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是的,我想给你的,是我的一段时光,又或者是,你在这一段阅读时光里所遇见的自己.  相似文献   

2.
修改拾趣     
修改是写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不管是写文学作品,还是写新闻报道,都不能忽视修改。契诃夫曾这样说:“写作的技功,其实不是写作的技巧,而是删掉不好的地方的投巧。”诗人梦家将他的诗寄给胡适修改,诗中有这样两句: “鸟莫许唱,清溪停了不流!”胡适改成了“鸟不许唱,清溪停了莫流!”把第一句中的“莫”与第二句中的“不”移了个位置,使两句都成了命令语气,增强了抒情性。郭沫若写的话剧《屈原》本来有这样几句台词:“宋玉,我特别的恨你,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训,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他写完后总觉得有点不够味。当时这出戏在重庆演出,演员张逸生同志说,“‘你是’不如改成‘你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那就够味了。”  相似文献   

3.
发现你自已     
古希腊一座圣庙的门柱上赫然写着这样一句警世之言:"发现你自己!"我想是的,一切成就,均始于发现自己、认识自己. 人生大舞台,每个人都是主角.然而,生活中的我们,不只是舞台上的演员,还是导演,结果往往操控在我们自己手中.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使人无暇静下心来想想"我能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李嘉诚说:"人生自有其沉浮,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忍受属于自己的那份悲伤,只有这样,你才能够体会到什么叫成功,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可见,要想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必须认识自己,做真实的自己,这是实现梦想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4.
田小华 《军事记者》2010,(10):71-71
唐代诗人贾岛有句流传千古的名诗:“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我经常用这首诗鞭策自己。  相似文献   

5.
有则寓言 ,讲的是一只九官鸟学人的语言 ,不久就能讲两三句人话。这天 ,蝉儿在树枝上快乐地唱着歌 ,九官鸟嘲笑蝉儿 :“你的歌声太刺耳 ,听你唱倒不如听我说人话。”蝉儿自信地回答 :“我的歌声虽然不好听 ,但这是我自己的声音。你讲人话固然悦耳 ,但不是你自己的 ,而是别人的。”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拿出自己独有的、与众不同的东西 ,才能吸引人。我们搞新闻报道也是这样 ,老是千篇一律 ,千人一面 ,跟在别人后面作“你拍一我拍一”的文章 ,还有谁看呢?九官鸟学别人说话 ,主要是只会模仿 ,不懂创新。其实在新闻采写中 ,这种…  相似文献   

6.
王欢 《记者摇篮》2006,(6):12-12
“如何让你遇到我,当我最美丽的时刻”,这是舒婷《致橡树》中的一句诗。而作为记者的我,将这句诗改为“如何让你记住我,当你第一次看见我的时候。”在参加各种新闻发布会时穿上“黄色外衣”,明亮的颜色很容易让我“脱颖而出”。而我的第一个提问、第一个递上名片以及第一个伸出右手表示出的友好与谦虚,让采访对象第一眼记住了我。我努力做到的是:第一眼记住我,穿上记者行业中的“黄色领骑衫”!2006年3月22日,一个普通的日子却让我永远铭记。这一天,我成功地独家专访了沈阳市反渎职侵权局首任局长蔡铁良。而赢得这个独家专访的机会,要归功于…  相似文献   

7.
2004年,网络艺术家弗兰克·沃伦在华盛顿街头留下了3000张正面完全空白且带有往返邮资的明信片.他在每张卡片的背面附上了自己的地址并留言:请你与我分享一个你的秘密,要求很简单,只要它是真的,而你又从未跟任何人提起.几天之后,他收到了第一个秘密:这张明信片的正面曾两次被认领者当作购物清单,有一句不起眼的话被挤在了角落:"我的心在拼命挣扎,我不明白我为什么已成为这样的人(I'm still struggling with what I have become.)".显然写下这句话的人已两次下定决心要无视这张卡片,把它当成废纸,然而最终还是忍不住写下了这句自白.几周以后弗兰克停止了发放空白明信片的活动,匿名的秘密却接踵而来,来自全世界的自制明信片如雪花般落进了弗兰克的邮箱.  相似文献   

8.
正亲爱的晨华:昨天,我"不小心"看到你的网页浏览记录。你七岁,刚开始学会自己用电脑搜索这个世界,你还不知道消除浏览记录的技术方法和必要性,你还和我共用一个电脑。于是,我就不小心地了解了你的关注。我有点恶作剧的小窃喜,因为,我知道,我和你世界的交集会变得越来越小,这是规律,我无法改变。小时候,我总以为父母们会盼着孩子快快长大。现在,我才知道,其实,我多希望时光停留,你长得慢点再慢  相似文献   

9.
最近读报,看到几组条新闻标题.其中一组标题可以概括为"不知所云",即检察日报2011年9月15日5版头条通讯的标题:她含情脉脉地望着他:"我想给你生孩子,没有那一纸婚约没关系."他一把推开她:"你昏啦!党纪政纪不能约束你,却能够制约我."一次偶然相遇,一份不敢公开的孽情,一段与权力金钱相纠缠的人生历程(引题)只因为人群中看了你一眼(主题)看了这样的标题,我的第一感觉,这是关于一段恋情的通讯,其实主题是揭露一个贪官和他情人的犯罪事实.这样严肃的话题,为什么标题给人色情小说的感觉?这组新闻标题的引题和主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明确,采用的是现在网络"标题党"的设计风格,仅仅为了在词句上吸引人,以致让读者看了标题不知道文章到底报道什么,违背了新闻标题的设计规范.  相似文献   

10.
四月,全家人聚在鲁爷爷家过周末,菜很快就摆了一大桌,鲁爷爷轻咳了一声道:"饭前我说两句,我们下个月想去趟北京,再去寻寻亲,也许这就是最后一次回去了。"话到最后声音有些低沉。"这是你爸的一个心病,只希望能了了这个愿望。"奶奶说。"爸,别的无所谓,主要是你们年纪大了,这出远门,我们还是不放心啊。"大儿媳说。"我们自己的身体自己清楚。"  相似文献   

11.
正媒体转型、跨界融合,这是包括电视在内的传统媒体越来越心心念念的话题。一切来得太快,忽然之间,有电视从业人员开始坦言自己也不看电视了。"连你自己都不看,还怎么指望观众看?"这句大实话让电视人慌乱,收视率已经救不了市场,我们还能做什么?观众消失了,电视还有吗?伴随而来的还有这样一句"危言"——"不变是死,变也是死,与其等死,不如找死,兴许能活。"于是突围呐喊四起,腔调态度纷  相似文献   

12.
诗之为诗,其特征之一在于:譬如你可以向我转述一篇小说的情节,但你不可能向我转述一首诗。这就像歌.除非你向我直接唱出它,否则你无法让我知道这首歌。我们常常将诗等同于诗歌,这说明诗不是视觉的。所以哪怕你将一篇散文截断成诗的书写形式,也不是诗;诗是听觉的.这不仅仅意味着它的节奏,还意味着它与我们的难以名状的生命世界息息相关。视觉是透明的,也是向外的.它向我们显示的是眼前这个世界.即唯一可能的世界,是我们的条分缕析的理性去应对的一个世界。但听觉却不同,它是向内的.如果说视觉与我们的生命世界之间隔着一道理性的滤网,那么听觉就直通我们的浑沌的原始的存在.在那里,完整地保存着被这个世界所否弃、压制、遗忘或尚未实现的无数其他的可能性。保留着全部的希望与恐惧,它唤起一种远比视觉更为辽阔、高远、深邃的关于存在的总体之思。亚里士多德之所以说诗比历史更真,在于历史只是无数可能性中已经实现的那种可能性。由于诗总倾向于从一事一物而达于普遍的或总体的思。它就是一个隐喻.它必须在个人的内在经验中展开它的意义。所以海德格尔阐释的荷尔德林其实只是被他自己的经验世界内在化的荷尔德林;同时。诗也必须在它自己所属的语言中展开自己,因此当阿波利奈尔的诗Le pond Mirabeau被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时,其实已变成了另一首诗,在另一种语言中展开自己。  相似文献   

13.
"我爱你"是人间最美好的语言.恋人之间一句"我爱你",常常是情感升温的开始.夫妻之间一句"我爱你",往往是爱情保鲜的秘方.游子遥望故乡一句"我爱你",那是绿叶对根的情意.父母对子女说一声"我爱你",那是给孩子注入成长的"维生素",或者是孩子事业成功的"催化剂".然而,子女对父母说一声"我爱你",那又会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正1927年5月14日,北京的《现代评论》第五卷第一百二十七期刊登了一首诗。诗名为"素斐",诗中写道:"梦中见你的面,一忽儿就惊觉了。觉来终不忍开眼,明知梦境不会重到了。睁开眼来,双泪迸堕,一半想你,一半怪我。想你可怜,想我罪过。‘留这只鸡等爸爸来,爸爸今天要上山来了。’那天晚上我赶到时,你已死去两三回了。病院里,那天晚上,我刚  相似文献   

15.
私家地理     
年岁渐长,在很多地方生活过,我开始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私家地理"观:你生活过的地方会对你有所影响,你的气质会不由自主地向其靠拢。换句话说,你在哪条街上长大,你就是哪条街上的人。你别无选择,也无处可逃。拿我自己来说,我们家兄弟姐妹五人,前面四个都生在青海格尔木。格尔木是句  相似文献   

16.
检验自己作品的方法恩格斯在报纸上发表的第一件作品是一首诗,当时他还不到18岁。当看到自己的作品发表时,他高兴地大笑了一阵,冷静下来后,又读了几遍,便有一种异样的感觉。他对朋友说:“看到自己的诗就这样给发表了,定会产生一种奇怪的感觉,这些诗使你感到陌生,而你对这些诗的感受要比它们刚写出来时敏锐得多。”正是凭着这种异样感受,他发现了自己作品中的两处毛病。从此,恩格斯养成一种习惯:每当自己的作品发表,总要再读一遍。这不是自我欣赏,而是以一种陌生者的身份对作品进行审查,找出缺点,以利改进。  相似文献   

17.
不该批评王安石不知道是不是从北宋时代开始的,人们就一直流传着一个王安石错改他人诗稿的故事。说是王安石有一回,路过一个小地方。当地一位诗人拿了自己写的一首诗,求教于王安石。诗中有两句是这样的: 明月当空叫, 黄犬卧花心。王安石觉得此两句文理不通:“明月”怎么能“叫”?偌大的“黄犬”  相似文献   

18.
我在一本名叫《中外名人治学的故事》的小册子中,看到了有关郭老的一段轶事。书中写了郭老曾经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将自己的剧本《屈原》里的一句台词作了修改,并称帮他改动了一个字的那个人为“一字之师”。后来,我又在报刊杂志上看到不少文章,也提及此事。令人奇怪的是,同样一件事,不同的文章竟有不同的说法。首先,关于谁是郭老的“一字师”,说法就不一:有的文章说是饰演婵娟的张瑞芳,有的文章说是饰演钓者的张逸生。其次,原旬是什么,修改后的台词又是怎样,各篇文章的交代也大多各异:有的说,原句是“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后改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有的说,原句是“你是个无耻的文人”,  相似文献   

19.
戴复古五律《世事》以其名句"夕阳山外山"而饮誉于世。据该诗原先的长标题(或曰小序),可知戴氏创作此诗那种刻苦炼句、务达完美的严谨态度,以及其尊重诗友创作成果,不掩人之美的宽阔胸襟。但是钱钟书先生由于未及细考该诗的创作经过和定稿时间,误以为诗的小序所述范鸣道对句是戴复古"耻盗其侄孙句,遂作此狡狯,幻出一段故实"。本文依据有关文献对钱先生的这一误解进行了考辨澄清。  相似文献   

20.
两年前,我的制片人只看了我的一段音乐节目的口播资料就说:"来试镜吧".镜头前才说了几句话,我的制片人又说:"不管男主持人是谁,女的就是你了."我就是这样正式踏人了电视圈,正式走上了"激情九九"的舞台.那时我常想,也许制片人看中我的就是这样一份率真,那我在节目中也就保持这样一种不加修饰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