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令智昏     
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太史公曰 :平原君 ,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 ,然未睹大体。鄙语曰‘利令智昏’ ,平原君贪冯亭邪说 ,使赵陷长平兵四十馀万众 ,邯郸几亡。”令 :使。智 :理智。由于贪图私利而使头脑发昏 ,丧失理智利令智昏  相似文献   

2.
〔原文〕崔武子1见棠姜而美之,遂取2之。庄公通焉。崔子弑3之。晏子4立於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5,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  相似文献   

3.
[原文] 崔武子①见棠姜而美之,遂取②之.庄公通焉.崔子弑③之. 晏子④立於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⑤,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 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⑥,三踊而出.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⑦也,舍⑧之得民.” (选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有删节)  相似文献   

4.
利令智昏     
胡漪 《小学生》2010,(4):F0002-F0002,1
因贪利而丧失理智,不辨是非。 成语链接 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鄙语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以不到200个字的篇幅叙述了赵宦官令缨贤举荐栋梁之才蔺相如的故事。文章写道: 赵惠文王十六年,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官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柬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相似文献   

6.
吕甥矫君命作爱田,宣布把采地内原属助耕的公田赏赐给贵族作私田之后,接着说:“君亡之不卹,而群臣是忧,惠之至也,将若君何?”众曰:“何为而可?”对曰:“征缮以辅孺子。诸侯闻之,丧君有君,群臣辑睦,甲兵益多。好我者劝,恶我者惧,庶有益乎!”众说,晋于是乎作州兵。  相似文献   

7.
奉公守法     
原作 :奉公如法。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奢者 ,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 ,奢以法治之 ,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 ,将杀奢。奢因说曰 :‘君于赵为贵公子 ,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 ,法削则国弱 ,国弱则诸侯加兵 ,诸侯加兵 ,是无赵也 ,君安将有此富乎 ?以君之贵 ,奉公如法则上下平 ,上下平则国强 ,国强则赵固 ,而君为贵戚 ,岂轻于天下邪 ?’平原君以为贤 ,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 ,国赋大平 ,民富而府库实。”奉公守法意为奉行公事 ,遵守法令。奉公守法  相似文献   

8.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  相似文献   

9.
画皮(节选)     
太原王生,早行,遇一女郎,抱袱独奔,甚艰于步。急走趁之,乃二八姝丽。心相爱乐,问:“何夙夜踽踽而独行?”女曰: “行道之人,不能解愁忧,何劳相问?”王曰:“卿何愁忧,或可效力,不辞也。”女黯然曰:“父母贪赂,鬻妾朱门。嫡妒甚,朝詈而夕楚辱之,所弗堪也,将远遁耳。”问:“何之?”曰:“在亡之人,乌有定所。”生言:“敝庐不远,即烦枉顾。”女喜,从之。生代携袱物,导与同归。女顾室无人,问:“君何无家口?”答云:“斋耳。”女曰:“此所良佳。如怜妾而活之,须秘密勿泄。”生诺之。乃与寝合。使匿密室,过数日而人不知也。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文助读     
〔原文〕赵奢①者,赵之田部吏②也。收租税而平原君③家不肯出租④。奢以法治⑤之,杀平原君用事者⑥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⑦曰:“君于⑧赵为⑨贵公子⑩,今纵紒紜矠君家而不奉公紒紝矠则法削紒紞矠,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紒紟矠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紒紡矠有此富乎﹖以君之贵紒紣矠,奉公如法则上下平紒紤矠,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紒紥矠,而君为贵戚紒紦矠,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紓紛矠,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紓紜矠,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紓紝矠实紓紞矠。——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注释〕①赵奢:战国时…  相似文献   

11.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气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  相似文献   

12.
窃盗未获     
秦破赵于长平,坑众四十万,遂以兵围邯郸,诸侯救兵列壁而不敢前,邯郸垂亡。平原君无以为策,家居愁坐,顾府吏而问曰:“相府有何未了公事?”吏未及对,新垣衍在坐,应声曰:“唯城外一火窃盗未获尔。”  相似文献   

13.
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扬子亡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简介本文选自《列子·说符》。注释杨子:对杨朱的尊称。杨朱,战国时诸子百家之一。亡:丢失。党:亲朋。竖:小僮,小听差的。反:通“返”,返回。奚:为何。之:到……去。这句意思是,我们不知道它跑到哪条路上去了。戚然:忧…  相似文献   

14.
晋候、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觅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相似文献   

15.
三字课[原文]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者之。”对曰:“君不闻大鱼  相似文献   

16.
[原文] 于是信问广武君曰:“仆欲北攻燕,东伐齐,何若而有功?”广武君辞谢曰:“臣闻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今臣败亡之虏,何足以权大事乎!”信曰:“仆闻之,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用与不用,听与不听也。诚令成安君听足下计,若信者亦已为禽矣。以不用足下,故信得侍耳。”因固问曰:“仆委心归计②,愿足下勿辞。”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  相似文献   

17.
公孙龙(约前325~250年),复姓公孙,名龙,字子秉,战国时赵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有“公孙龙字子石,少孔子五十三岁”。《集解》引郑玄曰:“楚人”,《正义》引《家语》:“卫人”。又《史记·孟荀列传》谓:“赵亦有公孙龙,为坚白同异之辩。”如此即有两公孙龙的问题。据近人考定,著作《公孙龙子》一书者乃战国末年赵人公孙龙。约晚于惠施,略早于荀子,大抵与《墨经》作者同时。为赵平原君门客多年,曾劝平原君勿以存邯郸而受封,平原君待之甚厚。提倡“偃兵”,曾一度游燕,说燕昭王以偃兵事,又曾与赵惠文王论偃兵事。晚年,齐使邹衍过赵,相与辩难,公孙龙遂被绌,后即卒。  相似文献   

18.
一言九鼎     
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在邯郸遭到魏军包围的时候 ,门客毛遂自荐 ,随平原君出使楚国 ,以机智善辩而说服楚王出兵救赵 ,回来时 ,平原君称赞说 :“毛先生 (毛遂 )一至楚 ,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九鼎 :古代传说夏禹铸九鼎 ,象征统御九州 ,夏、商、周三代均奉为传国之宝 ,象征天子权威。“一言九鼎”便由此而来 ,比喻说话很有份量。一句话重于九鼎。一言九鼎  相似文献   

19.
阅读下文,按要求逐一答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困乏,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相似文献   

20.
靖郭君将城薛 ,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②:“无为客通③ !”齐人有请者 ,曰 :“臣请三言而已矣④ 。益一言 ⑤,臣请烹⑥ !”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 ⑦,曰 :“海大鱼。”因反走。君曰 :“客有于此⑧ 。”客曰 :“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 :“亡⑨ ,更言之 !”对曰 :“君不闻海大鱼乎 ?网不能止 ,钩不能牵 ,荡而失水⑩ ,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 ,亦君之水也 ;君长有齐阴 ,奚以薛为 ?失齐 ,虽隆薛之城到于天 ,犹之无益也。”君曰 :“善。”乃辍城薛。注 :①本篇选自《战国策·齐策一》。据记载 ,周显王四十八年(前 32 1 ) ,齐王封田婴于薛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