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巢湖民歌是民歌海洋中的一支奇葩,它透视出远古遗风的家园意识,彰显出以水见长的生活方式,体现以秧为主的民俗,折射出以和为贵的价值取向。巢湖民歌根植于民间、来源于民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巢湖民歌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进去音乐文化研究的领域,并登上舞台,成为人们关注的一种艺术形式。巢湖民歌为传承和发展巢湖区域文化做出历史性的贡献,使人们重新认识到它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和重要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
原生态民歌是处在生活状态中的、以生活为本源的、没经过专业发展的、原汁原味的民间歌唱艺术形式.原生态民歌的发展必须从源头上进行保护,切实遵循原生态民歌的创作和传播规律,并有所创新;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传媒的积极作用.不断挖掘其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在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对于传承民族文化,增强学生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非常重视民歌和民族音乐的教学。民歌是劳动人民在集体生产劳动和生活中,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集体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民歌以其自然坦率的方式歌唱,能唱出大家对纯朴生活的感受,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因此,学会欣赏民歌,爱唱民歌,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鉴赏能力,培养心灵的美感,陶  相似文献   

4.
对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与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民歌进行比较研究,试图总结民歌创作的思想艺术规律,探索民歌与社会生活的紧密关系,使民歌这种"更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领域",更好地附着于社会生活实际之中.  相似文献   

5.
民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最有鲜活感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中国文化中最具世界性的元素之一.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化、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民歌在当代渐趋于沉寂状态.文章从民歌的自身特点变化、审美主体变化以及商品经济和社会的转型对民歌的影响等方面分析民歌在当代沉寂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民歌起源于劳动,来自社会生活,从《诗经》、汉魏乐府民歌传承下来的两淮民歌,形成以反映民间生活、展示社会风俗、歌咏爱情婚姻为主调。从艺术形式上看,两淮民歌由三言、四言,向五言四句和七言四句发展,在延续发展中,又出现较多的五句子民歌,从而丰富了两淮民歌的歌体形态。台静农搜集整理的五句子歌体《淮南民歌集》,不仅具有展示两淮风俗民情的民俗学价值,而且具有继承传统民歌艺术表现力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民歌是人民以歌唱形式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山西民歌种类丰富,数量繁多,乡土气息浓厚,生动地反映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真实生活。山西民歌在歌词的表现上尤为突出,它呈现了当地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  相似文献   

8.
《柳州师专学报》2020,(1):33-35
民歌是由人民群众集体创造而来的民族艺术。这种源自于群众生活的艺术不可避免地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安徽皖北地区民歌形式多种多样,有山歌、小调、舞歌等,在曲风上具有粗犷、朴实、豪迈等特点。通过对安徽皖北地区民歌的分布和特点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以希望助力于当地民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民歌作为一种民间音乐形式,形成于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与劳作过程中,凝聚着朴实的劳动情感与地域文化元素,可充分彰显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艺术情感,能为大众了解不同地域人们生活特点提供依据。合唱是民歌重要的呈现方式。在研究民歌合唱这种呈现艺术形式时,必须立足整体性视角,围绕其产生和发展的地域环境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很多文化和艺术形式无法与发展日益迅速的现代化进程相适应,逐渐被人们所淡忘,最终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上。虽然原生态民歌艺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但要想继续发展和传承下去也只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我们在保护和发扬原生态民歌艺术的同时,不应该排斥将其进行市场化推广,应把握好其中的"度"平衡各方面的因素。在保留原生态民歌艺术原汁原味的同时,不应过分炒作和宣传将传统艺术与现代生活进行完美结合。通过自身的创新,利用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推广,让我们传统的原生态民歌艺术顺应时代和市场的发展,能更好的发扬和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1.
王建中的《云南民歌五首》创作于1958年。五首乐曲以云南民歌为素材,以细腻的笔触绘出了一幅幅美丽的风景图画,作品呈现出精致、清新、典雅、活泼的音乐风格。作曲家在改编创作的过程中抓住了民歌甜美、细腻的韵味,运用短小、简洁的结构形式,充分发挥了钢琴所特有的表现力,把民歌五声性的音乐特色与钢琴技巧相融合,以精巧、别致的艺术形式展示出一组格调清新的云南民间风俗画面,成为了中国钢琴创作领域中的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12.
察哈尔蒙古族民歌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同时期因创作者情感的转变及风格也不尽相同。本文从察哈尔民歌地域性的差别及歌曲旋律所表现的艺术风格的不同入手,对察哈尔民歌的艺术风格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察哈尔民歌艺术进行挖掘和研究,以期传承、保护和发展察哈尔民歌。  相似文献   

13.
民歌是民族文化的艺术瑰宝.是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如今。作为民族文化艺术瑰宝的中华民歌,却缺乏滋养其蓬勃发展的土壤和氛围,大量反映历史故事、人物和人民生活的民歌正逐渐被人民所淡忘并失传。笔者通过将民歌与流行歌曲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对民歌的好奇和兴趣:让他们感受我国绚丽多彩的民歌歌词、曲调之美,从而培养学生对民歌的热爱之情.让民族文化在民歌学习中永久传承。  相似文献   

14.
民歌长期以来一直是深受人们所熟悉和喜爱的民间艺术,由于传统民歌大多采用口耳相传的传承方式,因此一首民歌作品在流传的过程中往往会困人,因地的不同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在当前的时代环境下,由于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传播媒介和生活方式等等的改变点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本文中,笔者站在世界民歌的大视野中。试图梳理民歌在不同时代条件下的传承、传播特点,以及地理解民歌艺术,发展民歌艺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以期能为我们更好地理解民歌艺术,发展民歌艺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歌唱艺术又称为声乐艺术,它是目前大家所公认并喜爱的一门音乐艺术形式,也是音乐领域中最直接舒畅地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一门技巧性很强的学科.因而,要想很好地学习与掌握这门艺术形式,就必然要对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与了解.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民歌历史悠远、博大精深,多以单旋律来表现艺术内容.纯人声多声部的阿卡贝拉民歌演唱形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为小学阶段民歌多声部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实践方向.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一系列民族性和声教学,让孩子在演唱中感受体验"民族性和声"和声效果和艺术魅力,体验到立体丰富的音响效果,更加喜爱民歌,乐于传唱民歌,从而增强民族自信.  相似文献   

17.
民歌是广大劳动人民在生活和生产中所创造出来的艺术瑰宝.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部分,民歌不仅是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更是民族文化得以传承的有效载体.当前,民歌教学已纳入小学教育体系中,成为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小学音乐教师要充分重视民歌教学,采取各种有效方式,激发学生的民歌学习兴趣,带领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族声乐应该包括民歌、戏曲、曲艺等一切用来表演的各种艺术形式,也有人把它分为民歌、说唱、戏曲和民族新唱法四大类。本文所提及的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主要是指民歌及民族新唱法。中华民族声乐艺术在公元20世纪经历了自其诞生以来最为坎坷与艰难的岁月。改革  相似文献   

19.
白族调是白族民众最为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剑川是白族民歌的发祥地,当地的白族调与民众生活紧密相连,是民众记录历史、传承经验、抒发情感、传情达意、展现自我的手段和窗口,在白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全球化浪潮的席卷,白族调的生存语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其所承担的社会功能也出现了转移和变迁。对白族调的社会功能及其变迁进行考察,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少数民族民歌与民众生活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同时为少数民族民歌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质的提升,物质生活获得极大的满足的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也因此,影视剧、舞蹈和歌曲等等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在这其中,歌曲既包括流行歌曲等,也存在着民歌这一形式。民歌多是各个民族自己创作的带有自身民族特色的歌曲,对于表达自身的民族文化和精神情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少数民族所创作的民歌,在这方面更是佼佼者,受到欢迎。所以在少数民族的民歌中,民族特色是其最重要也是最有意义的一种艺术特色。而少数民族的民歌能否充分表达出其思想主题、能否充分展现出其艺术风格、能否提升其艺术感染力,民族特色的充分表现则是关键。因此,本文对于少数民族的民歌如何表现出其民族特色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