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红 《现代视听》2013,(6):40-42
从审美角度考察,音乐真人秀节目能够激发观众自由情感,使其产生了教化人心、净化灵魂、启迪思想、陶冶情操的情感。从文本自身进行审视,文本中节目元素所体现的直观真实和客观真实,成为构建音乐真人秀节目的必要条件和美学机制。  相似文献   

2.
当下,数字艺术已经占据大众艺术消费的主流,其中,与接受者关系最密切、最能让他们如痴如醉的是如网游、QQ、微博、论坛、网络小说这一类具有互动机制的文本,我们将其称为“互动型数字艺术文本”。①与数字电影、电视剧这一类单向度传播的非互动型数字艺术文本相比,互动型数字艺术文本特有的本真真实、虚拟真实和超现实真实能够激发接受者的本真情感、虚拟情感和超现实情感三种自由情感。②这三种自由情感比非互动型艺术文本所激发的自由情感强烈得多,因此越来越多的网民将网络视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网络游戏痴迷者甚至将其摆在了一个高于生活、高于生命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当代影视艺术创作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低俗化、虚假化、泛娱乐化等高碳病象。不过,也有少数艺术家面对市场诱惑,始终坚持文艺的真善美价值导向,他们的作品在取得了巨大的市场效益的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冯小刚就是这样一位艺术家,他的电影创作所恪守的是基于艺术真实的低碳美学理念,他所创作的很多作品堪称低碳艺术作品。善于激发陶冶型自由情感所谓低碳美学就是一种注重、发掘和锻造艺术作品的正面美学价值,着力  相似文献   

4.
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审美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物化或同化后的一种艺术形象(形象雏形),是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意与象的有机融合;是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意象说是一个体系,其中包括“赋比兴”。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第一次出现“意象”这个概念,“象”和“意”’被结合成一个词语,“意象”中的“象”,特指审美形象,“意象”中的“意”,特指审美情感.特定的审美形象能激发观众特定的审美情感,而特定的审美情感决定创作中所采用的特定审美形象。  相似文献   

5.
梁丽强  徐梅艳 《今传媒》2015,(1):108-110
电视真人秀节目凭借大众传媒功能,实现了部分社会价值,具有提供娱乐、文化传承和社会监测的功能,但该节目类型依然面临严重的发展困境,具体表现为有"高原"缺"高峰"现象和文化底蕴缺失的问题。"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解决发展困境,应让低碳美学照进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现实,指导该节目类型的生产,首先"要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掌握受众的理性需求;其次"要脚踩坚实的大地",确保真人秀的双重真实;第三要提升能力,激发陶冶型自由情感,"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要将感官型自由情感与陶冶型自由情感相互融合,以低碳美学这面旗帜为创作指导,走可持续的艺术生产道路。  相似文献   

6.
奥斯卡奖设立八十多年来,一直受到广大电影业界人士、媒体与观众的高度关注。它不仅是美国电影文化的优秀代表,也被公认为世界电影艺术创作的"风向标"。究其独领风骚近百年的真正原因,离不开叙事这个奥斯卡影像艺术的核心元素,而"奥斯卡叙事美学的核心特质就是恪守艺术真实这一低碳艺术文本构成的基本法则"。1一优秀的低碳艺术作品将外在感官体验和内在心理感受完美结合起来,给审美主体带来情感愉悦和精神满足,为观  相似文献   

7.
论电视历史剧的艺术真实性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昕 《现代传播》2007,1(1):84-88
在历史研究中,“历史真实”这个概念,包括了两个层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历史现象层面的“真实”(准确性、可信性)和历史本质、规律、意蕴的真实。它们之间是偶然与必然、个性与共性、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从历史真实性到艺术真实性,要经过审美变形。电视历史剧的“艺术真实”,实际是审美化、艺术化了的历史真实,它在艺术形象和艺术假定性情境的相互作用中显露出自己的深层意蕴。电视历史剧的艺术真实性是一个动态的有机系统。各个时代形态各异的文本在互文性的基础上,构成了一种审美效果历史。  相似文献   

8.
王昕 《现代传播》2006,1(1):81-84
电视历史剧是历史科学和电视剧艺术审美融合所产生的独特艺术样式。从文化诗学角度看,中国电视历史剧包括了以再现策略(侧重历史客观真实)和表现策略(侧重作者主观真实)创作的艺术作品。电视历史剧不同于一般“纯”虚构性电视剧的审美创造,它必须有基本的历史根据,要受到历史事实和历史原型的规约;但另一方面,没有充分的艺术虚构与审美构型,同样不成其为优秀的电视历史剧。所以,电视历史剧既要求反映历史真实,具有历史真实性;也要求对历史事实进行艺术的概括与加工,使电视剧具有高度的审美感染力。电视历史剧的本体特征,在于历史真实与电视剧艺术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9.
周维 《现代视听》2012,(7):72-75
新闻活动中无不渗透着新闻作者的审美情感,然而新闻报道一直讲究追求真实客观。在审美情感渗透的新闻活动中要保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必须坚持以事实为基础、以真情动人、理性与情感交融的基本原则。本文试以《人民日报》"走基层"报道为例,分析其新闻作者审美情感的表达技巧。  相似文献   

10.
新闻摄影是人们借助于摄影器材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的形象记录,它真实、客观、不容虚构.然而这种客观性并不等于机械复写,而是摄影客体的自然物像与摄影主体的主观意志.理想和情感的有机融合.在这种融合中,情感的作用尤为突出,占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幅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除了用客观形象告诉受众以欲知、应知的新闻信息或事实外,往往能用情感的力量去感染人、征服人、震撼人的心灵,所以在遵循新闻摄影求真、求实、求新、求情、求意等规律时、摄影记者更应注意将新闻事实触发的个人情感灌注于新闻摄影中去.一、主体情感与新闻事实本质真实的内在统一情感是主体评价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一种态度  相似文献   

11.
在一部电影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最为重要的,真实的人物形象可以激起观众强烈的“陶冶型自由情感”,①从而可以获得思想的启迪和心灵的净化.这样的艺术就叫做“低碳艺术”.②反之,虚假的人物形象则苍白乏力,这样的人物称为高碳人物形象.笔者认为,电影《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以下简称“《三打白骨精》”)之中的人物就属于高碳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2.
数字媒体在构造愈加完整化、多元化且结构化的数字记忆的同时,却也逐渐忽略了文本世界中潜在的人类情感、审美趣味和符号价值。档案艺术主张从真实的历史中构建可用于人类解读的记忆,以社交游戏Second Life为例,从观感、文本和记忆出发,分析档案艺术的主要特征。通过案例分析,得到如下启示:一是利用复制技术,认可记忆无序所固有的历史价值;二是利用符号价值,建立基于情感联系的文本世界;三是协调技术与艺术、人类智慧与机器智慧、数字媒体与档案艺术之间的关系,挖掘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等记忆机构可以参与的构造知识分子话语权、激发公众情感等其他活动。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出现了一大批利用新闻摄影创作的油画作品。由于新闻摄影和油画创作在对历史视觉文本的构建、对真实的表达、艺术审美、情感表达等几方面存在紧密的关联,梳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更有益于新闻摄影和油画创作之间相互借鉴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陈思思 《大观周刊》2011,(39):208-208
审美教育即美育是陶冶人的情感、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以塑造完美人格为最终目的的一种教育,是运用美学理论和美的现象,在审美关系中实施教育以培养人爱美、审美、创造美的素质及能力的一种美育活动。音乐是一种善于表达、激发情感,让人产生情感共鸣并具有强烈感染力的一门艺术。在音乐教学中,音乐的审美功能有着特殊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人物形象是一部电影的灵魂和核心美学元素.成功的人物形象可以激起观众强烈的“陶冶型自由情感”,并让观众自省,回味无穷,从而获得思想的启迪和心灵的净化.这样的艺术就是“低碳艺术”.①“奥斯卡艺术的精髓在于人性表达”,②在我看来,获奥斯卡奖的电影《一次别离》就是这样一部内容厚重、闪烁着不朽人性魅力的低碳艺术作品,尤其是其中的四个女性形象真实可信,性格鲜明,内蕴深刻,将伊朗当今社会女性人性的复杂性和多元性、自然性和社会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真实地再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新闻摄影是人们借助于摄影器材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的形象记录。它真实、客观、不容虚构。然而这种客观性并不等于机械复写,而是摄影客体的自然物像与摄影主体的主观、意志、理想和情感的有机融合。在这种融合中,情感的作用尤为突出。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失乎情。”一幅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除了用客观形象告诉受众以欲知、应知的新闻信息或事实外,往往能用情感的力量去感染人、征服人、震撼人的心灵。所以在遵循新闻摄影求真、求实、求新、求情、求意等规律时,摄影记者更应注意将新闻事实触发的个人情感灌注于新闻摄影中去。一、主体…  相似文献   

17.
语义即语言的意义,展示设计语言是由多种语言构成的复合型语言体系,视觉语言是其中的一种。本文所说的语义属于设计语言范畴,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运用材料、色彩、纹理、装饰等构成要素,对展示信息进行艺术加工、设定编码后的造型符号、艺术形式,是主观情感意念物化的客观真实存在,即传达展示语义的外观形态及其构成要素和整体形式;二是指这些独特的造型符号、艺术形式所承载的设计者倾入的思想感情,它反映设计者的设计程序及其个人审美意念,折射出现代人的审美理念和精神追求,是外在形式的艺术升华,二者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现代博物馆…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3,(19):9-15
本文选取了《贵州日报》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内容分析发现,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宏观背景下,媒介的少数民族文化建构被置于商业语境,大众传媒积极参与到各种差异化符号的挖掘、包装与传播的实践中,打造了与众不同、赏心悦目的少数民族文化景观。大众传媒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参与建构影响了人们的主观真实的形成,而行政力量的介入进一步推动了主观现实的"客观化",旅游开发背景下的少数民族文化是媒介真实、主观真实、客观真实交织与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媒介、社会真实与新闻文化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呈现社会真实的研究很早以前就已经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兴趣,学者们重点针对新闻媒体内容与社会事件关系的探讨。台湾学者翁秀琪指出,社会真实是由三个部分构成的:1、客观真实:不容置疑的真理,不须验证,也验证不来;2、符号真实:以符号来描述的真实;3、个人主观真实:个人对真实的了解与信仰。关于个人主观真实,李普曼在1922年《公共舆论》中就已经指出多半得自社会情境及媒介的建构而形成了个人的“脑中图画”,即新闻媒体  相似文献   

20.
冯莉 《当代传播》2007,(3):12-13
客观报道和新闻真实性的概念与关系一直都是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对新闻真实性概念从现实真实、媒介真实、主观真实三个层面进行阐述,并分析了客观报道原则在新闻事件由现实真实到媒介真实的转化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