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互联网背景下,本文通过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利用比较研究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迫在眉睫,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有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需要,是"互联网+"发展的需要。创新创业意识不强,态度消极;创新创业相关理论储备缺乏,能力不强;创新创业教育不够,平台不足;创新创业政策缺乏,环境不佳是目前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本文认为政府要提供政策支持;学校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要增强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理论与实践指导;学生要积极投身创新创业。  相似文献   

2.
周海清 《科教文汇》2020,(14):41-42
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趋势下,各个领域都逐渐引入了互联网技术,不断通过该技术创新产业模式、提高经济效益。因此,"互联网+"也为各地方高校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本文就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现状进行分析,深入了解"互联网+"的优势、特点,以及"互联网+"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利用互联网,通过就业创业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数据集合平台、融合社会企业资源等,提高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意识,不断完善其自身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帮助其提升就业创业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李颖  张静 《科教文汇》2011,(19):192-193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新疆地区大学生的就业观存在观念保守、自主创业意识不强、工资期望过高等问题,通过建立、健全校内、校外就业引导机制,转变新疆高校大学生就业观念等措施,以提高新疆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鼓励和引导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对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是国家实现经济高速发展,建设强国的必然需求。在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形势下,我国非常重视高校学生创业问题,并提出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口号。但目前大学生创业氛围与创业质量都不理想,这与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不完整、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不畅、创业市场环境不够宽松都有很大的关系。为了能够提高我国的创业率与成功率,需要高校、政府等在提高创业教育的应用性和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持方面做出努力,改善我国创业现状。  相似文献   

5.
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不仅有利于培育大学生创新精神,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缓解就业压力,而且对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以及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调研发现,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创新创业能力较弱,主要原因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存在突出问题。因此,基于资源整合的宏观视角,以创业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将高校、企业、社会和政府共同纳入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中来,构建"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融合生态系统,有助于提升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效。  相似文献   

6.
围绕"互联网+"和"双创",高校应该如何更好地服务大学生创业就业及解决当前的现实困境等,相关研究成果还十分匮乏。将"互联网+"和"双创"结合起来,主要从高校共青团的角度探索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并结合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实际进行深入研究,促进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为提高创业成功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创业的基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是全国各层面都非常关心的问题.由于扩招的膨胀因素等诸多方面,构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困难.要解决这个问题找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出路,除国家政策、社会关注外,最基本途径是改革高等教育体制,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加强创业教育,强化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高高校毕业生自身素质,方能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难问题,达到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国家为培养现代创新创业人才,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的主要模式之一。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在我国实施多年,已经形成了学校、地方、国家三级体系。作为计划实施对象主体的大学生对计划实施的"满意度"是衡量计划实施效果和质量的主要依据,基于学生视角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的"满意度"是高校大学生对学校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满意程度"的量化描述。通过对参加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大学生对项目实施的"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大学生对学校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满意度"总体上"较高",但也存在一系列影响大学生"满意度"的项目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和大学生们的诸多意见及建议,将为学校继续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项目管理改革提供量化实证依据,进一步推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及其管理改革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前大学生就业观念传统,创业意识普遍较为淡薄,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就业能力需从逐步提高高校的创业教育质量、营造支持大学生创业的社会氛围、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陕西地处全国的中西部地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数量较多,陕西高校大学生具有贫困生源地学生数量多、农村学生多和女生人数相对较多的特点。面对全国严峻的大学生就业现状和陕西"一带一路"倡议的新形势,陕西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观念迟滞仍然是制约陕西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因素之一。"一带一路"倡议对转变陕西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自主创业已经成为高校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的新模式、新出路。高职大学生这一"群体"创业问题,正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就业、创业道路更是让人拭目以待。以此为出发点,探究高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困境,优势与劣势,并由此分析高职学生如何努力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积极参与创业实践,积累创业经验,找到如何使政府、社会、高校有效联动,形成合力,改革现行教育教学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责,优化社会环境等一系列措施,从而为高职学生成功创业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2.
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就业群体中的重要对象,如何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政府面临的民生常态议题。在促进毕业生实现就业的方式中,自主创业已成为重要渠道。政府应履行好保障职能,承担起有效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的主体责任。辽宁省政府为促进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方面,实施了一系列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基金"和大学生创业工程,提供了创业税费减免、创业补贴等优惠政策。但这些政策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方面并没有发挥预期效应,在政策的宣传上、扶持对象的针对性上、创业的配套服务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加强大学生网络创业教育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复杂,高校拓展就业渠道的同时,需依托互联网络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提高就业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高校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的上升,大学毕业生"未就业,先失业"的就业困难现象凸现,就业问题日益突出,使得大学生自主创业逐渐发展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模式,同时也成为了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文章从当代大学生创业现状入手分析,提出了从国家、高校到个人的多方面帮扶措施,并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创业率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与支持,需要国家、高校和学生等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5.
自上世纪末以来,我国高校扩招,高校毕业人数剧增,大学生面临着不断增加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就业难逐渐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在这样的形势下,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成了高校目前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从大学生自身、高校、政府几个方面入手,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途径,以期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2014年度就业现状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包括传统就业观念、宏观经济、结构性失业等因素的影响。进而探讨对策和措施,提出大学生及早进行科学职业规划、树立创业理念,增强自主创业能力、政府拓宽就业帮扶政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等方法。  相似文献   

17.
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就业压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则是承担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工作的主要力量,肩负着学生选业、就业、创业的责任,对学生创新创业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文章主要介绍了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工作的重要性;当前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中的作用和现状以及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工作对辅导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党、政府和社会各界非常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高校团组织要充分发挥优势,引导和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省属高校就业创业工作,面临的压力比较大,省属高校团组织更要发挥独特优势,紧密联系地方和高校实际,创新就业创业途径,提高当代大学生就业创业水平.  相似文献   

19.
郑擎  张坤 《大众科技》2012,(2):149-150,148
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进行分析,从大学生就业观念、就业意识、就业实践、就业经验、高校促进就业、创新创业如GYB培训等方面阐述了造成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根据这些原因,文章分别从大学生自身和高校角度出发,提出了大学生应多参与就业活动、大学生创业以及高校应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等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0.
郑楠 《科教文汇》2012,(11):196-197
高校是人才的摇篮,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基地。高校校园文化既在提高大学生知识内涵、完善大学生人格修养、拓展大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起着孵化器的作用,又在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