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针经皮给药系统是药物通过皮肤上的微孔进入人体当中与血液一起进行循环达到预防或治疗疾病的一种技术,在当今临床上有着较为广泛的运用。一般用于局部皮肤的治疗,亦能通过皮肤的吸收达到治疗全身性疾病的疗效。因其通过皮肤吸收产生治疗作用,相比诸多口服与外敷药物而言有效提升了药物的使用率和治疗效果,因而加大对微针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力度对于促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降低患者的治疗负担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3.
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透皮给药新技术——“离子电渗透析给药法”,被认为是迄今为止透皮给药技术的最新突破。  相似文献   

4.
输液疗法是现代医院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通常在医院内静脉输液已是一项非常普通的治疗程序,在临床治疗中药物从静脉注入是广泛应用于治疗疾病及抢救危重病人的一项迅速而有效的给药途径。我科是以综合性大外科,病人的治疗通常都需靠静脉给药。完成输液的过程与输液器具有密切关系,套管针的使用与一般针头的使用相比,具有更多的优点,现将我使用套管针的护理体会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5.
微针经皮给药可以有效地对患者用药依从性行改善,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率。随着微针对于疫苗接种、多肽给药、蛋白质给药、DNA给药上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微针经皮给药获得了很大的进展。采用微针给药具有安全无痛、制造成本低等优点,文中主要对微针经皮给药方式进行研究,寻求给药应用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中描述的药动学、毒理学研究结果得知纳米给药系统的特点及纳米给药系统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中的优势,主要是在肿瘤治疗领域的作用,最后概括纳米给药系统的前景及展望。  相似文献   

7.
经皮给药制剂概述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经皮给药系统的含义、主要剂型与优缺点,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方法与促进药物渗透方法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8.
给药次次准     
《科技新时代》2010,(7):62-63
为医院中的病人注射药物是件充满困难的事情——护士每天要按顺序为数百名病人注射药物,药量计算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代价昂贵的。马克·巴尼斯特认识到针对这种情况的解决方案在财政上的回报相当惊人,  相似文献   

9.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的“经皮给药”远远突破了传统界限。本文从中药透皮制剂促进剂 、新技术,新剂型三个方面综述了其研究进展,为透皮给药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病例介绍 患儿,男性,1岁,体重10公斤.因肉眼血尿1天入院.患儿家长主诉1天前患儿因发热、流鼻涕在院外私人门诊所予以5%葡萄糖加先锋霉素V1g静滴,并使用小诺霉素.  相似文献   

11.
进入九十年代后期,随着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发展,胰岛素非注射给药系统的研究发展迅速,不少制荆现已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有希望在最近一两年内上市,从而将给长期蒙受注射痛苦的糖尿病人带来福音。重点综述了胰岛素口服、肺部和口腔等非注射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一贴就灵     
口服药片虽然很方便,但是人们经常会忘记吃药,而且约物在血流中的含量会时高时低。直接贴在皮肤上的加药贴膏可以避免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压力喷粉器     
里智 《世界发明》1995,(9):18-19
  相似文献   

14.
青霉素由于抗菌作用强、副作用小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近年来存在药物滥用情况,不仅造成了药物的浪费,更带来了很多不利作用。利多卡因因为麻醉作用强,抗心律失常作用好也被广泛应用,但若使用不当,会引起许多不良反应。本文参考相关文献及临床使用体会对两种药物的应用进行研究,以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是I型和中重度II型糖尿病患者日常治疗中不可缺少的药物。目前市售胰岛素制剂多数为注射剂,长期的注射会给病人带来躯体痛苦和耐受性,这已经是临床上治疗糖尿病被长期困扰的问题。胰岛素非注射给药剂型的开发近二十年来一直在不断地研制探索中,九十年代后期,随着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发展,不少胰岛素非注射给药制剂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从而使该类制剂的开发进入了一个崭新时期。以下重点综述了胰岛素口服、肺部和口腔等非注射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杨文 《内江科技》2003,24(5):21-21
以养殖场自然感染暴发巴氏杆菌的病鸡为对象。用氟苯尼考注射液、环丙沙星注射液、庆大霉素注射液进行对比治疗。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对鸡巴氏杆菌病疗效优于环丙沙星、庆大霉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经皮吸收制剂的进一步创新与研究,提供前沿资讯及信息参考。方法:通过对国内外大量具有代表性的文献的分析、归纳、总结,对经皮吸收制剂发展状况作介绍与展望。结果:经皮吸收制剂在促透剂技术和使用材料上有很大的发展,药物的渗透速度大大加快,渗透量逐步增加。结论: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是制剂领域的重要课题,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中药纳米凝胶透皮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凝胶是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系统,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能够渗透角质层经皮肤吸收进入体循环,从而更好地发挥药效。在国内,正逐步发展中药纳米凝胶制剂,相较于传统中药贴膏,中药纳米凝胶制剂具有水溶性、生物利用度高、生物相容性好、可透皮给药等特点,能够良好的用于不可耐受注射剂,口服药物患者的治疗。文章从纳米凝胶的特点、类型、基质、临床应用等方面对中药纳米凝胶制剂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青霉素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其具有低毒,杀菌效果强的优点;而利多卡因在临床上的贡献也十分巨大,但其同时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青霉素与利多卡因均作为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药物,其临床应用分析成为医学界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分别对青霉素和利多可因进行了相关的临床应用分析,旨在为相关医护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江平  李越  孙刚 《西藏科技》2003,29(12):45-46
目的:探讨痢特灵保留灌肠对急性菌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用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44例;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和灌肠组,常规治疗组采取常规治疗,灌肠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痢特灵保留灌肠。观察腹泻消失时间、大便常规转为正常时间、临床治愈时间。结论:灌肠组的腹泻消失时间、大便常规正常时间、临床治愈时间明显较常规治疗组缩短(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