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陇南白马人圆圆舞和康巴藏区锅庄都属于古老的圆圈歌舞,都是用本民族自身的形体动作和思想情感表现社会生活、民族历史和抒发情怀的艺术形式。圆圆舞和锅庄在音乐特点和表演形式等方面不尽相同,体现了两个民族不同的思想情趣和民俗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2.
丹巴历史悠久,早在4000年前就已有先民生衍,汉代属西羌领地,隋为嘉良夷地,唐王朝兴盛时期,西羌为吐蕃侵据,县境属吐蕃辖地。丹巴锅庄形成于隋唐时期,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丹巴景色优美,风情古朴动人,境内各民族能歌善舞,故有”歌舞之乡”称誉,以锅庄闻名于康藏高原。本文从丹巴锅庄的流派及分类、歌词内容、表演服饰、演出程式及舞蹈特点以及丹巴锅庄的代表性舞蹈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嘉绒锅庄是我国藏族地区一种喜闻乐见的歌舞形式,它的原始、宗教、审美特征都具有无可比拟的重大价值。本文通过介绍嘉绒锅庄的起源、特点和分类来进一步了解嘉绒锅庄及其审美价值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4.
卓,俗称"锅庄",是藏族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自娱性歌舞。在甘孜州流布地域广泛。本文从"卓"的起源及在甘孜州的流布情况;"卓"的演出时间及表演形式;"卓"的舞蹈特点等几个方面对甘孜州"卓"的情况进行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古老的乐舞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藏羌锅庄逐步演化,在继续发挥其伦理教化和社会整合功能的同时,日益呈现出了显著的健身娱乐功能。藏羌锅庄的现代变迁使其由祭祀的歌舞、生命的欢歌逐步转变为大众健身的重要形式,其参与主体和伴舞音乐都发生了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6.
康巴藏区藏族民间歌舞艺术是康巴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传统的歌舞艺术来源于藏族的生产生活,最能反映藏族的内心情感和精神世界。然而通过对丹巴乡村风情节的考察,原生态锅庄和山歌正面临着现代歌舞艺术的冲击,如不加以保护和传承,这种世世相传的民族民间歌舞艺术将会出现断代,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7.
藏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斗争中,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其中的民间舞蹈,为藏族人民所喜闻乐见并世代相传。藏族人民通过这些歌舞来体现他们的审美情趣、社会理想。通过藏族传统舞蹈——"锅庄"舞的动作、姿态、风格、身韵,多侧面、多角度地探寻其内部规律和审美特点,揭示藏族"锅庄"舞蹈真正的、内在的本质特点,以便更好地把握古老民族在发展中所具有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8.
黄丽香 《家长》2023,(20):141-143
<正>歌舞表演作为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幼儿歌唱和舞蹈的综合体,能使幼儿得到美的艺术的感染。同时,歌舞表演的形式生动、活跃,正符合学前儿童好动、好模仿的心理特征。因此,歌舞表演是激发学前儿童想象力、培养学前儿童审美情趣、丰富学前儿童情感的重要的途径。然而,当下幼儿园的歌舞表演活动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有效开展歌舞表演活动的策略是当下亟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跑马山上听情歌,什么歌都觉得好听;天上有多少颗星星,锅庄就有多少舞姿;祭火、传火、送火,共享“东方狂欢夜”。能歌善舞、热情奔放,这是歌舞的盛宴,由此也让我们体察教育的激情。  相似文献   

10.
东乡族"宴席曲"是在重大喜庆日子盛行的,以歌唱为主,伴有舞蹈渲染气氛的民间歌舞表演形式。东乡族"宴席曲"集歌舞艺术与说唱艺术于一体,内容丰富,形势多样,保留了古代民间歌舞的古老风貌,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通过对东乡族"宴席曲"表演形式,表演内容,典型舞畴的考究,更加深刻地去理解、保护东乡族的歌舞文化,使我国少数民族歌舞文化传承不息。  相似文献   

11.
“社会教育”解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对“社会教育”一词来源的考证,梳理了人们对社会教育这一概念的不同认识,揭示了社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同时剖析了社会教育的六个特征,即社会教育实施主体的多样性、社会教育对象的广泛性、社会教育内容的丰富性、社会教育形式的多样性、社会教育方式的补偿性、社会教育领域的广阔性。在对社会教育特征进行剖析的基础上,阐述了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成人教育等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12.
“社会教育”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社会教育”一词来源的考证,梳理了人们对社会教育这一概念的不同认识,揭示了社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同时剖析了社会教育的六个特征,即社会教育实施主体的多样性、社会教育对象的广泛性、社会教育内容的丰富性、社会教育形式的多样性、社会教育方式的补偿性、社会教育领域的广阔性。在对社会教育特征进行剖析的基础上,阐述了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成人教育等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13.
教育考试公正作为一个目标和原则是社会公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具有公正的二重性含义:一方面它包含着形式上的统一标准,另一方面在实质内容上它还要考虑差异性问题。教育考试公正的平等性表现为规则和程序平等、机会平等;教育考试公正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既要照顾地区差异、特殊考生的权利保障差异性,还要顾及性别差异性。教育考试公正就是这种差异性与平等性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4.
多元民族文化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形式主要包括保护生物数量的多样性,及自然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遗传的多样性和自然景观的多样性等。多元的生物保护形式犹如道道屏障,对黔东南的生物资源进行了有效保护,由此各民族实现了资源的均衡利用,减少对同一物种的消耗,避免资源抢夺,实现民族自治地方的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5.
From ancient society to nowadays, social control system has had a diversity of content, including the law, morality, religion, education, system, custom, natural and civil law, etc. Law seems to become one of the most respected social control systems by the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but the role of informal norms can not be underestimated. The informal norms and regulations have been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law in the controlling of people's behavior in the rural remote areas.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有其社会功能。相应于学生个体,课堂教学具有传递知识、形成社会适应性、发展个性天赋和养成某些人格特质等社会功能;相应于学生群体,课堂教学又具有区别和分化、整合和趋同、以及情感归属等社会功能。探讨分析课堂教学的社会功能可丰富和深化对现代教学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历史演进变迁、族群喜好、接受外来文化等等,造就了侗族文化的多样性。侗族文化多样性反映在其文化遗产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也体现在借助各种方式和技术进行的生产、生活、艺术创造、传播、销售和消费的多种方式。侗族文化多样性是其不断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侗族文化的多样性,在对居住地的生物多样性的维护中,在丰富社区的文化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在保持本民族良性文化的基础上,尊重其他民族的良性文化,相互借鉴,积极主导文化的多样性、多元化。  相似文献   

18.
论民族声乐艺术的多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崇尚多元化的今天,现有的美声、民族、通俗唱法已不能满足人们内心深层意识中的视听感受,要求多样声乐形式的强烈愿望,使越来越多新的声乐艺术形式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革已经开始绽放它们迷人的光彩。声乐文化的多元化是我国民族声乐发展的趋势,多元化声乐艺术的表现特征是技术的多样化和文化风格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