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已有研究与国内主题公园多年的建设经验已经证实,市场、交通与区域消费水平等层面的门槛条件对主题公园选址与可持续发展有决定性的影响,然而地域文化的因素未得到重视。清明上河园案例,揭示其在不具备主题公园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诸多必要条件下,以地域文化为导向,通过主题选择、空间选址和产品更新,实现良好经营并成为地方旅游龙头企业的过程和机制,希望为同类型主题公园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杭州西湖是中国古代著名城市公共园林,简述西湖随着杭州城市发展,从城郊风景游览地到城市公共园林的发展过程。考虑地域自然人文历史背景,综合文献记载和地图资料,还原近代以来杭州西湖的三次"公园化"历史进程,即民国时期的湖城融合,1949年以后的人民公园化改造和21世纪初的公园城市建设。讨论了时代思想对公园内容和样貌的影响,以及在此过程中所表达出的文化倾向。探索当代"公"园的根本属性,思考公园城市建设的历史语境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城市型风景区与城区逐步呈现协调共生的融合趋势,城景融合区域作为二者联动的过渡空间具有重要的枢纽作用。以武汉市东湖风景区磨山村作为实证研究对象,探究其所处区域的城景融合发展特征,以生态资源和服务设施优势为依托,提出村落空间资源活化利用和村落空间肌理优化的具体策略,形成城市功能空间与景区生态空间的区域优势集合,促进城景一体化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4.
主题公园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为满足游客多元化审美需求和休闲娱乐方式的新型旅游景区,目前主题公园行业的国内外竞争态势日趋激烈,国内的主题公园企业必须不断创新与寻找自己的商业模式,真正构建完整的产业价值链、培育自己的IP形象、走品牌化经营之路才能真正经受市场的考验。本文主要论述了深圳华强方特用文化和科技的双引擎探索出一条中国式的"文化+科技"的主题公园发展模式,为国内的主题公园行业提供了一条创新的发展思路和中国范本。  相似文献   

5.
最早意识到我们的民族宣传存在着较大的误区,是一次跟一位美国文化专家的对话,严格说是闲聊。我们路过北京的民族园,他顺口说了句:“这东西若搁在美国,绝对会被看成是歧视少数民族的。”我以为他说的是该主题公园的英文牌子Racist Park,  相似文献   

6.
陈杰  徐淑梅 《职业圈》2008,(8):10-11
残疾人旅游市场是一个潜力巨大且尚未充分挖掘的市场。分析残疾人旅游障碍,并对应建立一个能够消除其障碍的主题公园,对推动残疾人旅游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残疾人旅游市场是一个潜力巨大且尚未充分挖掘的市场.分析残疾人旅游障碍,并对应建立一个能够消除其障碍的主题公园,对推动残疾人旅游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英格兰,英格兰》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朱利安·巴恩斯最具幻想色彩的作品,小说描述了杰克爵士在怀特岛上建设主题公园来复制英格兰的自然和文化景观的"壮举"。本文通过空间批评理论解读小说建构的空间背后隐藏的历史、文化、权力和民族身份问题,以及巴恩斯对"英国性"的阐释与反思,揭露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面临的传统身份认证危机。  相似文献   

9.
城镇集群行为是城镇集合体融聚共生、跨域协同的多边能量组配过程及其社会趋向力。城镇集群具有强大组合势能与特定行为机理。国内纷繁演进的城镇集群行为正呈现出串并融合的同城化、组团化、网络化、轴带化、层级化、连绵化等多取向发展态势。推进城镇单元集群化发展,应注重板块功能区定位优化、跨域融聚传导力优化、区域空间承载力优化、共生体组织行为优化、全要素市场配置优化、集群元文化创育优化。  相似文献   

10.
"产城融合"是产业空间和城市空间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新型城镇化城重要实现途径。本文从现实问题出发,阐释产城融合内涵,并且从两者的辩证关系角度来思考解析产城融合的发展规律,产业集聚促进城市空间的变异,城市的发展又给产业注入新的动力,在分析现实动因的基础上,提出产城融合实现路径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傅凡  靳涛  李红 《中国名城》2020,(3):32-35
公园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具有生态、经济、社会价值。如何使公园更广泛地满足公共需求,让更多的城市居民享受公园所带来的价值,是公园城市成败的关键。只有最大限度地实现环境公平,使作为公共产品的公园在市域分布上达到最大可能的均好性,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共建共治共享"的公园城市。  相似文献   

12.
响应山地空间特征的公园城市建设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容量下降、绿色产品供给不足、风貌特色趋弱等问题,是我国现阶段满足城市居民美好生活需求的新困境。公园城市作为重要的人居环境建设理念与模型,是营造美好城市生活的创新途径。基于公园城市理论溯源与多元途径探索,对标建设目标与实践路径,针对山地空间特征制约下的地域城乡风景彰显不足、城市生态安全格局较低、山地社区活力品质趋弱等问题,提出城乡一体背景下的区域风景建构、山地水绿交融下的局地生态优化、立体组团式的市民休闲空间布局等建设策略,以期对不同地域探索公园城市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3.
龙彬  李静  王昊 《中国名城》2022,(3):60-65
公园城市是对城市发展模式和城市空间建设的全新阐释,对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稳定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公园城市营建的重要对象,城市野境以其独特的生态文化价值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着重要支持.基于文献分析,研究从公园城市视角出发对城市野境进行价值转译,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案例分析,得出城市野境营建的3条路径,即搭建多...  相似文献   

14.
"绿色"作为现代城市主题,将"城市种进大自然"成为由城市建设不当导致生态问题的核心解决策略.依据设计实践和相关案例分析,可提出:(1)海绵城市的核心治理理念和目前建筑能耗相关概念结合,以"削峰填谷"解决环境、城市内涝问题.(2)城市公园设计必须从生态的丰富内涵出发,尊重城市地格,同时注意整个城市的公园联络性,形成城市空...  相似文献   

15.
当下国内风景园林和城市规划领域高光聚焦公园城市,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启动了公园城市建设。城市是一个构成复杂的巨系统。引入系统论的方法,对当前公园城市的建设几个关键性问题进行再思考,为公园城市的建设实践提供参考。提出当前的公园城市建设不仅是对工业文明城市的升级与发展,也是系统的、复杂的、缜密的城市建设策略体系;这是一个长期持续、没有完型的动态过程;决定山水城市建设成败的关键要素不仅在于生态环境,更在于人;不同城市之间存在相同的建设目标,却没有、也不需要统一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论绿色城市     
绿色城市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其核心理念是健康宜居.基于时间顺序,阐述了绿色城市概念的演化.国外十大绿色城市的"绿色"特征,可为中国建设发展绿色城市提供借鉴.结合绿色城市设计导则,介绍绿色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将绿色空间置于城市开发和更新的中心地位是绿色城市哲学的国际准则.绿色城市建设与城市艺术设计相结合可以彰显城市个性.基于...  相似文献   

17.
2018年2月,习近平在视察成都天府新区时提及公园城市理念,进而成为学界、业界讨论的热点。实际上这一提法在10余年前就已出现,相关思想的形成与融汇则可追溯本土古代传统、近代西方理念影响,以及建国后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理念与实践。试图从本源和源流的视角探讨公园城市理念,包括:古代"自然山水园中城,人工山水城中园"的发展;近代西方田园城市理论影响下"城市农村化,农村城市化"的倡导;大地园林化运动中"把城市建设成一个美丽的大花园"的愿景;城市大园林建设下"园在城中,城在园中"的构想;山水城市探索中人离开自然又要返回自然的思想;公园城市理念发展中"文化中孕育着自然,自然中蕴含着文化"的内涵,从而在公园即城市,城市即公园的当前认知中更完整地理解公园城市理念,并以期有助于当下建设实践的引导。  相似文献   

18.
城市公园内绿道是公园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美学功能,还承载着游憩功能。以南京市玄武湖公园绿道为研究对象,对其使用者的游憩动机展开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基于spss24.0软件,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将众多动机因子降维得到公共游憩动机因子,进一步使用聚类分析,将游憩者划分为五大类,分别是:接近自然型游憩者、多目的型游憩者、无固定目的消遣型游憩者、提升自我型游憩者、情感交流型游憩者,使用交叉分析获取不同游憩动机类型的人口统计学构成特征,探索不同类型游憩者游憩动机的共性和差异。最终根据研究结果与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比分析获取核心动机要素,分析游憩动机于绿道建设的价值,以期为绿道规划与管理提供改善方向。  相似文献   

19.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开发区发展的密集区。作为微观的区域发展模式,开发区的发展历程研究对于开发区自身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通过经济社会发展定量化评价,探究开发区发展的规律性特征,将园区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①经济社会波动增长阶段(2004年以前);②经济社会同步提升阶段(2005-2011年);③社会持续提升、经济稳定阶段(2012年以后),认为苏州工业园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得益于根据外部政策要求和自身发展阶段坚持了有力的空间规划引导、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均衡性,并通过不断调整空间规划和策略实现了区域协调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刘容 《中国名城》2020,(4):28-33
文化创意城市发展模式对全球城市应对后工业化困境功效卓著。首先,描绘国外文化创意城市概念从“萌生”到“成熟”的路径衍化。其次,总结了国内外著名文化创意城市,维也纳、哥本哈根、巴黎、伦敦、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的发展经验。再次,从目的、方向、路径等方面通过比较视角梳理国内外文化创意城市建设的差异。最后,总结对我国文化创意城市建设的启示,认为应将文化创意城市发展融入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大力促进当前“双创工作”深入开展,并在充分尊重城市历史文化基础上凝聚市民大众共识,形成文化创意城市发展方向,来促进我国文化创意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