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琪 《出版广角》2013,(Z1):28-29
"走出去"的目标是不变的,但是怎么"走",则是需要不断地额调整和变化。"以不变应万变"早已成为过去,只有"变则通"才是符合当今社会发展规律的硬道理。前不久,我曾经写过一篇《走出去,我们还需要什么》,从中国出版人的思想意识方面分享了我对中国出版"走出去"的一些思考,然而还有一些话不吐不快,故行成下文,和业内同仁共探讨。市场中的资本手段文化市场也是市场的一部分,所以文化"走出去"也脱离不了国际市场这支无形的"手"。既然身处市场之中,那么市场的变化自然会对文化"走出去"有着深刻的影响。时代在变、市场在变,  相似文献   

2.
当前,文化"走出去"已提升为国家战略。文化究竟该如何"走出去",文化"走出去"应采取什么样的模式,文化"走出去"该向何处转型,这是文化"走出去"所亟待解决的问题。文化"走出去"的模式1."注资"模式文化"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就要按照国际市场的要求去运作,按照市场的需要去开发、生产,精心选择文化产品的内容、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3.
观点摘要     
《出版参考》2011,(28):6
何建明:"走出去"需要和风细雨中国作协副主席、作家出版社社长何建明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时提到:文化"走出去"的过程应该和风细雨,不能像对待经济那样对待文学的输出。对打动人们内心世界的文学作品,在"走出去"过程中切勿急于求成,应该符合其特有的规律。就像好莱坞文化刚进入中国市场时,公众并不是很接受,但  相似文献   

4.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就版权引进提出了三个具有独创性的"看待":一是从培养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来看待版权引进;二是从出版社生死存亡的高度来看待开放战略的实施;三是从参与全球文化竞争的层面来看待民族文化的传承。近年,我们在"引进来"和"走出去"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不错的业绩,荣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评选的2012年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金奖(中国)"。我们认为少儿出版是最具备走出去潜质的,因为全世界儿童培养的基本价值观都相差无几,所以我们说儿童文学是最容易飞翔的,是没有国界的,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在这方面拥有很多成功经验。比如"彩乌鸦系列"从引进、借鉴到原创,再到走出去,创造中国童书出版走出去的理想模式。再比如受引进版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的海外书刊战略已经从文化贸易逐渐向文化投资转移,战略重心的转移意味着文化发展建设进入注重"走进去"的新阶段,但是战略的转向最终也要以基础建设和服务细节为依托。近年来,国家对于"走出去"的重视有目共睹,而企业"走出去"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在我国出版物出口接近4000万美元的时候,我们却在"走出去"的乐章中发现了很多不和谐的音符。  相似文献   

6.
出版"走出去"是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聚焦我国出版"走出去"工作的政策措施和发展趋势,研究梳理了出版"走出去"的主要历程和成就,调研分析了不断探索取得的工作成效和工作经验,探讨了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并从政治方向、顶层设计、精品战略、互学互鉴、协作机制、数字融合、人才培养7个角度出发,为创新出版"...  相似文献   

7.
张金 《出版广角》2012,(9):47-49
正不论从市场发展角度,还是从政府推动角度,我国的数字出版"走出去"都恰逢其时。出版社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式,让优秀内容以"数字出版"的形式"走出去"。出版业"走出去",向世界传播优秀的中华文化,是出版者的一项神圣责任。近年来,在主管部门的推动下,一大批图书走出国门,深受海外读者的喜欢,扭转了版权交易的逆差局面,传播了中华文化。不过,纸质图书只是出版的一种方式,数字媒体出版物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的文化产品走入国际市场的重要载体形式。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无论是数字出版产品、实物产品、印刷服务,还是资本输出、版权贸易,出版业"走出去"工作都得到了持续性发展,呈现出量升质提的良好局面。在乐享成绩的当下,探讨以国家政策为杠杆的出版"走出去"的更大空间及可能,实现"走出去"的持久与稳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国家文化软实力命题下的出版"走出去"》从宏观的角度探讨了出版"走出去"的文化价值,认为出版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要让出版业成为塑造文化软实力的支柱产业,实现出版  相似文献   

9.
任火 《编辑之友》2011,(5):17-20
"走出去",这一命题的基本含义是什么?我以为就是指我们的文化产品、文化精神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产生巨大的国际影响。如果我们将这一命题放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就会发现,相对于我们的物质产品、物质文化的"走出去",我们的文化产品、文化精神似乎有些滞后。我们的物质产品在全世界儿乎随处可见,到处都有made in China的标记,我们因此而获得了"世界加工厂"的美誉。但是,在以英语为主流的文化世界里,我们的文化产品却是不多见的。不仅我们的汉字符号显得罕见,就是用英文表达  相似文献   

10.
杨琪 《出版广角》2013,(9):27-28
广撒网和钓大鱼是中国出版物"走出去"的两条腿,也是书写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主要工具。如何运用好这两种手段,让它们在社会与市场间发挥最大的作用,获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这正是当下中国"走出去"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出版"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推动了国内文化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翻译作为出版"走出去"的桥梁和纽带,化解了文化交流的语言隔阂,实现了中西文化的相互交融,为我国文化"走出去"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但翻译也是制约我国出版"走出去"的瓶颈因素。当前,深刻分析翻译与出版"走出去"的关系,找准出版"走出去"中存在的翻译问题,进一步厘清破解我国出版"走出去"中翻译问题的思路和对策,已成为出版界、翻译界和文化管理部门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图书"走出去"的版图上,对外汉语教学、文学是走出去卓有成效的门类,就连中国的传统文化诸如气功、中医药等领域的图书也是走出去的重要板块。而童书"走出去"的潜力却远未得到有效挖掘。中国有3亿多儿童,拥有一个巨大的儿童图书市场,理应成为世界少儿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图书"走出去"的主力军。但实际上,中国童书"走出去"的效果不甚理想,版  相似文献   

13.
□"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这是我们党决心实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文化走出去,媒体责无旁贷。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突出强调了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意义,指出要"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这是我们党决  相似文献   

14.
宋磊 《出版广角》2011,(11):36-38
近年来,"走出去"成为我国文化产业领域中一个主要的思潮。一方面,在国家希望具有协调、绿色和高效等特点的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背景下,"走出去"成为我国文化产品拓宽市场、刺激需求和实现经济创收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它也是新时代、新环境下我国文化外  相似文献   

15.
朱昌爱 《出版参考》2012,(33):28-29
正近年来,在安徽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潮中,安徽出版集团积极转变发展思路,闯新创新,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大力拓展文化"走出去",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由单一版权输出到多元文化产品出口,由文化产品国际贸易到在境外建立基地兴办实体,由"走出去"到"走进去"、扎根进去的华丽转  相似文献   

16.
电影是最具国际化性质的文化产业门类之一.推动中国电影"走出去",对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中国电影"走出去"的数量不断增多、市场布局更为完善的同时,仍面临整体带动性不足、观念陈旧等问题.我们认为,要进一步推动中国电影"走出去",就必须在观念、渠道、市场调研、人才、合作拍片等各个方面加强努力.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国家软实力的根本体现。因此,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理解走出去的意义,以高度的文化使命感和创新精神做好走出去工作,培育文化竞争力,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贡献。如果我们能正视这些问题,并切实注意加以解决,我国图书走出去工作将会迈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8.
观点摘要     
《出版参考》2011,(22):6
郝振省:"走出去"的最终目的是"走进去"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做客人民网,谈到:我们今天"走出去"不仅是一个单方面的热情、单方面的愿望,我们的目的是要"走出去",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走进去"。要"走进去",我们就必须研究国际市场,研究哪些国家需要我们的什么样的出版物。比如,法  相似文献   

19.
鞠宏磊 《编辑之友》2011,(11):30-32
实施文化"走出去",关键是要形成强劲的动力机制,使"走出去"的主体——文化企业具备"走出去"的内在动力。一我国文化"走出去"的主要驱动力目前我国文化"走出去"的主要动力来自政府。政府以目标设定、政策支持、资金投入、项目推进的方式,形成  相似文献   

20.
《全国新书目》2012,(9):6-6
在北京第十九届图书博览会上,新闻出版业"走出去"成果展首次亮相,它记录了十年来中国新闻出版业走向世界的身影风姿。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参观后,肯定了我国新闻出版业"走出去"这些年的不俗成绩,同时也回答了众人关注的文化"走出去"遇到的新瓶颈和举办图博会的重要意义。走出去有什么新挑战柳斌杰说,从全球范围看,中国出版"走出去"面临整体不利和局部有利的局面。从整体上看,世界出版市场基本上被国际传媒集团垄断,西方发达国家还具有政治、经济、文化乃至语言的优势。有关资料显示,发达国家控制着全球90%的信息资源。中国出版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