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衣食住行越来越依赖网络,网络的使用者也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青少年使用互联网较多的方面为网络游戏与社交活动,而其中网络游戏是青少年参与最多的互联网活动。近年来,有关青少年因沉迷网络游戏导致身体健康水平下降、影响学业甚至违法犯罪的新闻报道屡见不鲜,很多家长对网络游戏可谓谈虎色变,担心自己的孩子沉迷网络、网游成瘾。网络游戏成瘾与物质成瘾到底是不是一类  相似文献   

2.
网络是把双刃剑,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积极作用,但同时青少年沉迷网络的现象也比较常见,本文从五个方面分析了沉迷网络的危害,并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探讨如何趋利避害,避免沉迷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让网络真正成为青少年成长的伙伴和朋友。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化的社会中,我们需要互联网,但当对网络的沉迷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青少年问题时,我们还需要研究如何避免被互联网伤害。  相似文献   

4.
<正>网络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加入“互联网原住民”大军。特别是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国近2亿中小学生因上网课频繁接触手机和电脑,增加了接触网络的机会。青少年一旦沉迷网络难以自拔,极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在身心健康方面造成负面影响。特别是民族地区的留守儿童较多,网络沉迷问题应尤为引起重视。如何有效应对青少年网络沉迷,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守护者?本刊就此话题邀请专家、校长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运用开阔了青少年的视野,在生活与学习方面为青少年提供了便利.而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了一定的负面的影响.如何在21世纪信息化的时代引导青少年合理、科学、健康的上网成为了青少年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信息全球化发展,互联网文化似乎成为了一种文化潮流。其作为文化在互联网时代的延伸,在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育人作用;如若青少年沉迷其中,又将会对其成长贻害无穷。文章重点研究了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学生的不良影响,试图寻找沉迷其中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现在网游沉迷已成为全社会非常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为防止"网游沉迷"国家还专门开发了网游防沉迷系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对"网游沉迷"这种现象给予关注。网游为什么会对青少年甚至成年人产生那么大的吸引力?我们能不能从网游中借鉴些什么,使得我们的课堂也能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如果我们能够深入剖析青少年网游沉迷的心理成因,并根据青少年的心  相似文献   

8.
虚拟校园[1]是全新的数字化校园概念,是校园统一数据库平台,广泛采用办公自动化(OA)措施协助日常办公.除了具备完善的数据库查询功能特点外,运作侧重点在于把青少年网络沉迷的心理动因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把沉迷网络的学生引向自主学习方向,是推行网络教育的新思路,攻占网络教育阵地的新举措.文章介绍了虚拟校园通过校园币机制,将娱乐的吸引力转化为学习动力的过程,并且通过控制校园币消耗的机制防止用户沉迷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社会、学校和家庭为青少年提供了便捷的上网环境,网络已成为他们交往、获取信息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论文重点从传播学角度阐述了青少年沉迷互联网的成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有针对性地做好防范工作,使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现在网游沉迷已成为全社会非常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为防止“网游沉迷”国家还专门开发了网游防沉迷系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对“网游沉迷”这种现象给予关注。网游为什么会对青少年甚至成年人产生那么大的吸引力?我们能不能从网游中借鉴些什么,使得我们的课堂也能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如果我们能够深入剖析青少年网游沉迷的心理成因,并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网络游戏的特点,总结出一些有益的东西,从而探索出适合青少年心理特征的信息化教学模式,那么这无论对学生、对家长、对学校、对社会都是很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互联网对青少年学科素养与教育发展的影响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基于我国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四省市参加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控制了样本选择性偏误,考察了互联网使用时间对中学生学科素养的影响,并重点探讨了互联网使用动机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学生心理及行为特征、学校网络环境和家庭经济社会文化背景的情况下,周一至周五上网6小时以上的学生沉迷网络,会导致其数学、阅读及科学素养显著更低。互联网使用时间通过上网娱乐动机和学习动机这两种机制作用于青少年学业发展,对学生学科素养的边际效应随着上网娱乐频率的提高而不断增强;相反,其边际效应随着上网学习频率的提高而渐趋减弱。网络沉迷的青少年群体分布出现明显的异质性,长时间沉迷网络而导致低学科素养主要存在于农村地区、家庭经济社会文化地位较低的弱势亚群体,从而导致既有的教育不平等进一步扩大,由此网络沉迷对青少年教育发展的消极影响应引起教育学界和政策制定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王伟兴 《河南教育》2009,(10):55-56
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突破了人们在信息交流方面的时空障碍.带来了全新的人际互动模式.给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它也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网络对尚没有完全成熟的青少年来说格外有吸引力.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关于学生沉溺于网吧而荒废学业的报道。那么.如何正确地分析青少年沉迷网络世界的心理特征.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沉迷网络而不能自拔的现象严重影响了青少年自身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发展,应该引起学校和家长的高度重视.我们应该从优化成长环境、加强教育、积极引导、培养健全人格、提高理性自觉等方面引导和教育青少年正确对待网络.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全球范围内崛起 ,我国中小学生上网的人数每年也呈递增趋势。网络这种高速而快捷的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中小学生学习的效率 ,但我们不能忽视 ,由于沉迷网络缺乏人际互动 ,因而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了负面影响。所以社会、学校和家庭应采取适当措施 ,保证中小学生安全上网 ,维护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5.
王宇 《四川教育》2007,(8):24-26
网络空间是真实社会的虚拟投影.网络空间里的信息互动既为青少年提供了更多沟通、学习、成功的机会,也使青少年面临上当受骗、沉迷网络、信息泄露等来自网络的潜在危害与挑战.……  相似文献   

16.
<正>在信息社会中,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挑战,尤其是未成年人在这样一个新媒体的环境下,容易遭受伤害,诸如网络沉迷、网络暴力色情信息污染。如何防范未成年人受到不良网络侵害,如何建立一个安全、健康、便捷的网络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  相似文献   

17.
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范娜 《文教资料》2009,(6):125-127
当下,网络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生存空间.渗透到青少年的生活、学习、交往和娱乐之中,它增强了青少年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但与此同时,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传播的信息中也裹挟着许多负面的东西,给青少年的成长、成才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既面临着挑战,也面临着机遇.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地适应和研究网络文化现象,把握青少年所处的网络环境,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对网络与游戏的沉迷已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青少年沉迷于网络与游戏的实质是逃避现实。正确的对策是疏导而不是堵塞,是帮助青少年在实践中逐渐由游戏世界过渡到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19.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已经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心理顽症.青少年沉迷网络一方面缘于变化的社会环境,如网络化、多元化、物质化的社会生活方式;另一方面缘于青少年学业上的压力、学习无兴趣、生活中无人理解的生活状态,以及青少年作为独生子女的个性特征.教师、家长应引导青少年远离网络沉迷,并给予对策引导,如教会学生选择、倾听学生心事、施以关爱、引导生活等.  相似文献   

20.
当前,随着互联网的到来,发现青少年和网络之间有着诸多的契合点,而由于存在诸多的契合点,使得青少年们对网络越来越沉迷。其在网络的影响下虽然呈现出了诸多绚丽的地方,令人惊喜,但也有部分青少年的失色表现难以为社会增添光辉,让人担忧。本文首先论述了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的特点;其次,指出了网络对大学生权益造成的不良影响;最后,制定了新媒体时下加强大学生权益保护的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