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鑫 《大观周刊》2011,(16):164-164
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的因素,例如动机、兴趣、情感、性格、意志、习惯等。因此在教学中,在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的同时,还必须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融于教学之中,把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作为学科教学的目标之一。下面谈谈我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一些做法。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二、用典型事例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志;三、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2.
苏姹娜 《大观周刊》2011,(10):211-211
本文介绍了什么是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并通过分析兴趣,个性动机,情感意志对英语学习的影响等这几方面来探讨如何发展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根据英语教学的特点,把非智力因素和英语教学结合起来,在英语教学中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欧阳丽 《大观周刊》2012,(32):194-195
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离不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而尤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性的作用。本文报就历史教学中如何从审美教育入手优化非智力因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韩美红 《大观周刊》2011,(15):251-251
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离不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而尤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性的作用。本文拟就历史教学中如何从审美教育入手优化非智力因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侯会忠 《大观周刊》2011,(23):262-262
现阶段,我国把素质教育放在第一位,其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审美素质则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如果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审美教育是关键。审美教育包括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美术教学的重点应放在这两方面。  相似文献   

6.
董占国 《大观周刊》2013,(5):225-225
本文从历史课堂教学的实践出发,分别从如何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和有效利用课堂教学这两大方面,详尽的介绍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一些方法和 途径,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7.
刘艳红 《大观周刊》2011,(24):56-56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发现,大多数学生智力水平差别不大,学习效果却千差万别,甚至有些“聪明者”的学习成绩反而不及“愚笨者”。其实,这种现象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即情感、兴趣、动机、意志和性格等有着直接的关系。个性品质的优劣明显影响着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重视并做好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进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智力水平同步协调发展,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分析了学类书籍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指出学类书籍扩充学生知识结构,培养良好的人素质、创造素质和审美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并且根据当前形势就如何使其发挥作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应首先明确科学素质的内涵及其教育目标。科学素质主要指人们在认识自然和应用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内禀心理特征。科学素质的发展以科学知识、科学技能、科学方法的掌握和积累为基础。一个人只有在对科学文化的学习和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具体的科学知识、科学技能、科学方法的内化和升华,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科学能力和科学观。此外.影响科学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因素还有兴趣、情感、意志和作风等非智力因素。缺乏良好的非智力因素.会严重影响一个人所能达的科学知识与能力水平.影响到科学观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于锦占 《大观周刊》2011,(36):119-119
情感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领悟课本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世界观,增强爱国激情。在语文教学中投入情感教育,为学生建构鲜活的精神世界,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能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并在课堂教学语言、语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过程等方面实施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1.
段红娟 《大观周刊》2012,(52):248-248
初中体育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搞好初中体育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本文阐述了初中体育教学对于提高学生体育索质、促进学生智力开发、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和审美素质的作用,提出了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体育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素质教育的统一体。初中体育教学是实施体育素质的主渠道。当前,各级各类学校正在贯彻落实全教会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因此,研究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现代心理学倾向于将素质分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种。智力因素是直接参与认识过程的因素,主要指记忆、思维、想象、感觉和知觉;非智力因素是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的因素,主要包括意志、情感、性格、兴趣等。在一个素质综合体中,这两者是相辅相成,唇齿相依的。  相似文献   

13.
姚喜岩 《大观周刊》2012,(52):147-148
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品德素质、智能素质、身体素质和专业美感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造力。创造力包含了许多非智力因素,如个性和独立性等等。一个智商很高的人,可能是依赖性很强、性格很脆弱的人。但一个创造力很强的人。必须有独到见解,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的人,同时还应该具有很强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清晰的判断力。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这种思想是在人的遗传素质基础上.  相似文献   

14.
罗文 《大观周刊》2010,(37):131-131,54
素质教育旨在谋求学生身心素质的整体发展,从心理学来说,它必然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也必然关注学生的非认知发展,其中特别是学生的情感发展。为了使初中地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中,我们要紧紧以新大纲要求的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为基准,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提高民族素质的需要出发,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正确阐述人地关系,充分利用丰富多彩、时空广阔、文理兼备的地图、图表和景观图等学习资料,激发学生的情感。对教材中感染学生、培养情感的部分充分挖掘,并在形象和情感上加工润色,就会强烈地激励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15.
郭素荣 《大观周刊》2013,(11):158-158
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是现在高等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国的职业院校都是重视科学教育和专业技能培养,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存在先天缺陷,非智力因素和职业素养问题限制了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中文教育在提升学生人文素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陈秀丽 《大观周刊》2012,(32):221-221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全面提高素质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时代给予我们教育者的紧迫任务。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等全面发展教育的组织形式,在传授人类创造和传承下来的文化信息的同时,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采取渗透的方式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从而帮助学生增强课堂学习活动中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投入水平与效果,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天仪 《大观周刊》2011,(47):193-193
美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从人文精神的内涵与价值;人文精神在美术课程中的体现;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了解人类文化背景,尊重多元文化;整合美术与其他学科,使身心得到协调发展;加强艺术修养,提高审美素质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培养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于伟丹 《大观周刊》2012,(21):254-255
艺术需要将流行音乐等音乐欣赏引进课堂教学,拓宽教学资源,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艺术审美能力,是高中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新课标为教师在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做了大量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建议,以新课标为指导,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真正使学生做到学习音乐、喜爱音乐、选择音乐、享受音乐。  相似文献   

19.
宋学辉 《大观周刊》2011,(14):73-73
理想的地理教学应该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过程。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因此,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高考取消地理科以后,地理课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我在地理教学中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汪德忠 《大观周刊》2013,(4):203-203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初中英语教学的目标已经从单一的强调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即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以完善和提高学生在语言、文化、思想意识、情感和人文素养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在新课标理念下,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优化教学方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充分利用教材进行文化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教育,增强学生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也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全面的综合性人才来满足社会对人才越来越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