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论日常生活、影视节目,还是报刊书籍、权威辞书,"合适"和"适合"二者的混用、误用现象十分普遍,究其原因:一是使用者自身语言素养不高;二是受"同素逆序词"的影响;三是语法知识的缺失。其现象背后的问题,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只有加强同素逆序词理论研究,重视语法教学,注意使用规范,才能避免此类混用、误用现象的发生和泛滥。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同素逆序词的研究现状,从微观角度探析同素逆序词"积累"与"累积",从词汇意义、语法意义、色彩意义三个不同维度进行分析,通过检索语料库分析两个词之间的异同点。在此基础上探究同素逆序词的构造规律、发展规律和趋势。  相似文献   

3.
同素逆序同义词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同素逆序是汉语的一种特殊构词现象,通过这一方式所构成的新词,有不少与原词存在同义关系。在现代汉语中,虽然同素逆序词为数不多,同素逆序同义词数量更是有限,但是作为同义词中的一种特殊类别,同素逆序同义词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本主要从词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语法特点等方面入手,讨论同素逆序同义词之间的共性与差异。  相似文献   

4.
汉语同素逆序物象词是一种值得关注的词汇类聚现象。从词义类型上看,同素逆序物象词分为词义完全相同、词义不完全相同两种;从语法结构上看,主要有偏正式、联合式两类;从年代分布上看,有些产生于大致相同的年代,有些产生于相隔较远的不同年代。  相似文献   

5.
同素逆序是汉语的一种特殊构词现象,本文通过讨论同素逆序词"来往"和"往来"发现其在古代汉语词义并比现代汉语多,是词义缩小的表现;"来往"可重叠使用,而"往来"不能;"往来"多用于正式场合,而"来往"则没有限制。  相似文献   

6.
联合式同素逆序副词的历时考察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素逆序词汇现象为汉语所特有,其中的联合式同素逆序副词是汉语词汇习得和应用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文章从历时的角度,对AB与BA两序在汉语史上的发展变化加以考察和探讨,通过典型性的个案调查,深入分析了联合式同素逆序副词两序的产生、分化、淘汰和保留情况,辨析AB与BA在意义和使用上的异同,揭示了日韩语言中的逆序汉字词与汉语之间的传承关系;并对联合式同素逆序副词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偏误现象运用实例和数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唐素华 《文教资料》2010,(25):73-74
本文从词义、结构的角度简要地分析了同素逆序词的特点,揭示了同素逆序词的形成原因,并提出了同素逆序词在汉语教学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连云港方言中有许多同素逆序词。文章选取连云港方言中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同素逆序词,以古代和近现代的代表作品作为语料进行历时考证,从历史演变、词语结构、词性以及词义转变等方面对同素逆序词进行了深入、系统地研究。  相似文献   

9.
古代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同素逆序词,它们构成语素相同、语素顺序互为倒置,古汉语借代词中就存在一定数量的同素逆序词。既有词义完全相同的情况,又存在词义部分相同和词义完全不同两种情况;一组同素逆序借代词或者出现在同一年代或年代相近的文献之中,或者一个出现年代较早,另一个出现年代较晚,出现年代较早的生命力较强;同素逆序同义借代词出现在古代诗词和骈赋韵文中,在照顾韵脚、协调平仄以及对仗等方面起到积极修辞作用;同素逆序借代词大多数属于并列式结构,以名词居多。它们的出现适应了语言表达的不同需要。  相似文献   

10.
邓红叶 《现代语文》2009,(10):28-29
近年来,人们误用或混用“吗”和“嘛”的现象比较普遍,这几乎可以说是全民性的错误。本文从辨析的角度,分析了这两个字之间的差别以及人们误用和混用的原因,并进一步探讨了语言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典型的个案分析,对方言同素逆序词进行历时考察,归纳出同素逆序词在方言中淘汰保留的13种模式.运用"优选论"的研究方法,分析制约关中方言中同素逆序词发展使用的忠实性制约条件和标记性制约条件,从不同候选项对制约条件等级序列的违反程度,比较这些生成的输出形式的合格程度,得出优选项并说明其在方言中的和谐性,对关中方言中同素逆序词的发展加以分析解释.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对近年来对外汉语同素逆序词教学研究的相关方面进行综述,内容主要涉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研究方面的分析,旨在发现同素逆序词教学研究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为进一步拓展研究空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对近年来对外汉语同素逆序词教学研究的相关方面进行综述,内容主要涉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研究方面的分析,旨在发现同素逆序词教学研究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为进一步拓展研究空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林欣 《文教资料》2014,(35):33-34
同素逆序词是指构词语素相同,但是语序顺序互异的成对词语。在汉语中,只有少量词语的语素顺序变化后,词语在意义和使用上的差别不大。文章就外国留学生同素逆序词的使用偏误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5.
请先看下面四组例子。A 组煎熬——熬煎察觉——觉察B 组气力——力气来往——往来C 组油菜——菜油白银——银白D 组火柴——柴火人为——为人这些词都是由两个相同的语索前后颠倒顺序而构成的,称之为双音节同素逆序词。另外。像“骨头——头骨、鸡子——子鸡”这两组双音节逆序词,其中的“头”、“子”,就不是同一个语素,前者为虚语素,读轻声;后者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语言学术语“词汇”一词在日常生活中的误用情况及其原因。首先,通过微观分析指出“词汇”误用是由于集合概念与一般概念的混淆;其次,通过对语料的分析整理,得出“词汇”误用分类:把“词汇”误用成词、短语、句子或是其他;另外,从宏观的角度探求误用“词汇”的人群特点,说明该语言现象的社会因素;最后,说明“词汇”作为语言学上的专业术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所应该注意的问题,由此探讨专业术语日常化的规范。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汉语方言里,“才将”用作时间副词,表示行动或情况发生在不久以前,相当于普通话的“刚、刚刚、刚才”等词。“才将”见用于多个方言,同时并用的,有其逆序词“才将”、单音词“将”及其重叠形式等。在表示“刚才”这一意义上,一些方言里“才将(将才、将)”等词与普通话的“刚才(才刚、刚)”等词构成两个同义词系列。对于“才将”之“将”与“刚才”之“刚”的语音及语义关系,学界有不同的看法。梳理“才将(将才、将)”等词在近代文献及现代方言中的用例,结合“刚”的语法化过程及副词“将”的近过去时的用法,认为在表示“刚才”义上,因“才将”类词与“刚才”类词发生语义重叠,所以出现两种写法混用的情形。其实,“才将”“刚才”两类词各有其来源,“将”“刚”二字之间不存在音义上的分化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语文》2003年第3期初中版发表了宁源声先生的文章《“词汇”一词误用举隅》。文中说,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就批评过将“词”与“词汇”混淆的现象,但直到今天,这种误用在各种出版物中仍经常出现。宁先生列举了包括《人民日报》、《文学遗产》等著名报刊中出现的错误用例。这样可以引起人们对这种现象的重视,是很有意义的,美中不足的是,宁先生的文章没有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宋佳 《现代语文》2013,(1):102-104
汉语语气词在日常用语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是汉语的一个重要语法点,同时也是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个难点.为了考察泰国大学生对汉语语气词“啊” “吧” “吗” “呢”的混用情况,笔者以泰国商会大学中文专业的大三学生作为考察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泰国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错误为“吗-呢”的误用和“吧-啊”的误用,这两种偏误类型占了所收集到得偏误的46.66%,而最不容易犯的错误为“啊-吗”的误用,仅占6.67%.笔者希望本研究能够对国内外对泰国学生学习汉语语气词的研究成果进行补充,引起更多学者对泰国学生学习汉语语气词的习得特点进行研究,促进对泰汉语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察”与“查”这两个字,在意思和用法上有相近之处,误用和混用现象不少,在此略作辨析。“察”,意思是仔细看。如《易·系辞上》:“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引申为明辨、详审,如《孟子·梁惠王》:“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又引申为考察、调查,《论语·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众善之,必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