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农技协)是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兴起的,按业缘关系由农民自愿、自发组织起来的新型民间技术经济合作组织。农技协以其独特的组织形式,灵活的机制,广泛的适应性,在普及科技知识、推广科技成果、提高农民科技化素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为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赢得了广大农民的认同和欢迎。推进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2.
薛远海 《科协论坛》2004,19(12):18-21
农技协是目前农村经济中极具活力的组织,是科协在农村工作的重要依托力量。近两年来,市科协按照“树立培育扶持农技协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民”的思想,紧紧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挥科技引导、示范和推动的作用,积极发展和培育了一大批特色明显、运行规范、自主性强、带动作用大的农技协;决定从2003年开始,利用5年时间,培育和表彰100个优秀农技协。  相似文献   

3.
海南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农技协)是在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群众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解决“三农”问题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载体,代表着未来农村基本经验创新的一个战略方向。多年来,海南省农技协以其独特的组织形式、鲜明的民办特征、灵活的运行机制、可靠的利益保障和成功的实践活动,赢得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信任和踊跃参与,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农技协成为推动我省农村改革和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4.
在咸宁市委和市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全市科协组织以服务农业产业化为主线,加大对农技协的组织推进、典型创建和指导服务的力度,促进了农技协稳步、持续、健康发展,农技协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韩国明  周建鹏 《学会》2010,(1):23-26
农技协是在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广农业技术、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该文研究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农技协的发展特点,分析其生成机制,总结主要的发展模式,研究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依据当地实际的经济和社会环境,提出加快该地区农技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科协论坛》2008,(11):41-42
芜湖农技协发展到今天,已有将近30年的历史了,它是伴随着我国农村改革和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而兴起、发展而发展的。到目前为止,市、县、乡镇3级共有农技协155个,会员达20000多人,占现有农村劳动力的5.3%,这个比例虽然不够大,但除去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占在家务农的劳动力中的比例则很可观。农技协组织迅猛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缓解了农民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和统一的社会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对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简称农技协)是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应运而生的一种“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它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关系,以其独特的组织形式.灵活的内部机制,广泛的适应性,正在成为推动农村科技进步的有效载体,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几年来,  相似文献   

8.
王志勤  朱焕龙 《学会》2005,(8):43-45
<正>农技协作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农民运用科技、进入市场的有效组织形式。农技协在丰南区出现较早,但发展缓慢。随着形势发展,农技协组织的作用日益突显。2004年2月,区委、区政府首次对先进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进行了表彰。会上还出台了鼓励和支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相关政策。从此,我区农技协呈现出了快速发展势  相似文献   

9.
<正>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简称农技协)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技术经济合作组织,它一经产生便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 农技协是新时期农民群众的伟大创举,是农村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农村组织制度的创新。实践证明,它已成为推动农村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0.
延安市科协围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主题,以科技致富为目标,以农函大实用技术培训为基础,农技协组织建设为手段,农村科普示范为引擎,不断探求农村科普的方式、方法,把科普工作有效融入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是在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群众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载体,足解决“三农”问题的当务之急,代表着未来农村基本经验创新的一个战略方向。多年来,海南省农技协以其独特的组织形式、鲜明的民办特征、灵活的运行机制、可靠的利益保障和成功的实践活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科协论坛》2004,19(7):36-38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简称农技协)是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农民运用科技、进入市场的有效组织形式。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技协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关系,正在成为推动农村科技进步的有效载体,为推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多年来,各级科协组织为农技协的发展壮  相似文献   

13.
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沈北新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建设,大力扶持、正确引导农技协规范发展与壮大,充分发挥其传播农村实用技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农业产业化建设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沈北新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简称农技协)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之一。浙江省现有农技协2742个,会员26.3万,约占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48%,对普及农业新技术、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贾文善 《科协论坛》2004,19(8):34-35
在现实生活中,面向农民开展服务的组织和农民要实现“双赢”会遇到许多问题:诚信问题、服务组织的经营规模问题、生产要素的投入问题等等。这迫使一些实体型的农技协不敢或不太情愿再为原有的、固定会员服务,而把主要精力转向实体经营上;致使不少走上致富路的农民又重新回到了“想致富  相似文献   

16.
农技协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已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的力量。针对崇左市农技协的发展现状和问题,需要从提高经营业务水平、组织制度建设、健全创新机制、争取政策和财政支持、精准扶贫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抓好农技协工作,是带动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的一个重要力量。湖北省大冶市科协从扎实抓好农技协入手,促进农村科普工作的开展,直接带动农民依靠科技致富。  相似文献   

18.
《科协论坛》2004,19(3):30-30,33
我市有12个产值上千万元的农技协是按照“支部 协会、农民得实惠”的思路组建和运作的。2003年,他们都进入了省科协等五部门、单位评选的“四川省百强农技协”。这些农技协在组建和发展过程中,基层党支部发挥着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带领广大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的作用。峨眉山市新坪乡净安村食用菌协会就是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19.
郑德胜 《学会》2013,(1):24-27,30
农技协是新时期农民自发创立的一种新型合作组织。农技协以其近30年的成功实践,在一定意义上回答了我国新时期农民合作化的路径、机制和动力等问题。我国农民合作化的纵深推进,亟需农技协继续提供经验、人才和科教等方面的支持。大力发展农技协组织,仍是当前推动我国发展具中国特色的农村合作事业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20.
农技协近30年一路走来,生存发展过程中饱经风霜、富含苦乐、大浪淘沙、择优汰劣。现如今的农技协成为新时期向农村牧区输入科学技术的巨大杠杆,成为推动农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社会化的一支重要力量。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属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技协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后劲足,在当地农村牧区经济中占有的份额不断增多,在农村牧区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