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排舞是一项时尚的群体性健身项目,习练者的节奏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节奏能力分为音乐感知能力和动作节奏能力两个方面,因此,应分别从这两个方面去培养排舞节奏能力,在音乐感知能力方面需从音乐旋律、节奏与节拍、对乐曲的领悟三个内容入手;在动作节奏能力方面需从音乐与动作配合、舞步动作方向内容入手,同时,要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舞者的排舞节奏能力.  相似文献   

2.
节奏是音乐的第一核心。培养幼儿最初的节奏感是音乐活动的基础,感受节奏是一种艺术享受,能帮助小班的孩子更好地理解简单的音乐,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对于幼儿大脑的发展及良好性格的形成都是很有好处的。好的音乐能陶冶幼儿的情操,增强幼儿身心健康。小班的幼儿年龄小,节奏感的形成还有待培养。绝大部分幼儿无法正确地合拍感受乐曲的节奏。为了帮助初小班幼儿更好地感受音乐活动,体会简单的乐曲节奏,教师要培养幼儿对于音乐的初步感知,奠定幼儿一生对音乐的感受基础。  相似文献   

3.
音乐是孩子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生命,幼儿良好的节奏感是幼儿学习唱歌和舞蹈的基础,幼儿在掌握了乐曲的节奏后再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就容易多了,因此,为了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教育功能,培养幼儿音乐素质和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幼儿园必须重视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相似文献   

4.
是什么把音乐、舞蹈、语言等联系到一起呢?那就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骨架。唱歌、演奏乐器、创作乐曲都离不开节奏这个"公分母"。节奏感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学习音乐最基础的部分就是节奏。节奏是一种富有艺术魅力的音乐语言。一、什么叫做声势训练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说过:"教授节奏是困难的,只能把节奏引发出来"......教  相似文献   

5.
语言与音乐是两种既有关联又相互区别的符号形式。其中,诗歌作为语言精华的代表与音乐的实体——乐曲,从美学角度通过对中、英文诗歌与乐曲韵律节奏的分析,体现出韵律节奏美是语言符号与音乐符号之间的共性。  相似文献   

6.
祁欣 《华章》2011,(17)
视唱练耳作为一门有关音乐的启蒙,以及进入专业层次学习的必备训练手段和技术性理论课程,涉及到培养一个人的视奏、视唱、音高听辩、节奏把握,以及乐曲表达等多方面综合能力.视唱练耳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发展音乐爱好,为从事音乐艺术活动打下坚实基础.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有了记忆才能不断扩大和加深知识.感知一首乐曲,只有记住它,才能理解.因此,音乐记忆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节奏对于音乐的重要性,是一切从事音乐工作的同志所熟知的。这是因为,离开节奏的音高线,很难构成一首独立而完整的乐曲,而节奏本身却能脱离开音高线而独立存在,并且能够构成一首完整的乐曲。因此,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都把节奏看作音乐的生命,足见节奏对于音乐是何等的重要。  相似文献   

8.
高蕾 《学前教育》2014,(3):54-55
节奏,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的生命。而幼儿对节奏有着天生的敏感和兴趣,其良好的节奏感是学好音乐的基本条件。打击乐是用各种打击乐器配合乐曲演奏的一种器乐形式,它表现的基本手段就是节奏。打击乐丰富的音响效果和生动活泼的演奏形式,深受幼儿喜爱。通过组织打击乐活动,从节奏人手向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符合幼儿的本能需要和学习的规律,而且有训练乐感、启迪智慧、培养创造力、发展协调合作能力等功能,使幼儿在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9.
张博  蒋慧  圣代 《家庭教育》2005,(3B):36-37
音乐智能是指人敏锐地觉察、辨别、改变和表达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的能力。一般运用于歌唱、欣赏和创作乐曲中。  相似文献   

10.
在节奏乐的演奏活动中,幼儿可以在倾听和分辨音乐的节奏中,选择合适的乐器来表现乐曲的音色、强弱、快慢的感受。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及儿童发展水平,我们从感受音乐入手,学会倾听,结合语言、动作、体态、声势、图谱、打击乐等激发幼儿对节奏的兴趣,在节奏乐活动中,可以让幼儿享受到节奏活动的快乐,感受节奏之美,发展幼儿运用节奏乐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发展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积累一定的音乐语汇,从而培养良好的节奏感。  相似文献   

11.
良好的节拍感、节奏感是学生学习音乐应具备的音乐基本技能,也是学生视唱、合唱等基本能力赖以形成的基础,在教学中切不可忽视。一、节拍感节拍在音乐教学中占的课时不多,但它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节拍感能够帮助学生有目的的去认识小节的结构,启发学生有意识地去体验不同节拍的不同律动,是帮助学生理解节奏,组织节奏和表现节奏的重要手段。在学习一首乐曲时,均应首先做出节拍分析。1·教师完整的演奏各种节拍的乐曲,让学生感受其韵律,分辨出乐曲的节拍。2·要求学生双手拍乐曲的强拍(复拍时同时拍出次强拍)。如:拍成…  相似文献   

12.
赵沁 《考试周刊》2012,(10):16-17
音乐是美好的,一首优美动听的乐曲能唤起人们甜蜜的回忆,能给人们以生活的勇气和奋进的力量。本文对音乐中节拍、声音、感觉、律动、速度等五个因素与节奏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强调了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掌握好节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对于学习、从事和爱好音乐的人来说 ,乐感是极其重要的一种心理能力。本文以音乐要素中的音高、节奏、和声、力度、速度、音色为例 ,介绍了乐感与音乐要素之间较全面的关系 ,指出在音乐活动中 ,乐感除包括音乐的敏感性和感受能力 ,还包括理解音乐与表达音乐的能力 ,而这种能力 ,并不一定是先天的 ,通过训练和培养是可以提高的。文中除介绍了国内外一些优秀的钢琴教材和乐曲外 ,还提出了培养乐感有益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吕奕 《学前教育》2007,(5):47-49
第一次活动 教材分析 第一次选用的是一段具有浓郁湘西苗族风情的音乐。在接触音乐后,我认为活动的落点应该在音乐欣赏上。音乐中丰富的节奏变化和热烈的曲风能够为幼儿在欣赏及表现音乐方面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因此活动将在引导幼儿感受乐曲的基础上,鼓励他们运用语言、身体动作、打击乐器等形式来表现乐曲中所蕴含的节奏。  相似文献   

15.
模式的特点 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音乐本能,以形成对音乐内在美的细腻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进而获得内在体验和自由表现音乐的能力。 模式的结构 模式的操作 聆听音乐。音乐欣赏首先就是让学生聆听,静静地聆听,用心去聆听,这样才能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全貌并对其产生整体的感受,为后面深入理解和感受音乐作好铺垫。 身体感受。根据乐曲所表现的情景,媒体给出与音乐情景相吻合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教师分段引导学生给音乐配上节奏,先是单声部的节奏练习,然后发…  相似文献   

16.
节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节奏与旋律的完美融合能创造出动人的乐曲。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体验到音乐节奏训练中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正>《春节序曲》是人教版音乐教材七年级下册“春之声”单元的第一首欣赏乐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李涣之创作出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这首乐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采用了秧歌的音调和节奏,生动描绘出我国人民过春节时的热闹景象。  相似文献   

18.
一首优美的乐曲,由于理解程度的差异,教学效果也绝然不同。本就音乐欣赏课中对旋律、节奏、结构的审美能力的培养问题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9.
黄萍 《学前教育》2014,(1):56-56
活动由来 本次活动来源于班级系列主题活动“甜甜的”。其中有一则故事叫《老虎拔牙》,通过讲述、表演故事,孩子们知道了保护牙齿的重要性。为了拓展音乐活动的内容,发挥音乐在主题活动与幼儿发展中的独特作用,我们创编了故事《小老虎吃糖》,用小老虎吃糖的声音和动作对应表现乐曲的固定节奏XX|XXX,并通过用打击乐器演奏乐曲的固定节奏,进一步强化幼儿对音乐节奏和音色强弱的感知和表现。  相似文献   

20.
薛晓红 《江苏教育》2007,(14):111-112
当耳边响起迷人的乐曲。起伏绵延的节奏旋律总会令人陶醉……音乐的节奏是动人的。可节奏并非音乐所独有。课堂,作为一个特殊的活动载体,也有其特有的节奏,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是体现教学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