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十九世纪末,深受女权运动影响的英国剧作家王尔德和萧伯纳分别在作品中探讨了女性的生存和自我发展问题.在女性主义视角下,王尔德和萧伯纳戏剧中的女性形象体现了两位作家女性观的异同及对女性解放道路做出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杨雪 《海外英语》2012,(18):210-211
萧伯纳在剧本《华伦夫人的职业》中成功的塑造了华伦夫人和女儿薇薇安两个女性形象。并由此揭露当时的社会弊端,为女性走向社会,改造社会指出了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3.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华伦夫人的职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伦夫人的职业》是萧伯纳早期创作的一部极其重要的剧作。在《华》剧中,萧伯纳无情地鞭笞了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和父权主义行径对女性的压迫,表达出对维多利亚时代受压迫女性的无比同情。此外,萧伯纳还深刻地揭示了具有剥削本性和父权本性的资本主义制度是女性受压迫和奴役的基本根源。而萧伯纳提出的这一观点恰恰与半个多世纪后兴起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观点不谋而合。因此,文章尝试运用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理论,通过萧伯纳在《华》剧中对维多利亚女性遭受的性别压迫和经济压迫的揭露,探讨萧伯纳对于女性遭受的压迫和歧视、以及对妇女卖淫问题的深刻见解,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发掘萧伯纳在剧中体现的早期女权主义观点。接着,本文将深入分析女性受双重压迫的根源——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贪婪本质。最后,本文将试图澄清长久以来人们对于华伦夫人是一个"不道德妇人"的误解,并且得出结论:萧伯纳在一定程度上可被视作"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之父"。  相似文献   

4.
易卜生笔下《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和萧伯纳《格梅利翁》中的伊莉莎生活背景迥然不同,但她们有着极其相似的经历,她们都有很强的觉醒意识,是追求独立自主、平等和谐的女性代言人。从女性主义视角走进娜拉和伊莉莎的世界,探索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人生和命运,以寻求现代女性在家庭、社会中如何关注个体发展,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实现真正的自强自立。  相似文献   

5.
朱萍 《文教资料》2010,(35):17-18
萧伯纳剧本《卖花女》的开放式结局引发很多讨论。从女性主义视角来看,在剧末伊莉莎.杜立特已经从一名卑微的卖花女成长为独立、自尊的女性,她追求的是与男性一样平等、独立的人格,而亨瑞.息金斯其本质是父权制社会典型的男权主义者,他们之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本论文从分析两位主人公的形象入手,探讨了萧伯纳设置这一结局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女性解放是一个存在已久,不断被提及并付诸实践的社会运动。易卜生和萧伯纳生活的时代正是所在国女性问题开始引起关注的时代。我们知道任何的作品都离不开所处的时代,今天,我们将小说中的女性作为时代缩影,通过对“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和英国戏剧家萧伯纳的《匹克梅梁》中的伊莉莎,这两个人物创作者的关注异同,人物身份地位的异同,追求理想的异同,抗争方式的异同,进行女性解放的研究,追寻女性实现真正解放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政治狂想剧"《苹果车》《真相毕露》《日内瓦》是萧伯纳戏剧生涯巅峰时期的主要作品。萧伯纳以一种全新的戏剧样式深刻反映了经济大萧条和法西斯主义恶性发展时期西方世界危机四伏的社会现实和被扭曲的人生观念。深入阅读萧伯纳的"政治狂想剧",可以发现拉康主体理论的影子。戏剧人物"想象""欲望""无意识"与拉康理论的契合,再次印证了萧伯纳戏剧的多义性。  相似文献   

8.
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女性参与经济的人数逐步提升,给女性带来了数字红利。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女性数字经济参与实践中存在地方特色、技术赋能、社会支持三个驱动要素,促成了女性参与数字经济实践的成功。三要素综合作用的实践逻辑运用为女性参与数字经济提供动力与发展方向,成功案例为其他女性树立榜样,带动更多女性积极参与数字经济。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三点政策建议:加强政府制度建设、进行社会宣传引导和促进个人意识转变,旨在给女性数字经济参与提供未来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研究萧伯纳的悲喜剧特征。萧伯纳擅长于创作反映社会各层面的悲喜剧,他的创作不但表现了对国家社会的命运和前途的关注,而且在文学、艺术风格上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10.
荣获1925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萧伯纳声名卓著,“萧伯纳式”戏剧的独特魅力激发了众多西方学者的探索热情,对于他的研究早巳成为英美等国家的一门显学。自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起,萧伯纳其人其作进入了国人的接受视野。在近百年的时间中,萧伯纳的名字在中国耳熟能详,但迄今为止,他的著作被翻译成中文的依然有限,对他的研究也远未达到系统深入的程度。全面梳理萧伯纳在国内的接受历程,透析其在特定社会历史语境中的流播及演变,有助于推动国内萧伯纳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利用比较文学形象学和东方主义的相关理论来解析福斯特的小说《印度之行》中的"印度形象",进而深入研究福斯特笔下的印度形象对英国集体想像中"印度形象"的继承和颠覆,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引起这种距离的深层的社会文化的原因及作家个人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山人是明代兴起的特殊社会群体,山人之任侠则使中国古代侠史上涌现出新型的一个类别即“山人侠”。侠是明代山人文化的核心和明代山人的精神内涵。山人以侠的方式和气质塑造自我,参与现实,影响社会,实现了其存在价值。对山人尚侠之风的梳理可以更清晰地把握明代底层文人成为山人后的生活走向,也使我们能进一步探索山人的核心价值。侠的叙写和侠气的抒发,成为山人文学创作的动机与主要内容,给明代文学带来了更广阔的审美空间;山人在塑造自己侠的形象同时,也完成了他们作为一种文学形象、文学题材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皮尤研究机构关于中国国家形象的调查研究既反映了西方的新闻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也同时指出了中国国家形象外宣的问题;国家形象的下滑和负面效应的形成从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国内国外的两个环境的影响.从国外因素来看,基于媒体的特性和其所生存的社会文化价值观的特点,基于媒体所建构的拟态环境中所发展起来的中国形象是非客观,公正的认识,有深刻的模式固见,甚至偏见;而从国内因素来看,中国媒体管理制度和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形成了中国民众的国家形象观。  相似文献   

14.
昭君出塞故事闻名中日,但因所处时代,社会背景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不同,情节各有出入。井上靖的同一题材小说《明妃曲》塑造了一个不同于中国史书或文学作品的昭君形象。本文将阐明井上靖笔下的昭君形象,并结合相关社会背景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哈代最后一部小说《无名的裘德》中的女主人公——淑,是一个具有悲剧性命运的新女性形象。她的人生悲剧是由多元复杂的因素汇合而成,但对其悲剧的探源却很少人涉足。文章从社会、性格和命运诸方面对其悲剧根源进行溯源,并分析其悲剧的审美、认识和社会批判等方面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建国之前,鲁迅形象的建构主要经历了“五四”时期、左翼时期、延安时期等三个阶段.由于不同社会文化语境存在着差异性,鲁迅形象分别呈现出不同的面孔.作为中国现代社会的一个“卡里斯玛典型”,鲁迅形象塑造背后蕴含着诸多革命性因素.鲁迅形象和20世纪中国重大问题形成了一种同构关系,要想厘清中国革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鲁迅形象是一个有效切入点,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7.
塑造良好的大连城市经济形象有利于提升城市知名度,改善和扩大城市间合作、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以纸质媒体、广播电视、网络为代表的大众传媒是塑造城市经济形象的主要渠道。大连本地大众传媒在对大连经济形象塑造上功不可没,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拓展视野、探寻新视角、换位思考、打民生牌、彰显城市精神必将是大众媒体塑造良好大连城市经济形象的成功路径。  相似文献   

18.
异类婚型故事是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故事类型。它以独特的吸引力和体现民众心声的特点为人们所关注。异类婚型故事中的女性研究角度多样,表现在女性形象、女性地位在历史潮流下的变迁和文化阐释。从民间文学视角来探讨女性文化,可以使女性研究的角度更加多样化,挖掘出更深层次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太千世界     
一个苹果,而不是一杯咖啡,更能使你在整个上午精力充沛。苹果,有人要吗?芭比娃娃的全名是芭芭拉·米利森特·罗伯茨,下次给她穿衣打扮的时候别忘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