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是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原始农耕生活》《远古的传说》。笔者在教学中通过单元整体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华夏文明的起源。一、整合课标要求,确定学习目标和主题《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中国古代史史前时期的内容要求如下:通过了解元谋人、  相似文献   

2.
邹昌佺 《教育》2014,(30):48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为一课时,课型为新授课。教学目的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国历史的开篇——古代史中首先遇到的人类起源问题。从元谋人,北京人到山顶洞人的演进过程,勾画出了中华大地早期人类进化的轮廓,描述了中华民族的祖先早期艰难的生活历程,从而揭开了中国历史的序幕。学情分析:本课内容比较抽象,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史的课程内容,从时间跨度上来说.是从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开始。到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2011版课标”中国古代史内容是按照历史发展的时序,分为七个历史时期。即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和明清时期。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上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我爱我家》授课教师:刘惠敏(四川省德阳中学教师) 授课对象:深圳南山中学七年级授课时间:2005年11月 [课堂实录] 屏幕文字:历史与社会展示课——四川省德阳中学刘惠敏配音乐曲:《我想有个家》教师发“家务劳动调查表”和小纸条:学生预习教材师:很高兴能给大家上这节课,在上课之前我们  相似文献   

5.
八年级的《历史与社会》以“我们传承的明”为主线,揭示了人类明(主要是中国明)的起源和发展情况。与七年级“我们生活的世界”相比,具有较大的时空跨度。七年级教材展示的是身边的社会,可看、可闻、可触、可摸,生动形象,具体现实;八年级教材则相对远离生活实际,较难具体感知,只能演绎和想象。如何让相对“僵化”的历史“鲜活”起来,是我们在教学中直面的一个难题。笔在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现求教于大方之家。[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教材分析及处理: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七单元“社会生活的规则”的第一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中的第二、三目【生活离不开规则】和【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一、本册主题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属于该套教材中“我们传承的文明”部分,在相应的历史学科教学中则属于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实验稿)》的“内容标准”中,关于“我们传承的文明”部分的规定是: “本主题以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以来的发展历程为线索,以中国社会发展为主线,认识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  相似文献   

8.
在拉丁语中,“Civilis”(文明)一词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作为一定社会成员的公民所持有的素质和修养;二是指对公民有益的教育和影响。在西方,英国启蒙思想家托马斯·霍布斯于1651年写的《利维坦》一书,首先提出了“文明社会”的概念。他当时所说的“文明社会”,是指与战争状态相对立的和平状态。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人把文明视为民主、自由和平等,与君主专制、等级特权对立起来。摩尔根的社会发展学说则将史前社会分为“蒙昧”、“野蛮”两个时期,与“文明”时期合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时期。人类从蒙昧、野蛮时期通过各种…  相似文献   

9.
一、中华文明发展问题文明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具体指政治制度 ,经济成就 ,思想、文学、艺术、教育、科技成就等。[史实背景]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民国、新中国等七个阶段。每个阶段包括政治制度、经济政策及成就、思想与教育、科技成就等内容。[复习建议]1.紧扣教材 ,构建中华文明发展史的知识结构 ,特别注重阶段特征的概括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内容鲁洁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的家乡在变化”第七课《家乡的变化》(第二教时) [第一教时主要了解天目湖的历史,搜集相关资料]二、教材重构鉴于教材要求学生对家乡变化的认识过于全面和笼统,并不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教材提供  相似文献   

11.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新课标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绘画艺术作为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的童年,即史前时期,就展现出奇光异彩。在人教版《高中新课标实验教材·历史(必修3)》第二单元第4课《充满魅力的中国书画》中,有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上古史是世界史的开端和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指人类社会发展最初的两个阶段,即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时间为300万年前至公元476年,世界上古文明包括上古西亚、上古埃及、上古南亚、上古中国、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六大文明部分[1]。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世界古代史(包括世界上古史和世界中古史)一直处于薄弱状态,长期被忽视[2]。《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新增了"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这一知识点.  相似文献   

14.
[教材版本]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交通运输"。[课标要求]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节教材在结构上主要分成两部分。1.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教材通过图像资料为学生展现了运输工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邹萍 《教育》2014,(30):57
科学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的文明,人类的文明又促进了科学的发展。纵观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艺术亦不失为人类文明的反应器和推进器。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体现形式,也是人们认识、理解人类文明的重要手段。人类通过金字塔认识了古埃及的文明;世界通过青铜器认识了中国的古代文明;而现代文明社会更是催生了许多特色和艺术成就。人类文明发展的悠久历史,更赋予了艺术深厚的人文气韵。笔者以七年级上册的教材为例,  相似文献   

16.
传统文化在综合性学习中可说是俯拾皆是。以人教版教材为例,七年级上册中有《探索月球奥秘》、《追寻人类起源》、《黄河,母亲河》、《戏曲大舞台》、《马的世界》。这些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学习,无不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芒,它们或让我们穿越历史的天空,走进古人高洁的内心世界;或让我们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悠悠沉浸于漫漫五千年文明史中……可以想见,如果真的能引领学生完成好每一次综合性学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史前文明和史前文化研究 1.1“文明”是一个与“文化”相联系而又有区别的名词。“文化”指的是人同自然相适合的方式,“文明”指的是这些方式的成果表现;文化的发展体现为人类生存方式的转换,文明的发展则体现为其成果的积累。因此,文明通常被看作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摩尔根—恩格斯的社会发展学说中,“文明”代表了继“蒙昧”、“野蛮”之后的一个社会发展时期,以文字的使用为其标志。按照这一看法,史学界通常用“文明”指称由氏族解体而进入国家组织的  相似文献   

18.
八年级的《历史与社会》以“我们传承的文明”为主线,揭示了人类文明(主要是中国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情况。与七年级“我们生活的世界”相比,具有较大的时空跨度。  相似文献   

19.
教材分析《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一文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此文在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基础上,展现了宋朝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几个重要方面,涉及的内容广义上属"文化"范畴,  相似文献   

20.
<正>[教材分析]《写人要抓住特点》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的训练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并且能够运用抓住人物特点来写人物的方法。[学生分析]七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具备了较好的写作基础。结合七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喜欢表现自己的特点,采用生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次训练目标就能顺利完成。[设计理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七至九年级的写作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