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广播媒体也在专业化过程中实现了它的二次复苏.交通广播是工业时代道路交通快速发展中的宠儿,是最年轻、最富有朝气的专业广播传媒生力军.  相似文献   

2.
广播频率专业化是广播媒体在总结广播经验,探索广播未来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细分广播受众与市场,使节目更具有针对性,更好地贴近听众。我们通常意义所说的广播频率的专业化,包括广播节目内容专业化和听众群体的专业化,但无论广播怎样的专业化,都离不开听众这个群体,离不开大众的收听需求。因此,处理好广播频率专业化与大众化的关系更是广播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相对于专业化而言,广播频率的大众化是指广播节目内容整体编排不是针对某个受众群体而设置的,而是能适合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层次受众的需求,也就是受众群体的兼容性。一个合格的传媒,就要最大限度地为听众服务,广播专业化是要更好地服务听众,并不排斥大众化。  相似文献   

3.
2002年7月15日,上海对广播媒体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广播频率专业化。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所属的“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和“上海东方广播电台”推出了10套专业化广播频率,为各类听众全方位提供不同新闻资讯和服务娱乐的广播节目。这可能标志着广播频率专业化将真正成为广播改革的趋势。实际上,早在上海的这一举措前,许多省、市级电台就已经出现新闻综合频率、音乐频率、交通频率甚至还有经济生活  相似文献   

4.
《中国广播》2008,(4):77-77
一本写给做广播和关心广播的读者看的思考性读物——《广播专业化概论》近期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了。该书由北京北广传媒集团副总裁赵多佳和北京电台广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许秀玲合著,全书共计36万字。  相似文献   

5.
高芳 《记者摇篮》2004,(1):32-32
广播改革发展到今天,许多电台已经形成系列化、专业化的格局。从而满足了各个层面受众的不同需求。事实证明,窄播是广播发展的规律,只有特色突出。个性鲜明的台,才能在激烈的广播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随着传媒市场化运作的深入,这种结局将会看得更加清楚。因此频率专业化就成为各系列台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徐蓉 《声屏世界》2006,(3):56-57
省级广播传媒面对的受众群体大部分是农民,省级广播传媒与农村受众的互动,随着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两者互动的主、次关系,形式和内容都在不断变化,互动的频度加大,互动的过程加快,两者的互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省级广播传媒与农村受众互动关系、形式、内容的变化互动的主、次关系发生变化。过去省级广播传媒是单向传播,我播你听,我播什么,你听什么,省级广播传媒作为信息的传播者,是互动的主要方面,农村受众作为信息的接受者,是互动的次要方面。而现在,频率专业化之后,广播由“广”播到“窄”播,由“大众化”…  相似文献   

7.
韩静 《青年记者》2007,(18):98-98
今天,交通广播在全国大都已经进入成熟的鼎盛时期,呈现稳步发展态势,无论是收听率还是社会影响面,都达到了有目共睹的高峰状态,成为一个地区广播发展的领头军。如果说,交通台等一系列专业化电台的诞生与发展实现了广播传媒的一个质的飞跃,那么,交通广播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实现新的跨越,如何在激烈的传媒竞争中达到突破性进展,如何将专业化的道路持续并深化呢?我们认为,交通广播必须实现从"专业性节目"到"延伸性节目"的推进。  相似文献   

8.
省级广播传媒面对的受众群体大部分是农民,省级广播传媒与农村受众的互动,随着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两者互动的主、次关系,形式和内容都在不断变化,互动的频度加大,互动的过程加快,两者的互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一、省级广播传媒与农村受众互动关系、形式、内容的变化1.互动的主、次关系发生变化。随着广播频率专业化,广播由“广”播到“窄”播,由“大众化”到“小众化”,一改广播传统的播出模式,而是注重听众的需求规划节目,树立听众导向节目观,使省级广播传媒与农村受众互动的主次发生了变化。现在,农村受众…  相似文献   

9.
新频率:定位明确特色明显 2002年上半年,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着手酝酿新一轮广播专业化频率的改革。7月15日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10套广播专业频率(上广:新闻、交通、戏剧、文艺;东广;新闻综合、流行音乐、综合音乐、财经、浦江之声、金色)启用新呼号全新亮相,上海的天空被焕然一新的电波覆盖,上海文广集团广播频率专业化改革架构基本完成。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呼号的文艺频率也于当天顺利开播。  相似文献   

10.
《视听界》2013,(6):I0001-I0001
连云港广播在“频率专业化、管理频率化、节目对象化、栏目精品化”的理念指导下,着力节目生产与品质提升,着力体制创新与管理提质,形成了立体化覆盖的广播传媒新格局,让传统媒体在新时期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1.
我对音乐广播的粗浅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多元化的传媒竞争格局.音乐广播要想有新的作为,就必须不断适应社会的变化,寻求个性化、专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勤 《中国广播》2006,(10):39-40
根据国内广播的发展现状,我们把类型化电台、格式化电台、专业台、专业频率统称为广播专业化。广播专业化可说是本轮广播中兴过程中用的最多的词。然而,如何科学地界定广播专业化,广播专业化的本质是什么,广播专业化的路该如何走,业内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并不多。中国广播人在缺少明确坐标的情况下,在广播专业化的道路上摸索前进,既有成功运作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到目前,在广播专业化的运作中,仍存在很多盲区、误区。笔者根据自己在广播专业化道路上的实践和思索,作一些理论上的探索,希望引起广播学术界的关注。一、广播专业化的本质广播专业化的本质是广播的市场定位问题。广播  相似文献   

13.
陈显军 《新闻窗》2010,(3):75-76
今天的中国传媒产业开始面对一个日益分化的市场,如何在市场分化中不断进步和壮大,这就给地方广播媒体提出了高度的关注和迫切思考的问题。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传媒体制逐渐由事业型走向市场,频率专业化、栏目精品化和受众细分化成为发展趋势.其中以广播媒介较为激烈。  相似文献   

14.
史群 《新闻世界》2009,(4):18-19
电视频道专业化已成为我国电视媒体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各级地方广电传媒在前几年的改革整合中,都相继组建了一些面向市场的专业频道。笔者所在的江苏盐城广播电视台的电视三套就是面向市场、承载创收任务的专业频道。  相似文献   

15.
余志为 《现代传播》2003,(3):135-136
作为电视产业化的直接产物 ,频道专业化已经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传媒经济现象了。但是历史留下的问题还不能低估。时下各地的频道专业化步履依然非常艰难 ,面目模糊的各专业频道仍然是千台一面 ,节目形式上互相模仿 ,节目内容上大同小异。可以说 ,节目运作问题已成为决定频道专业化能否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传媒受众细分化过程中 ,全球广播业日趋窄播化 ,电视频道专业化与特色化已经是大势所趋。从国内的情况来看 ,各地的广电系统都在或快或慢地从事频道专业化的改革 ,不同的频道似乎都有自己独特的办台理念和定位 ,从名目上来看 ,…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传媒体制逐渐由事业型走向市场,频率专业化、栏目精品化和受众细分化成为发展趋势,其中尤以广播媒介为甚。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广播媒介就开始频率专业化的探索,从中央到各地方广播电台开设了新闻、经济、文艺、交通、音乐等频率,这对广播媒介冲破计划经济时代传统“大而全”的一台统天下的媒介市场格局,实现受众细分,加快广播媒介的市场化进程,有着积极意义。但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消极影响和媒介市场发  相似文献   

17.
在电视发明之前,广播与报纸可以说是平分秋色,但是有了电视之后,这种平衡格局很快被打破,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在这三大传媒支柱中广播显得势单力薄。笔者认为,广播从业人员只有充分认识广播的优势与弱势,并及时找出应对措施,才能使广播传媒更好地“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才能在实际操作中扬长避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广播传媒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下面从不同角度来浅析一下广播传媒发展中出现的矛盾以及应对措施。一、快捷、简便、信息量大、参与性强与节目粗糙、把关不严的矛盾广播传媒传播快捷、收听简便、…  相似文献   

18.
新论速览     
《新闻前哨》2013,(1):7
转型期专业广播与社会四个互动丁洁在2012年第12期《新闻记者》撰文指出,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广播走上专业化发展道路,并在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公众场域的互动发展中发生着种群形态、广播结构、传播方式等方面的深刻变化与调整。1.与政府的互动:"半自主"共生。专业广播与政府的互动更倾向于一种相对独立、半自主的共生关系。一方面,传媒有自己复杂的传播理念和实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广播市场细分之后,树立品牌意识,以创新精神办好财经证券节目是经济电台走向专业化的一个重要课题。 西安经济台的财经证券节目开办已经7年了。在各种传媒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西安经济台充分发挥广播优势,在节目品质上下功夫,在经营品牌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20.
刘天绪  苗蓉 《新闻知识》2006,(11):59-61
1992年,西北第一家广播专业频率——陕西人民广播电台经济频率在西安诞生,从此,陕西广播开始了自身改革的尝试。在传媒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陕西广播业不断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广播的优势,以品牌节目带动广播的产业化经营,实现了广播传媒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今后,已经走向市场的广播,应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开拓自己的生存空间呢?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些探讨。一、广播的困惑在世纪之交的今天,传媒业已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作为广播传媒,近年来在激烈的传媒市场竞争中却出现了一些令人难堪的困惑。自1920年美国匹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