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李尔王》结尾,考狄利亚、李尔相继死去,埃特加在悼词中说道:"Speak what we feel,not what we ought to say",翻译过来,就是"感情是我们唯一的语言"。英文原文更好地表达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同时也对全剧作出一个总结:  相似文献   

2.
虽然莎士比亚已故去三百七十九年,但他留给后人的剧本《李尔王》至今读来还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李尔王》一剧是舞台上演出最少且最不成功的一个剧本.然而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李尔王》比《哈姆莱特》更受到东西方学者和评论家的注意.布拉德雷教授认为,从戏剧的角度来看,此剧的确有些瑕癖,但从另一方面来讲,它的想象效果是无与伦比的.因此他的结论是:“我认为《李尔王》是莎士比亚最伟大的成就,但不是他最好的剧本.”在我看来,《李尔王》一剧中最重要的恐怕还是莎士比亚传递给我们的道德信息.  相似文献   

3.
《李尔王》是莎士比亚的四部悲剧之一。它不朽的原因在于莎翁创作了一个未知结构。并利用这一未知结构推动剧情发展,在一个两难结构中使李尔王一步步走向悲剧。本文将从《李尔王》中的分封国土情节出发,对这一未知结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从互文性的角度出发探讨爱德华·邦德的剧作《李尔》与莎士比亚的剧作《李尔王》、《李尔》与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作《补墙》之间的文本借鉴关系,旨在解读《李尔》对于《李尔王》颠覆性的改写和影射《补墙》为邦德对于如何解决社会问题提供独特的思考角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简单对亚里士多德、莎士比亚以及其代表作品——《李尔王》做了简单地叙述,重点分析了悲剧理论;然后,基于其悲剧理论对《李尔王》的文学意向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是本篇文章的重点所在.本篇文章重点借助于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当中的“卡塔西斯说”、“悲剧情节论”以及“过失说”等等重点理论对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李尔王》进行深刻的分析,从不同的角度,诸如性格、情节以及悲剧产生的社会效应等等多个角度,说明了《李尔王》的悲剧感的产生原因以及方式.  相似文献   

6.
《李尔王》不仅仅是一部个人悲剧,更是一部两代人之间的悲剧和社会悲剧。最重要的是,人间悲剧!在其中,小丑扮演了一个独特的角色,充当了李尔王愚蠢行为的提醒者和评论员还是李尔王忠实追随者,同时小丑被认为是整出剧的局外人。然而小丑也可以被诠释成考狄利娅的延伸与代表和国王的老师。这篇文章将详细阐释小丑在《李尔王》中被赋予的新的作用与功能。  相似文献   

7.
《李尔王》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象《哈姆莱特》一样,《李尔王》也是在老剧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的,它于1605年写成。原剧表现的是儿女忘恩负义的内容,主题比较狭隘。莎士比亚站在先进的人文主义立场改造了原作,赋予了作品以新的、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作者不朽的名著。《李尔王》这出推陈出新的戏剧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真实地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英国  相似文献   

8.
对莎剧《李尔王》的传统文学批评大多基于"悲剧性"与"人物性格"等角度。然而,以生态女性主义视角重新解读剧本,莎士比亚时代自然与女性之间的紧密关联及其遭受男权社会压迫的悲剧得以彰显,而这悲剧的根源乃是"她们"一同作为"他者"对自身境遇的浑然不知和默然无声。因此,只有构建人类精神生态意识和实现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女性与自然才能获得真正解放。  相似文献   

9.
刘伟 《考试周刊》2007,(33):100-101
《李尔王》一剧中蕴含丰富而深刻的辩证法思想。本文拟从分析人物的性格和戏剧情节入手,结合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之精华,试指出《李尔王》的普遍性和永恒性,值得后人不断深思、反省。  相似文献   

10.
《李尔王》和《高老头》对父爱的描写,存在着共同点.但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差异性。本文将通过对李尔王和高老头父爱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做比较研究,以便探明导致他们父爱悲剧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从互文性的角度探讨爱德华·邦德的《李尔》和莎士比亚的《李尔王》之间的文本借鉴关系,尤其是对暴力主题的重构以及暴力在人物身上的蔓延。通过探究《李尔》对于《李尔王》的颠覆性改写,找出邦德为解决社会问题所指明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莎士比亚的《李尔王》,以设置不同的人物性格以及矛盾的对立,使人物有不同的命运,以故事的形式将英国社会中男权主义思想揭露出来,表达了对女性命运的哲学思考。论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解读《李尔王》中的悲剧特色。  相似文献   

13.
《李尔王》有着浓厚的圣经文化特征。首先,它对圣经故事《约伯记》进行了明显的借鉴,两部作品有着惊人的一致性;另外,《李尔王》一剧在塑造李尔和考狄利娅这两个人物形象时,多方位地利用了圣经典故,使其形象更加饱满鲜活。  相似文献   

14.
杨阳 《文教资料》2011,(5):20-21
作为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之一,《李尔王》吸引了诸多人的兴趣。因此,许多学者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本文旨在研究《李尔王》中对比和烘托写作手法的运用。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读者可以了解到人性的光芒与黑暗。  相似文献   

15.
简·斯梅蕾是当代美国最伟大的女性作家之一,其杰出作品《一千英亩》为作者赢得了1992年普利策奖和美国国家书评人奖。本文从互文性理论的角度对《一千英亩》进行互文性解读。文章通过情节设计,母题,引用等互文性具体表现方式揭示出《一千英亩》和《李尔王》互相指涉的部分,从而例证了《一千英亩》是对《李尔王》的重新改写。在《一千英亩》中,作者简.斯梅蕾通过对经典作品的改写,将《一千英亩》颠覆了善良战胜邪恶的传统意义,并且赋予其改写的故事以新的内涵。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运用的互文性实质上是对现代社会现实的语言反映。《一千英亩》对《李尔王》的改写反映了社会文化与人类思想意识的发展与变化。  相似文献   

16.
《李尔王》作为“所有语言中最伟大的戏剧”,是永恒与普遍的代表,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阐释它的意蕴。在全面把握《李尔王》剧本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刻而入微地剖析剧中的人物形象,对于更好地理解该剧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尔王》被视作莎剧中悲剧性最强的作品,然而该剧的荒诞喜剧色彩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也最为浓厚。在《李尔王》一剧中,莎翁通过喜剧性场景的设置、喜剧小丑的安排、荒诞命运的揭示等多种手段拓深其悲剧性,使其达到悲剧艺术之颠峰。  相似文献   

18.
作为莎士比亚最难读的悲剧之一的《李尔王》,人们对它的主题意义的诠释也具有无限的可能性。本文试图透过故事情节和剧中人物的不同命运从生存的悖谬和虚无的拯救两个方面对其进行解读,以展示《李尔王》作为写意悲剧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9.
《李尔王》作为莎士比亚著名的悲剧之一,他的悲剧作品中无不透露出人文主义的特点,当然这与他所处的时期——文艺复兴有直接的关系。《李尔王》中塑造了李尔这一人物形象,他一开始非常的顽固,真是一个不可救药的小老头,但是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他的性格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使读者逐渐对他产生一种特有的喜爱,本文就以李尔王为主着重阐释莎翁对人文主义的悲观。  相似文献   

20.
黑泽明编导和拍摄的《乱》,是对莎士比亚《李尔王》的一次成功地移植和改编,黑泽明移植了莎剧的情节,但又依据东方民族的审美习惯对其作了改编。他变换了作品中人物的性别,增加了日本武士道特点和东方的佛教色彩,融入了日本的传统艺术,使改编后的《李尔王》——《乱》,不仅适合日本民族的阅读心理,也反映了日本时代社会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