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广东省引进TCL“粤龙门”项目,迅速推进全省城乡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进程,为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物华天宝,地灵人杰”,被誉为“广东四小虎”之一的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历来重视教育,在逐年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紧紧地握住了时代脉搏,卓有远见地加大了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为该区教育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2003年,该区在中小学教育装备上投入7500多万元;2004年,投入11160万元。全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的整体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实验室建设现代化和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区提供了良好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环境。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教育信息化建设人类社会正在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  相似文献   

3.
教育信息化建设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改革、加快实现教学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都有积极作用。本文在对教育信息化现状、概念、理论基础进行探讨的基础上,研制了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广东省16个贫困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进行了评价研究,制定了广东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指数,并对相关指数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4.
自2004年以来,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十分注重"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它是广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和主要工作经验。本文对此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教师作为教育信息化的直接参与者,其信息技术素养直接影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文章根据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研究项目“教育信息化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开展调查分析和研究,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6.
早在2000年11月,教育部就发出了《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与校校通建设通知》,要求用5~10年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全面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并逐步实现“校校通”。广东省委、省政府对教育信息化建设予以高度重视,提出用3~6年的时间提前实现教育部的要求,并要求TCL积极参与广东教育信息化建设,为中小学“一机两语”的普及作出贡献。在广东省教育厅的领导下,在广东教育装备中心的专业配合下,TCL集团成立了“粤龙门项目组”,启动“卖方信贷”资金解决方案,成功创建了“大埔模式”,使其成为二、三类地区教育信息化的普及范例。粤龙门项目组…  相似文献   

7.
  崔世泉 《人民教育》2020,(3):26-27
实现教育现代化需要有一支现代化的教师队伍。广东作为教育大省,拥有2000多万中小学在校学生、130多万中小学专任教师。如何将这支百万大军打造成为一支现代化的教师队伍,为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成为广东省教育部门的头等大事。早在2012年广东省就因地制宜大力推进实施“强师工程”,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其中,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发挥着点线结合、示范引领,推动全省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实施“校校通”工程是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基础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全面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事关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因此,教育部于2000年提出了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任务目标,掀起了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又一高潮。“校校通”工程实施几年来,各地因地制宜,加快建设,不仅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而且,在一些地方形成了独具特色、卓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9.
《广东教育》2009,(7):101-101
今年7月,酝酿已久的《我的少年时代》一书终于出版,广东省中小学第二届“暑假读一本好书”活动也随即启动。在广东省中小学第二届“暑假读一本好书”活动启动暨《我的少年时代》新书首发仪式上,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学明深情回忆了“我的少年时代”栏目举办和同名书籍的出版历程。1990年春天.广东教育杂志社主办的《广东第二课堂》开设了“名人的少年时代”栏目。邀请令人尊敬的革命家、文学家、艺术家、  相似文献   

10.
《教育信息技术》2011,(4):60-60
3月31日,由广东省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广东省电化教育馆、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主办,肇庆市教育局承办的广东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广东省教育信息化高峰论坛在广东肇庆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广东省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全体理事;各市、县(区)电教站(馆)长、教育信息中心主任;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校长,获得广东省“十一五”教育信息化优秀成果评选一、二等奖和优秀组织奖的学校:有关高校专家和企业代表共400多人。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