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单元主要包括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国民大革命等基本内容。 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继续以封建主义思想禁锢人们的头脑;“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民主政治。由此,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它既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它的兴起,使思想领域出现了新变化,具有重要的反封建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知识分子群体的出现与其文化自觉,以及孔学地位的动摇,是新文化运动要特别突出的两大背景.<新青年>并非一开始就是名刊,其内容也十分丰富,给学生介绍一下该刊很有必要.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孔教"和"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是对传统文化的扬弃和超越,不是全盘否定,没有将洗澡水与孩子一起泼掉.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总理衙门的设立,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的标志之一。 2.讲述洋务运动的过程,使学生明确洋务派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产物;认识这个运动的性质及其作用。重点和难点: 重点:洋务运动的发展阶段。难点:洋务运动的性质、作用。教具: 课文插图和自制《洋务派所办的军事工业、海军、民用工业简表》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导入新课:1.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腐朽的  相似文献   

4.
选择自制多媒体课件、视频、音频资料,再现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兴起、内容。充分利用教学媒体创设情境、呈现过程、设疑思辨的作用,培养学生概括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养成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目的 1.讲授戊戌变法的过程,使学生了解戊戌变法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而发动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运动,具有爱国性和进步性。 2.讲授变法的失败,使学生认识改良派脱离广大群众,寄希望于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从而使学生懂得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只有无产阶级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救中国的真理。二、重点、难点重点:变法经过,内容。难点:总结失败原因,对变法运动评价。三、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及其社会根源;军阀割据混战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府院之争;张勋复辟及其失败;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及其失败的原因;辛亥革命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和特点;著名的爱国民族实业家,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2.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 (1)帝国主义列强为侵略、控制中国,支持封建军阀割据纷争。使中国社会长期陷于四分五裂、军阀混战的局面,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灾难之中。 (2)张勋复辟的失败再次证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任何复辟帝制的活动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相似文献   

7.
《警厅拘留记》和《检厅日录》是周恩来同志1920年在狱中编写的两本书.1919年4月周恩来从日本回国,为刚刚兴起的五四爱国运动所吸引,立即投入到这一反帝反封建的洪流中去,并成为天津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领导者.天津是五四爱国运动猛烈发展的一个地方;天津的新文化运动是全国新文化运动的一支劲旅.天津的五四运动从1919年5月4  相似文献   

8.
新文化运动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思想文化领域的大动荡、大重组时期 ,中国的知识精英们高举“科学”、“民主”的旗帜 ,否定传统与权威 ,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化革新运动 ,女性主义的崛起是这场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不少学者开始关注这一时期的女性主义 ,从各个角度和层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本文试图对这些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并作适当的评论。一、关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女性主义运动的研究1 .新文化运动时期女性主义运动兴起的条件。吕美颐、郑永福认为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及对女性问题认识的深化 ,十月革命带来的希望 ,…  相似文献   

9.
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深刻的含义与深远的意义集中在它的文化方面.它有着很多第一次,第一次在中国大地上树起了"科学"(science)与"民主"(Dernocracy)的大旗,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第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系统而深刻地批判,第一次在中国文化中艰难地实践着"破"与"立"的哲学,第一次在当时的中国实现了彻底地思想解放.从这个层面上讲,新文化运动有着无法替代的地位,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斯文化运动也有着其自身的局限性,严重点说,对中国文化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将略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兴起,而详谈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以笔者仅有的学识从现代化的角度评判此次运动.  相似文献   

10.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学术界的大事,对近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和社会进步都有很大的影响。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必然性的认识,只有从近代中国社会演变的视角来分析,才能看到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为新文化运动兴起准备了“领导力量”、“思想资源”、“政治条件”、“受众群体”等前提,如此才能进一步认识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近代中国社会之间具有历史联系和逻辑联系,并进而科学地、历史地分析和评估新文化运动所达到的水平及其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1.
前言十九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人民为了挽救民族危机,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摆脱封建主义的束缚,先后出现了三种政治力量,领导了不同形式的斗争:(一)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倡导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戊戌变法;(二)以农民为主体的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三)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辛亥革命.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使洋务派三十余年的"富强"设想,被打得粉碎.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了历史舞台,把酝酿已久的"变法自强"的社会思潮,推向维新变法的政治运动.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一)在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形势下,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相似文献   

12.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启蒙运动,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研究,成果很多且研究很深入.但是,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语言文化,却鲜有人从历史的角度论及.事实上语言文化上的革新,对文化的传播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其本身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白话文运动"以及"注音字母运动"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对推动中国语言文化发展所作出的重大努力.正是这两个方面的发展,使汉语走上了"言文一致"的道路,使我国注音字母逐步走向规范化、系统化,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扩大了影响,壮大了声势,并造就了我国教育与文化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13.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其鲜明的民主、科学两大旗帜为先导,对我国近代史上的封建文化思想与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猛烈地冲击,它唤起了中国人民的空前觉醒,给古老的中华文明带来了生机。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那样“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作为一场伟大的革命,新文化运动不仅引发着我国文化思想战线产生巨大的震荡和变革,也使长期在以封建礼教为核心的旧文化禁锢之下而显得干枯的教育事业生长出几片绿叶,如,勤工俭学运动的兴起,平民教育运动的开展等。然而,就强烈幅射教育领域的新文化运动所提出或隐藏的教育思想来看,强调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之人格的个性化教育思想却最能反映新文化运动的意志,体现新文化运动的特色。一“五四”时期,以当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陈独秀、李大钊、鲁迅为首,并在蔡元培、吴虞、钱玄  相似文献   

14.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中西文化界明确意识到西方现代文明的危机。在此语境下,章士钊以"新旧调和论"为基础,在《评新文化运动》一文中,围绕"文化"、"新旧"、"文化运动"等概念,分析了新文化运动的"病态群理",在中国现代文化应该如何发展问题上,与"新文化运动"形成对话交流,其中隐含了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潜能和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人们都把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定在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之时,而对章士钊创办的《甲寅杂志》与《青年杂志》的渊源关系及其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所起的重要作用,一直予以忽视,实际上。《甲寅杂志》与《青年杂志》在人员和思想上有相当的渊源关系,它对于新文化运动核心人物群体的形成及其政治和文化取向的发展,起了关键作用,并且为新文化运动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6.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运动前后期代表人物是相同的,但阶级属性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从背景、内容、依靠的力量、中西文化的影响等方面来阐述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这个序言是为<心理教育论>而作.心理教育是近年兴起和发展起来的一项旨在开发人的潜能和增进人的幸福的伟大事业,如今她已成为全世界蓬勃开展的重要运动.本序言对这项运动进行了归纳总结,对作者多年的心理教育工作进行了回顾,也对心理教育的壮观前景进行了翘首展望.  相似文献   

18.
例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根本条件是A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B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现民主政治C北洋军阀用封建思想来维护统治D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直接影响〔讲评〕此题在设计上的主要特点是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主要目的和运动发展的客观条件同...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五四”时期湖北的文学活动和文学创作情况进行了介绍和分析,论及了湖北文艺界在经历了酝酿、萌动、兴起和演进这个过程后,一度兴起了进步的文化运动和文学创作的高潮,使湖北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20.
高中历史选择题的解析,很多人都采用文字解析,这种解析的弊端是不直观,有些难以理解的问题不易讲透,所以我在讲解高中历史选择题时多采用图式解析,这样就可化难为易,一目了然。一、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之间的关系图式解析请看下面例题例1使新文化运动发展到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是()A.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影响B.五四运动的促进C.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D.十月革命的影响例2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的是()①辛亥革命②十月革命③新文化运动④五四运动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④例3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