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璐 《教师》2019,(9):64-6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了关于“阅读整本书”的要求,但是不少一线教师面对整本书阅读的导读课仍疑惑重重。为了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学会读好整本书的方法、养成读整本书的习惯,探索导读课教学的可能性,文章以《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整本书阅读的导读课为例,探讨兴趣引路、方法指导、形象感知三种教学策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小学部编版语文教科书对整本书阅读提出明确的要求,整本书阅读成了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热点,对于小学高年段学生来说,要保持阅读的耐力和持久性,激发学生阅读的期待,教师可以借助阅读导读课,以激趣的语言,引导学生阅读封面、序文目录,了解文本写作背景以及推荐阅读片段等,逐步渗透方法指导,让学生产生研读的兴趣,从"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本文以班级共读为主要形式,例谈小学语文高年段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3.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一本三读”的导读、促读、延读阶段,教师要正确运用阅读教学策略,不断推动整本书阅读教学由粗放式向精耕细作转变,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称“2022年版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要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整本书阅读的经验。那么如何让低年段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读得快乐、有法、有效呢?  相似文献   

5.
<正>小学整本书阅读,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阅读,是学生的自主阅读。在学生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整本书阅读过程的推进,有针对性进行引导,落实好“三部曲”。第一部曲:读前引导课在学生进入整本书阅读之前,教师要教好“读前引导课”。读前引导课,教师要专注激发兴趣、把握整体、制定计划三个关键方面。1.激发兴趣。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的兴趣永远是第一位的。温儒敏强调,  相似文献   

6.
“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立足语文课堂,小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要深度推进。在阅读教学中,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促进学生交流共享,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积极展示,深化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是整本书阅读推进的重点。为此,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更好地贴近学生的认知兴趣,培养学生持续而深入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7.
<正>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可以有效提高阅读水平和阅读理解能力。但是,目前小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兴趣较低且独立完成整本书阅读具有很大的困难。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导读带领学生了解图书的大致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导读是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导读可以一下子抓住人的眼球,吸引读者阅读,因此,教师要重视导读环节,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本书阅读。  相似文献   

8.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以精读、略读和名著导读为载体,构成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为学生的阅读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平台。鉴于整本书阅读在“三位一体”阅读体系中的作用和价值,本文以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版块中的《儒林外史》为例,从整合阅读资源、搭建阅读支架和组织阅读活动等角度,探寻古代白话小说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作者,了解故事主要人物和故事概况。 2.通过设置悬念、猜读、品味精彩片段等形式,引发阅读期待,产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初步感知故事及人物形象。 3.通过导读活动,学习阅读整本书的方法,激发读书热情,享受读书的乐趣。【教学重点】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产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王海洪 《英语教师》2023,(18):75-78+82
简要分析整本书阅读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阐述英语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的内涵。结合实例,探究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的激趣导读路径,提出联想激趣、预测激趣、以图激趣、设疑激趣等方式。认为整本书阅读的关键是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教师要将整本书内容和学生兴趣点有机结合,使整本书阅读在激趣导读中层层深入,通过轻松、丰富的教学活动真正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称《课程标准》)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教师不能单纯地追求学生的阅读量,而要追求质的提升,要让他们自主建构整本书阅读经验。在设计整本书阅读活动时,教师要以生为本,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优化阅读策略,还要鼓励他们积极展示阅读成果,让他们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红岩》为例,分享推进整本书阅读的具体做法: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乐读,产生“读下去”的心理期待;设计活动式的学习任务,明之以法,导之以行,让学生会读,真正潜心“读进去”,发现整本书的奥秘;阶段性交流与展示阅读成果,促使学生能主动“读开去”,拓展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3.
<正>阅读是人类认识世界,接受文化熏陶的重要方式。整本书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备受关注,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增加了“名著导读”板块,这无一不在彰显阅读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名著导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提高阅读量。结合整本书阅读理念开展名著导读教学,既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名著文本的阅读思路,锻炼他们的思维,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实现全面发展。一、明确名著导读教学目标,体现整本书阅读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阅读整本书的经验。然而,名著阅读类的课外作业难以反馈,如果单纯让学生抄录好词好句、复述作品内容等,容易让他们感到疲乏,降低阅读效果。同时,这也不符合“双减”的要求,为此,我们教师要积极探索,提升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一、聚焦核心素养,探究分层作业的原则(一)有效性,加强语言应用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  相似文献   

15.
语文新教材中增加了“整本书阅读”部分,我们运用了织锦式阅读,即“章回联读、多元评价;点面结合、人才引领”的阅读策略,力求解决整本书阅读的瓶颈问题。梳理《红楼梦》情节,把握阅读层次;关注学情,让不同层次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和收获;多元评价推进整本书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和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  相似文献   

16.
与零散的单篇相比,整本书的篇幅较长、内容较多,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做好导读设计,引导学生走出整本书阅读的第一步。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的导读教学,教师可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介绍梗概,帮助学生形成整体感知;带领学生精读选段,熟悉阅读方法;细化任务,与学生共同制订阅读计划。  相似文献   

17.
吕婷婷 《小学生》2024,(2):37-39
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这一要求,教师应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并使整本书阅读成为学生进行终身学习的有力载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推进整本书阅读时,教师可以着重抓好四大策略,即给学生推荐有价值的阅读书籍、激发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兴趣、指导学生掌握整本书阅读方法、引领学生分享整本书阅读经验。  相似文献   

18.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走进“对话”的阅读教学,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喜欢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情趣,提高阅读质量呢?笔者就此做了课堂教学的实践和探讨。一、生动图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兴趣,使他们感到阅读是一种享受,是一种乐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过程中我精心设计导读,激发学生体验阅读的乐趣,营造阅读教学的情趣。如在导读《我要的是葫芦》课文时,我先要学生用课文中“细长的葫芦藤”、“绿叶”、“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  相似文献   

19.
陈双珍 《教师》2020,(6):18-19
整本书的阅读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路。教师要以导读课为药引子,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致;阅读过程中导之以法,真正提高阅读的实效;注重阅读迁移,让读与写联动,得法生慧,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一、学情分析“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是语文阅读推广工作的重心,提倡思辨读写,借助于整本书阅读实践,引领学生从阅读中协同思维、写作关系,促进学生再三咀嚼文字,反复涵咏,品味文学作品的深刻意蕴。整本书阅读在实施中通常有一定难度,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对整本书阅读的兴趣需要激发。在教学中还需融入思辨读写指导策略,展开阅读教学设计,让学生从阅读中点亮阅读力、思维力和表达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