClO2的消毒效果最好,是名副其实的“杀菌新贵”,可广泛用于自来水、食品厂、饮料厂、会议室、影剧院…  相似文献   

4.
二氧化氯(ClO2)常温下是黄绿色气体,11℃以下凝结成深红色液体。常温常压下,ClO2在水中的溶解度约为Cl2的5倍。ClO2气体分子中含有奇数个电子,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是一种较强的氧化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大型消化内镜中心控制消化内镜消毒成本的需求为牵引,评价二氧化氯气体应用于消化内镜消毒的可行性。创新点:首次研究了二氧化氯气体对细长管腔内部的消毒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采用主动灌流方法的二氧化氯气体消毒消化内镜的原型机。方法:设计了一种聚四氟乙烯(PTFE)细长管腔实验装置(长2 m,内径1 mm),在其进气端、中部和出气端分别设置PTFE菌片容器。将含有PTFE菌片和细长管腔和置于平皿内的PTFE菌片装载于一种消毒实验原型机中,通过主动灌流使二氧化氯气体流过细长管腔,平皿内的PTFE菌片直接曝露于二氧化氯气体中,分别评价二氧化氯气体对PTFE细长管腔内壁和外壁的消毒效果。以萎缩芽孢杆菌为指示微生物,评价二氧化氯剂量(浓度与时间的乘积)、相对湿度、流过细长管腔的流量及有机干扰物对消毒效果的影响。同时使用实验原型机对8条消化内镜进行了实效验证实验。结论:实验结果表明,除了相对湿度、二氧化氯剂量和有机干扰物都显著影响二氧化氯气体的消毒效果外(图3、5和6),随着经过细长管腔流量的增大,二氧化氯气体对细长管腔内部的芽孢杀灭对数值有减小的趋势(图4)。按照本文设计的流程,应用实验原型机对8条消化内镜消毒后,未检出存活的微生物。应用二氧化氯气体消毒消化内镜时,其每条内镜的消毒剂成本小于3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6.
二氧化氯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ClO2的主要生产制备方法和ClO2作为漂白剂、消毒杀菌剂、水处理剂等在多种行业中的应用,分析展望ClO2的生产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题目]世界环保联盟将全面禁止在自来水中加氯,取而代之的是安全高效的杀菌剂ClO2。ClO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熔点:-59℃,沸点:11.0℃,ClO2极易爆炸,生产和使用时尽量用惰性气体稀释,避免光照、震动或加热。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二氧化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的论述,以二氧化氯的化学性质及其制备为研究对象,设计了有关二氧化氯的实验室制备方法以及氧化性实验,为教师开发此类实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一个新的钌(Ⅱ)多吡啶配合物[Ru(dmb)2(ipbd)](ClO4)2[dmb=4,4′-二甲基-2,2′-联吡啶],ipbd=2-(6,9-二氧环己环苯基)咪唑并[4,5-f]邻菲咯啉,用元素分析、电喷雾质谱、^1H NMR对该配合物进行表征;用电子吸收光谱、粘度测试研究配合物与DNA作用。此外也研究了配合物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Ru(dmb)2(ipbd)](ClO4)2与DNA之间通过插入模式结合。  相似文献   

10.
四氮杂大环冠醚配合物{Me6[14]N4Cu(SCN)2}·2H2O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氮杂大环冠醚配体L(L=5,5,7,12,12,14-六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和Cu(ClO4)2反应生成{CuL(ClO4)2}.2H2O,再和硫氰化钾反应生成{Me6[14]N4Cu(SCN)2}.2H2O,并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