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乒乓世界》2012,(8):102-103
“正手发球后衔接反手抢攻”是马龙技术武库中的精华部分。这不仅依托于他高质量的发球,同时也体现了他反手具备的强大杀伤性。比起侧身抢攻而言,反手抢攻的步法调整要相对简单,动作相对更小。由于马龙自身的连续进攻能力非常强,所以他在拉这板球时往往更注重旋转、落点以及出球的稳定性。即使对方能扛住这板进攻,他也能从容地在第二板衔接中加快节奏,使出球更具力量和速度。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对许昕与马龙在2016年科威特公开赛半决赛中发球阶段和接发球阶段的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许昕的发球半出台球多,网前短球少,半出台发球并没有给自己带来更多主动,第三拍多处于被动;马龙的发球落点、线路变化多,且战术目的明确,第三拍能够积极主动进攻,正反手抢攻的落点线路以压制许昕反手为主,进攻质量高;许昕的摆短接发球质量较高,对半出台球的处理还需要提高抢攻质量,尤其是反手的抢攻能力;马龙的接发球技术运用合理,战术主要是压制许昕反手,为自己第四拍进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湖北体育科技》2018,(5):467-470
本文通过录像分析对乒乓球运动员马龙和樊振东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马龙发球落点的选择较樊振东灵活,变化多;马龙第三板以控制为主,且侧身攻球技术的总使用次数制胜分都很高,樊振东以反手技术为主;马龙在接发球阶段还是以控制为主,樊振东运用其反手拧技术;第四板,樊振东的反手技术给对手带来的威胁小于马龙;在相持阶段,都是更多地运用连续进攻战术。  相似文献   

4.
本期拆招解式的主题是出其不意的落点变化。在本组圄解中,刘丁硕先利用发球对王楚钦进行控制,迫使对方在近台回出机会球,随后他用两板反手连续进攻压制对手,这两板球除了击球质量非常高之外,落点也都打到了对方意想不到的位置,每一板都打得对方很难受。在高水平的快速对抗中,当大家都在抢速度时,落点完全可以成为最好的得分辅助。  相似文献   

5.
如图,马龙发球后被马琳抢拉了一板斜线大角度。他抱着拼死的心态,充分伸展持拍手,在近台进行防守(图3.5)。在利用交叉步扑到正手位后,马龙左脚踩住地,右脚随后猛力蹬回,迅速还原到了反手位。依靠反手连续拉球,马龙又将比赛转入了自己擅长的相持局势。  相似文献   

6.
本期拆招解式为大家带来了两组接发球轮次的进攻套路。本组是许昕在接发球时,主动通过反手拧拉上手,随后完成连续进攻的技战术图解。在这组战术中,许昕巧妙利用落点控制对手,并在连续进攻中通过节奏变化向对手施压,最终通过三板不同技术的组合拿下了这一分,展现了技术的全面性。  相似文献   

7.
周雨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年轻运动员,在九月结束的全运会中有着不俗的表现。他左手持拍。以反手技术见长,他的爆发力和手上感觉都非常出色,是一名极具天赋的运动员。这两套图都是周雨在比赛中利用自己反手的优势进攻得分的。本组图中,周雨发侧上旋短球到马龙的正手位,马龙在接发球时对旋转的估计不足,接发球偏高,周雨抓住机会,反手直接抽拉马龙正手大角度得分。  相似文献   

8.
运用三段技术统计法对樊振东在2014年亚洲杯乒乓球男单决赛中的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的技战术运用进行统计并分析,探讨樊振东在技战术运用上的特点,从技战术的角度分析比赛失利原因。结果表明:樊振东发球后第三板被马龙控制,第三板直接上手机会不多,发球落点节奏变化不明显;接抢段优秀,接发球控制、进攻技术使用比较流畅,积极主动;相持段中发抢段相持球得分好于接抢段相持球技术,相持中反手拉技术使用较多,正手相持技术使用频数较低。  相似文献   

9.
欧洲横拍进攻型打法的风格与特点 欧洲运动员把旋转和速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风格和特点为: 正手弧圈球旋转强、速度快,连续的拉冲范围大,拉出的弧圈球力度大,不易防守; 正、反手都能进攻,都能拉出高质量的弧圈球,特别是反手拉球速度明显加快,威胁很大,因此,在发球抢攻的使用上,比较喜欢采用发近网上旋和不转球; 相持能力强,攻防转换速度快,反拉弧圈球的意识强,即使你在进攻,只要力量、落点、旋转稍有减弱,马上和你形成对拉或反拉,也可由被动转为相持或主动。 其弱点在于: 正反手进攻的落点变化不大,基本上是两条斜线为主,侧身有一板直线; 正手拉冲下旋底线长球较差,前冲少,高吊多,容易被对方反冲。  相似文献   

10.
运用录像观察、传统的3段技术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张继科与马龙决赛中的每1局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显示张继科技术比较全面,正、反手进攻能力都比较强,心理状态比较好,大赛经验非常丰富,在接球抢攻段发挥较好.马龙正手进攻能力强于反手,在比赛中心理状态起伏较大.在今后训练中,马龙只有加强运动智能、心理训练,提高反手进攻能力,充分发挥自身衔接快、速度快、回球落点变化多的优势,才有可能在下次世界杯夺冠.  相似文献   

11.
波尔与横握球拍运动员比赛的技战术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波尔2004~2006年世界重大比赛的技术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波尔发球抢攻得分率高,发球以下旋、侧下旋、逆侧下旋为主,但下旋发球有所减少、侧下旋发球有所增加;其战术以正手发逆侧下短球至对方正手、中路,结合发强烈逆侧下长球至两角后抢攻和正手发侧下旋长、短落点的球后侧身抢冲战术为主。2)波尔接发球抢攻段得分率为三优,接抢段的技战术运用和得分能力较好,接发球使用正手较多,战术以快搓加转近网短球为主,结合搓两角长球或撇侧下旋球至对方正手大角战术为主,然后反拉或摆短伺机拉冲。3)波尔正手位的短球相对较弱,但接球后(第4板)的攻防转换处理较好,无论从使用率,还是得分率,波尔的相持段都占据优势。4)波尔正手进攻以前冲、加转弧圈和近台快拉为主,落点多在对方的反手位,但使用比例逐年下降;侧身以前冲弧圈为主,落点多在对方的反手位,而加转弧圈的落点大多在对方的正手位,侧身进攻技术呈波浪式起伏;反手快带弧圈的使用率有所上升。5)波尔对横拍选手以拉两角伺机前冲或扣杀战术使用率和得分率呈波浪式起伏,2006年得分率高达70%,搓长短结合拉攻战术的使用率2006年突增到17%,得分率高达63%。  相似文献   

12.
张凡  赵晖 《乒乓世界》2007,(4):90-91
正手逆旋转发球是近年来应用逐渐增多的一种发球,此发球分两种,一种主要依托腕部发力,靠制造不同性质的强烈旋转伺机抢攻;一种以小臂和腰部发力为主,球的旋转不是很强,但球性平稳,很容易控制落点。图中王皓使用的是第二种。图 A1-A5王皓在反手位发逆旋转球至对方中路偏正手,弧线低平,勉强出台,对方难以发力,只得将球挂起来。大球时代反拉技术不再是单纯的反攻,它已经糅入到前三板进攻的系统中。  相似文献   

13.
经典战例     
《乒乓世界》2013,(6):88-97
第一局 6:3—7:3》》》王皓反手连续拉,张继科反手防守得分 在半决赛中,如果王皓这么连续进攻马龙,马龙可能会选择强行侧身,那正手的空当就会露出来。但是张继科的反手能扛住,敢于和王皓强强对抗。王皓进攻时他可以防守,王皓稍微弱一些,他就可以转攻。  相似文献   

14.
李晋  边玉翔 《乒乓世界》2008,(5):106-109
处理台内球的技巧有很多,除了摆短、劈长这些控制手段,还可以直接进攻。而台内球进攻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科贝尔的反手台内侧拧技术,以及马龙的反手台内直接挑打,这些都是反手进攻技术中重要内容。现在我们来看看老将佩尔森的反手台内拉球,他的台内拉球极具攻击性和迷惑性,这是我们向他学习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第50届世乒赛马龙对萨姆索诺夫技战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数理统计法等研究马龙在莫斯科第50届世乒赛对战萨姆索诺夫比赛的技战术运用特点,为马龙日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马龙在发抢段使用率虽然不高,但得分率较高;在接抢段进攻较积极,得分率也较高;在相持段相持较多,但失误也较多。马龙的正手位拉斜线、侧身拉直线是其强项,其正、反手位的防守较弱。建议马龙丰富发球种类,提高相持能力,增加回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乒乓世界》2013,(5):96-97
●发短球旋转要多变。讲究落点 对削球选手来说,发球更要与后面技战术套路的展开紧密配合起来。在实战中要尽量多准备几组不同的发球套路,用以干扰对方的进攻。发短球到对方的正手位时,要结合侧上和侧下,把旋转发足。通常在这个落点上,对方很难打出很有威胁的进攻。这样也有利于自己在后几板的衔接中发挥削球旋转和控制的优势,机会好时可以直接抢攻。  相似文献   

17.
对于横板两面进攻的选手,除了要具备良好的相持能力外,突出正手拉球的威胁性是比赛中得分的重要手段。在实战中,反手与正手的流畅转换是制胜的关键,对于横板进攻型选手,可以通过反手的变化为自己的进攻创造机会。下列组图是单明杰对王皓的一个回合,单明杰突然发长球偷袭王皓的反手位,王皓虽然勉强侧身上手,但是身体重心无法及时调整,不利于连续进攻。单明杰抓住这个机会,通过反手的轻挡,在回球落点上调动对方,使王皓的直板横拉无法发力,随后单明杰果断侧身,发力进攻,占据了优势。  相似文献   

18.
李晋  赵晖 《乒乓世界》2007,(2):78-81
对于横板两面进攻的选手,除了要具备良好的相持能力外.突出正手拉球的威胁性是比赛中得分的重要手段,在实战中,反手与正手的流畅转换是制胜的关键,对于横板进攻型选手,可以通过反手的变化为自己的进攻创造机会,下列组图是单明杰对王皓的一个回合,单明杰突然发长球偷袭王皓的反手位,王皓虽然勉强侧身上手,但是身体重心无法及时调整,不利于连续进攻,单明杰抓住这个机会,通过反手的轻挡,在回球落点上调动对方,使王皓的直板横拉无法发力,随后单明杰果断侧身,发力进攻,占据了优势。  相似文献   

19.
让直板“疲于奔命”——孔令辉反手侧拉接调右压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晖 《乒乓世界》2005,(10):100-101
这组图体现了孔令辉灵活的战术运用——先压马林反手再空正手,然后再压马林反手,落点上的变化非常大。这种战术套路的运用要有一定的技术水平作为依托。马林在接发球上无法夺得生动,于是他作好了下一板拉的准备。在这样的前提下,孔令辉利用假动作,通过反手侧拉的技术打落点,压制住马林,这种出其不意的进攻和落点变化意识报有威胁。随后孔令辉反手一“抹”,用旋转和落点优势,迫使马林大范围跑动击球,这样就为下一板进攻创造了绝佳的机会。孔令辉的这套战术运用是横板打直板的经典体现。  相似文献   

20.
李晋  赵晖 《乒乓世界》2007,(5):88-91
女子运动员的基本功扎实,尤其是反手技术更为突出。在实战中,女子运动员通常是在相持的过程中寻找机会,通过旋转、速度、落点的变化寻找得分的机会。反手生胶打法的白杨充分利用了胶皮的特性,通过反手的快撕和弹击,利用速度优势压制对方的旋转,并通过观察对方的动向,突然变化回球落点,占据了绝对主动。压反手调正手是常用的战术套路,通常在相持中,先加力回球到对方反手的大角度,使对方的身体重心偏向反手位,然后再突然变线,扰乱对方的重心,以此来创造得分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