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丘逢甲,台湾人,近代著名抗日志士、爱国诗人、教育家。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个专题《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写到:“台湾各族人民在爱国志士邱逢甲、徐骧领导下组成义军。”这里为什么丘逢甲会写作邱逢甲呢?  相似文献   

2.
大约在1897年,南洋才子丘菽园(187—1941)跟内渡定居蕉岭不久的台湾诗人及抗日志士丘逢甲(1864—1912),开始诗文论交,成为至好.时丘菽园不过廿四岁,丘逢甲卅四岁.越年,即1898年5月26日,邱菽园在新加坡开办了《天南新报》,自任总理(即社长)兼总主笔,立志以文字启迪民智,同时亦积极鼓吹维新救国.半个月之后,丘逢甲的诗文(以诗为主)就开始在《天南新报》邱菽园亲自主持的文艺栏里陆续出现.1900年初,丘逢甲与王恩翔奉惠潮嘉道沈洁斋之命,到南洋一带宣扬清廷保护华商政策.两人于3月18日抵新,在新马两地逗留了两个多月.丘逢甲与邱菽园的私谊,有了进一步的发殿.这时期,丘逢甲在《天南新报》所发表的诗文更多.一直到了1900年5月底丘逢甲离新后,这种现象,才告消失.因此,丘逢甲与《天南新报》的文字姻缘,前后维持两年.  相似文献   

3.
丘逢甲是近代台湾杰出的爱国诗人,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与其生不逢时,报国无门的巨大悲痛发生的激烈碰撞,产生了其诗歌的悲剧思想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形成了他苍凉悲慨,凌厉雄迈的悲剧意象美。  相似文献   

4.
丘逢甲(1864-1912),是中国近代杰出的爱国诗人,虽然他不是一位诗论家,但他的诗学观作为其诗作主体精神的底蕴,深深地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终生为民忠心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怀,是丘逢甲思想的根基,以爱国主义为全部内涵的“传忠义”是其诗学观的理论核心,他的创作也贯穿着这一思想。丘逢甲诗学观的其他方面,均可以说是从这一中心生发而出的,对诗中“存真吾”的要求,对贴近时代的雄直诗风的偏爱,对“诗界唱革命”、“诗世界里先维新”的认定,都从不同的角度响应这一诗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爱国诗人邱逢甲和黄遵宪两人的交往情谊,陈述他们创作唱和诗进行的经过,而从中着重评述和肯定这些唱和诗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回答一些研究者对它提出的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6.
杨倩 《鸡西大学学报》2014,(10):127-129
丘逢甲,中国近代著名爱国诗人,代表作有《岭云海日楼诗钞》等。纵观丘逢甲的诗歌创作,其中强烈而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感,丰富而多变的艺术表现手法,慷慨苍凉、凌厉雄迈的艺术风格,构成了丘逢甲诗歌创作的主要艺术特色。其诗歌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以及诗歌所散发的浓郁的情感,成就了丘逢甲一代诗名。  相似文献   

7.
丘逢甲是我国晚清时期台湾省籍的爱国诗人。他一生写下了数以千计的诗作(有人估计在七千首以上)。可惜的是,他三十二岁以前在台湾生活时期的诗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几乎被日军焚毁净尽。目前流传于世的只有《岭云海日楼诗钞》中所收的一千七百余首诗。从他现存的诗篇中,我们可以比较充分地感受到诗人炽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可以比较深切地了解到诗人为谋求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的赤诚之心。其中有不少诗,还相当深刻地反映了十九世纪末叶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丑恶行径,反映了当时我国空前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今天,我们学习丘逢甲的诗,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近代的历史,了解我国人民曾经经受过的深重灾难,从而激发我们更加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无疑是大有稗益的。  相似文献   

8.
邬晓东 《华章》2007,(7):26
丘逢甲是近代杰出的爱国志士、教育活动家、爱国诗人.其思想发生过一些变化,但也有不变之处.透过他思想中的"变"与"不变",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丘逢甲的思想发展,也可折射同时期许多爱国人士的心态.  相似文献   

9.
管华 《现代语文》2006,(5):46-47
丘逢甲是中国近代杰出的爱国志士、卓越的教育家、名诗人,他一生诗作甚丰,就其诗遗产而言,无疑是中国近代学中值得重视的精神财富。丘诗在过去,已为其同时代的人所推崇,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中这样评价丘逢甲:“若以诗人之诗论,则丘仓海(逢甲)其亦天下健矣。”这是极高的评价。“天下健”是丘逢甲诗作主体精神的直观显现,其诗作基本特色是浓烈的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苍凉悲壮的诗歌风格。丘诗的思想艺术成就,首先源于他本人是位具有强烈民族意识和丰富化素养与生活阅历的爱国,同时也和他有较明确独到的创作思想有关,其诗学观念最终呈现为一种诗风格与境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丘荷公是著名民国诗人、“南社”成员,与柳亚子、丘逢甲交往密切。评述了丘荷公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赞颂他爱乡、爱民、爱国思想。  相似文献   

11.
丘荷公是著名民国诗人、“南社”成员,与柳亚子、丘逢甲交往密切。评述了丘荷公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赞颂他爱乡、爱民、爱国思想。  相似文献   

12.
丘逢甲是我国近代史上伟大的爱国志士,毕生致力于台湾回归、祖国统一的大业,受到海峡两岸人民的敬仰。其爱国思想的形成基于传统爱国主义文化的熏陶、历代先祖先贤的激励、动荡时代的刺激等等。探讨丘逢甲爱国主义思想的成因,可以加深对其爱国行为的理解,深化对近代爱国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丘逢甲是近代著名的爱国志士、诗人、教育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丘逢甲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就其研究成果来看,主要集中在丘逢甲的生平事迹、交往、诗歌创作等方面的研究。对其研究状况做一个综述,将有利于研究者把握现阶段的研究动向,推动丘逢甲研究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4.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清·丘逢甲《春愁》丘逢甲(1864-1912),字仙根,台湾漳化人,清代诗人,有诗作《岭云海日楼诗钞》和《仓海丘逢甲诗选》存世。诗人是一位爱国志士,清光绪年间进士,为兵部主事。  相似文献   

15.
丘逢甲是台湾著名爱国诗人,他的诗歌元气淋漓,英气勃发,在近代诗坛堪称大家。该文对其现存《岭云海日楼诗钞》中的诗歌进行全面审视,探讨其诗英气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16.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在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说:“明年是《马关条约》签署110周年,这里我想起了1896年4月17日,一位台湾诗人用血和泪写的28个字的诗,他的名字叫丘逢甲,是台湾彰化人。”温总理引用的诗就是近代著名爱国志士诗人丘逢甲写作的这首《春愁》。  相似文献   

17.
在今年全国人大会议闭幕时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谈到台湾问题,满怀深情地引用了近代著名台湾诗人丘逢甲的一首诗,他说:“明年是《马关条约》签署110周年,这里我想起了1896年4月17日,一位台湾诗人几乎是用血和泪写得28个字的诗,他的名字叫丘逢甲。他是台湾彰化人。他说:‘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这首诗名叫《春愁》,的确如温总理所说,是“用血和泪”写成的感怀诗,是动人肺腑的爱国怀乡之作。这首诗作于1896年4月17日,一年前的这一天,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和约,也就是臭名昭…  相似文献   

18.
丘逢甲先生是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志士、卓越的教育家和著名的诗人。在帝国主义疯狂侵略我国,国家处于瓜分豆剖危境的时候,丘逢甲先生为救亡图存,为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统一,为唤醒民众、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努力奋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的言行,对一百多年来我国人民为独立、统一、富强、重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在中日甲午战争后的文化背景上,对台湾爱国诗人丘逢甲的诗歌作了审美心理鉴赏与分析;丘逢甲诗歌倾注了深厚的民族文化情结和赤诚爱国之心。丘诗的多重抒情意象和英气豪情美,是民族文化情结的结晶,是时代真切心灵的艺术写照。  相似文献   

20.
丘逢甲是一位在中日甲午战争后第二年参加过武装保卫台湾、抗击日本侵略的爱国志士,又是近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他的《岭云海日楼诗钞》,是一部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并在艺术上具有特色的杰出诗集。同时,他又是一位在清末提倡新学的教育家,曾在台湾和广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