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发展模式之争:近年来公益性出版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读物、公共文化及民族、古籍出版属公益性出版,承担此类任务的出版社应保留公益出版性质.公益性出版社也要开展经营活动,以促进公益性出版事业的发展.政府以项目补贴和政府采购的形式资助公益性出版.当前的公益性出版研究缺乏深度,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作为我国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文化出版在传承民族文化传统、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和繁荣民族文化发展等方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任务。考察内蒙古民族文化出版的现状,对于把握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出版的整体状况和推进我国民族文化出版事业的继往开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描述内蒙古民族文化出版概况的基础上,借助SWOT态势分析法,对现阶段内蒙古民族文化出版的内部优势、劣势和外在发展机遇及潜在威胁进行了详细考察,并对未来内蒙古民族文化出版的可行性路径给出了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文化问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决定和政策,推动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及《国家"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充分反映了党和国家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高度重视.我们如何落实这一决定呢?我以为,首先我们要弄清文化的含义及其出版与文化的关系.我的理解:①"文化"就是以"文""化"人,即以科学之理、技术之理、人文之理、人类之理、民族之理、国家之理,感化人、教育人、塑造人、帮助人,使人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文明素养、科学态度和精神追求,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谐的社会秩序、团结的民族关系和坚强的国家力量.②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单位、一个家庭甚至一个人的生存之基、发展之力、强壮之魂.③文化以其波及范围之广泛、延续时间之久远、影响人类之深刻而彰显其魅力.出版与文化的关系是:出版是文化的核心,是其他文化的基础,发挥着其他文化不可替代的作用.出版存在的价值是以好书化人,以好书育人,以好书塑造人,以好书帮助人.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55个少数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历史和文化是滋养民族出版的源泉,是民族出版繁荣与发展的基础。因此,民族出版社的图书一定要坚持民族特色,积极挖掘民族题材,注重整理具有珍贵价值的民族文化遗产,为民族积累文化财富,为后代人留下值得骄傲的精品与杰作,这是民族出版社  相似文献   

5.
论民族出版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在当前中国的语境下,民族出版主要指少数民族文化图书的出版,包括民族文字图书的出版和以民族文化为题材的汉文图书的出版。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出版资源。目前,中国有38家民族出版机构,分布在14个省,可以出版23种少数民族文字图书。众所周知,民族出版事业建立的初衷,正是为了满足民族地区人民的文化和精神需求,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促进各民族共同的繁荣和发展。这个良好的初衷,在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却  相似文献   

6.
祝菲 《现代出版》2013,(4):51-53
民族出版承担着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使命,但民族文化流失、出版业转型、文化功能单一使我国当代民族出版面临困境。当前做好民族出版工作需充分调动各方面社会力量、应用新技术手段并优化出版业务。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 党的十七大报告从四个方面深入阐述了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命题.出版历来都是文化建设的主力军,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发扬民族文化,推动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重任.围绕出版如何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等问题,本刊记者邀请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李德顺畅谈了他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王伟 《出版广角》2013,(7):52-53
只要拿出内容、制作俱佳的影视文化作品,就一定能够获得读者、观众的认可,甚至影响和改变市场的风气。《中华民族生存状态全影像纪录》是由山东电子音像出版社承担的"十二五"国家重点音像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骨干工程、山东省2012年年度出版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民族文化要发现和保护,更要宣传和弘扬。《中华民族生存状态全影像纪录》正是源于这样的责任感,通过对民族文化、民族生存状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决不意味着文化趋同化,更不是"全盘西化";坚持发展出版文化的民族特色是惟一正确的选择;要从弘扬民族精神、坚持"三贴近"原则和深化改革、不断创新等方面坚持和发展出版文化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0.
一、民族出版事业必须与时俱进"民族出版按传统和狭义的理解即是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物的出版。然而,面对新时代、新时期和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们应本着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原则,对民族出版给予新的定位,对民族出版所承担的任务进行新的确认。"首先,民族出版的宗旨应是通过出版物为宣传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服务,为广大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服务。其次,民族出版的主要任务应是:为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向各少数民族提供政治读物;为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而出版传承各民族文化的典籍;为满足各少数民族群…  相似文献   

11.
陈晓蕊 《今传媒》2016,(1):128-129
民族出版是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对我国民族地区文化发展至关重要,但随着社会体制改革的制约,其发展也面临重重困难.本文重点对民族出版所面临的诸多困境提出了争取国家项目、加快民族图书出版、繁荣民族文化、整合民族出版内部资源的几点措施,即用好外力,也需练好内功,以期促进民族出版事业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届论坛的主题很有意义,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如何实现融合,这是一个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务实性的主题。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一、当前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国家间竞争战略中的重要因素。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党的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目前,我国正处于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的关键时刻,大学出版社肩负传承文明、记录历史、服务教育、服务社会的重要责任,在建设出版强国的过程中要更好地发挥主力军作用,正确认识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统一思想,群策群力,奋勇创新,更好的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出版工作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翻译图书,这是我国民族出版方针所决定的,民族出版工作肩负着向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传播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介绍国外先进科学技术,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任,这是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体现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民族出版概念、性质、现状、改革、发展等方面梳理近年来民族出版的研究进展.可以看到,关于民族出版的公益性属性问题和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的民族出版改革是研究者普遍关注的话题,而民族出版数字化和对外贸易成为新的关注热点.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随着少数民族文化与生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很多作者、出版社(包括非民族类)进入到了"民族题材类"图书的出版领域,为繁荣"民族题材类"图书出版市场作出了各自的贡献.他们的实践探索和成功经验,以及新的思路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同时,民族类出版社的非民文图书出版业务如何融入市场也将是下一阶段出版事业改革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围绕"民族题材类"图书出版市场的话题一时成为了关乎民族出版事业改革和发展的热门话题.笔者认为"民族题材类"图书的出版市场还是大有可为的,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和一些兄弟出版社的成功经验,就如何拓宽"民族题材类"图书的出版思路谈几点个人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7.
从本质和内涵看,众筹模式是解决当前民族出版困境的最佳选择;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世俗生活中蕴含的深厚“众筹”基因,是民族出版推行众筹模式极为有利的因素;发展少数民族“众筹出版”需要处理好多种关系,达到民族文化传承与众筹出版参与者共赢效果.  相似文献   

18.
文化竞争力,是各种文化因素在推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中所产生的凝聚力、导向力、影响力和推动力。文化竞争力包含几方面内容,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是文化创新能力。创新是出版文化的生命,文化产品有无竞争力,主要取决于文化创瓤提高出版文化竞争力,依赖于文化创新能力,可持续的文化创新能力,是文化竞争力的不竭源泉。要提高原创少儿出版的文化竞争力,首先要提高原创少儿出版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民族出版,作为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具体体现和中国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在加强民族团结、繁荣少数民族文化事业、促进少数民族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全面发展、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走出去”方面具有特殊性及不可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要振兴,文化为引领。”目前,图书馆情报学、传播学等学科对如何在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中发挥作用做了相对充分的研究,而出版如何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文章较为鲜见。本文首先梳理出版主体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实践成果,并分析不足。乡村文化振兴是由政府主导,社会多方参与,出版主体参与乡村文化建设要想取得成效必须先建立健全相关的保障机制。本文结合出版主体自身优势,提出从增加优质内容供给的文化客体形式、激发农民主体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内生动力、促进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助力路径,明确出版主体在乡村文化振兴事业中的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